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创新

2020-03-30 03:18祁小山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方法创新德育小学数学

祁小山

摘 要:在小学教学课程中,学科数学始终被认为教学的重要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有助于开发他们的右脑,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小学课程的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因此,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相结合,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德育 方法创新

引言

小学老师在教学中不应只把学生的分数作为评判自己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还应把学生的品德教育置于重要的地位。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三观塑造的初期。学校和教师应当抓住这个关键期,使得教学和德育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本文将从生活化情境与德育、互联网与德育、小学合作与德育三个部分来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方法的创新。[1]

一、生活化情景与德育

德育不同于大众口头中的教育,德育偏重于实践性。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偏重于理论性,知识性,具体性。相比之下,德育就更加具有抽象的特点。我们可以列出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大纲,标注出重难点。但是我们无法给学生列出一个表格,告诉他们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有哪些,在表格之外的行为全部是违背社会道德准则的。由于我们无法给道德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或者划定一个明确的范畴。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道德不能作为一门专业的学科来讲授,必须联系实际,在生活化情境中进行德育。[2]

比如,当小学数学教师在讲授100以内加减法运算时,就可以将教学情景化。找两名同学模拟一个商家一个顾客,顾客买东西时付款50元,实际商品价值有41元,让商家找回零钱 。模拟这个过程,反复练习,将数学情景化,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情景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练习过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在供不应求的情境下,商家故意抬高价钱或者采取不当的方式恶性竞争,是否是正确的?”“顾客讨价还价,这种行为是符合道德规范的吗?”“顾客认为自己是上帝,瞧不起商家,对商家进行侮辱,这种做法对吗?如果你是商家,你会怎么做?”等等问题。教师在提问之后,应当多找几位同学回答问题,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最后进行总结。注意在总结过程中,不能打击学生的主动性,可以否认学生的观点,但是不可以挖苦讽刺。通过生活化情景教学与德育的巧妙结合,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水平,而且有助于学生吸收知识,健康成长。

二、互联网与德育

现如今,陪伴孩子长大的已经不再是例如皮筋、玩具手枪、皮球、布娃娃等传统玩具,而是平板,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时代的变革,时代的变革理应推动教育的革新,互联网教学就是教育革新的重要表现。“互联网+”的模式以应用到我国各个发展领域,其中教育是重要领域。小学数学教学通过与互联网相结合可以打破时空界限,教师可以通过录制网课的形式,将学科知识通过视频传到网络上,供学生学习。此外还可通过微课形式,通过短视频将所学的知识迅速构建框架,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有些思想前卫新潮的老师还在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进行学科知识的传播,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好的师源,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水平。互联网不仅仅使理论性的专业知识更加易于学生接受,还可以方便教师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比如,教师在讲解鸡兔同笼的问题时,就可以设计一个情景,有一个小偷偷偷将农民伯伯的兔子换成了鸡,让大家评判这种行为正确与否。视频中的小偷可以随意设置身份和形象,小偷可以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也可以是迫于生计无奈偷东西的人,还可以是农民伯伯自己家的亲戚,通过形象的变化来考察学生对于偷东西这件事情的评判态度。在视频的最后教师应当进行总结,告诉学生无论在任何情况,偷东西这个行为本身就是错误的,是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通过互联网这种新型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推动德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3]

三、小组合作与德育

仅靠个人努力是很难取得成功的,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仅靠“教师讲,學生听”这种“填鸭式”教学很难取得极高的教学成就。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吸引小学生保持45分钟的高度专注力,如果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听课效果会得到大幅度提升。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小组数量不宜太多,控制到七至九个。教师在上课之前分配好组内人员,在上课前15分钟分配好问题,接下来由学生开展讨论并派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在学生讨论和讲解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一定会出现摩擦争论,教师应当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教会学生应当具有团结宽容的良好品德,灌输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体利益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自控力不强,在自由讨论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分神,打闹等情况。再有,有的小学生内心敏感,在全班面前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出了小差错,就会陷进自我否定的情绪,之后可能会出现自卑的情况。此外,小学生的知识有限,学生与学生之间掌握的知识不会差别很大,如果单单靠学生为学生讲解,讲解的深度和难度不会有提升,一定程度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通过小组合作教学与德育的结合,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专业知识的积累。

结语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教师将德育渗透于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德育不是书面化,理论化的知识,它需要依靠真实的生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提升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曾令军.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83-184.

[2]王倩.基于认知发展论的小学生数学德育素养主题活动设计——以“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33-34.

[3]裴琴娟.刍议新时期高职数学课的德育渗透——基于常州科教城高职院校数学教学[J].国际公关,2019(12):65+68.

猜你喜欢
方法创新德育小学数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
浅谈青少年足球运动体能训练的方法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