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共同体:概念模型及发展路径

2020-03-30 03:26李春成
创新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概念模型产业集群创新

摘 要:随着技术进步,产业空间组织方式由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到产业共同体不断演化发展。本文在给出了产业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及五大特征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共同体建构的概念模型及发展路径。产业共同体是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产业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纽带,以产业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安全为基础,以产业金融为血脉,以科技地产、能源等为保障,实现业务共生、生态共建、利益共享的新型产业组织形态,具有纵横融通、跨界创新、共生共荣、多主体联动与共治等特征。

关键词:产业空间组织;创新;产业集群;产业共同体;概念模型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20)1-62-8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实践不断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被广泛接受,“共同体”一词在我国的使用也越来越多。2016年,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写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1],并随着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2]的理念和实践不断深化。这一理念在更多跨区域、跨城市创新共同体,地区与园区创新共同体以及产业创新共同体等方面的应用将不断深化[3]。

在创新创业型经济时代,网络平台成为产业资源配置的新方式,而且网络平台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4]。随着技术的进步,产业组织方式从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到“产业共同体”[5]渐次演化。随着市场化、全球化不断深化,产业组织的相关者从丛林法则走向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共赢、共生共享,产业共同体理念将被社会越来越广泛接纳应用。

1 产业共同体提出的背景

1.1 产业空间组织演化

同一种行业的扎堆现象可以说历史悠久,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的现代产业空间组织演化大致经历了产业集聚、产业集群、产业共同体等形式。如果产业空间组织方式的迭代性成立的话,那么它也可能像软硬件技术迭代一样,后一代是建立在前一代组织方式的基础上,不同组织形式对应不同生产条件、技术条件以及不同经济形态和经济环境。

产业空间组织1.0:即产业集聚,是以工业经济时代生产布局理论、区位理论、成本理论为基础的,解决的是产业生产空间合理配置问题,以降低成本,获得最好的利润。行业不同,满足接近劳动力、接近原材料、接近能源供应、接近市场、接近交通枢纽等不同需求。

产业空间组织2.0:即产业集群,是知识经济时代以全球化为背景的产业联系理论、地方专业化及分工理论、知识流动与外溢、区域创新理论为基础。产业集群建立在产业集聚基础上,解决的是通过产业联系和创新提高竞争力问题。产业集群高级化包括向创新型产业升级和产业生态化发展。

产业空间组织3.0:即产业共同体,是以创新创业经济时代、万物互联下的产业生态化理论为基础,产业共同体建立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基础上,解决的是产业连接基础上的一体化问题。集群也好,生态也好,共同体也罢,其核心要义是链接,包括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等以及由产业集群的联系到产业共同体的连接。产业共同体的连接不仅是纵横连接体系的全方位、无死角,还体现在连接的稳定性、方便性、持久性、高效率。

1.2 产业集群及其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集群概念得到产业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创新经济学等学科的广泛关注,美国哈佛商学院波特教授的定义得到广泛认可与引用。波特认为,国家竞争优势体现在一个体系中,称之为由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及竞争对手构成的钻石体系。他还基于钻石体系理论,认为国家竞争优势企业是成群地产生的,产业集群就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联系的公司、供应商以及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波特认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大于各个部分加起来的总和,产业集群一旦形成,产业内部就形成互助关系和关联关系,创新气氛随供应商和客户快速扩散,带来新的竞争观念和新的机会,新人与新智慧出现新的组合,硅谷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6]。波特还认为,即使是在全球化环境下,集群对提升国家或区域竞争力具有多种有利效应:一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而且改进激励方式;二是创造出信息、专业化制度、名声等集体财富;三是集群能够改善创新的条件,加速生产率的成长,也更有利于新企業的形成[4]。

从发展渊源看,从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到创新型集群是实践和认识渐进式发展的过程。以是否具有创新性来分类,产业集群可以分为生产加工型和创新型两大类。在创新创业经济时代,向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型就成为提升创业集群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王缉慈认为,创新集群是行为主体(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地方政府等机构及其个人)近距离合作的网络,是促进创新的产业社区,其核心是合作机构。通过合作机构的作用,可以加强行为主体的集体效率,获得协同效应[7]。

1.3 产业集群与产业载体的区别

产业集群是产业组织方式,产业生态是产业内外环境状态;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工业综合体、高技术综合体都是产业载体的统称,包括硅谷、北卡罗来纳三角地区性高技术综合体,当然还包括科技或产业园区、科技或产业城等产业聚集区类型的产业综合体。

无论是从产业综合体等载体视角还是从产业集群、产业共同体等产业组织视角,以所在区域为基础,尽可能大地加强区内企业的联系及各类主体互动,同时尽可能通过互联互通和改革,以获得社会资本积累;降低生产成本或交易费用;促进非编码的隐含经验类知识的传播与交流、促进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相互学习、交叉融合与跨界创新;利于技术生态链的形成、产生灵感以及获得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和生产配套;共同保护知识产权和培育企业家精神;增加信任和安全保障等。从创新共同体角度看,这些外部经济效应是产业共同体形成的核心与关键,也是未来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以产业集群政策为主转变为产业共同体政策为主的着力点。

1.4 产业共同体研究综述

总的来看,自从波特定义并将产业集群引入国家竞争和产业组织理论以后,产业集群研究的文献越来越多,成为国家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产业空间组织研究的热点。随着产业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不断深化,特别是随着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发展及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方式变化对产业组织方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是,对产业空间组织方式的研究仍然基本停留在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创新集群等热点上。虽然有不少对产业空間组织的研究,但大多针对的是全球生产网络和地方产业集群的研究,缺乏对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环境下的产业空间组织新方式的前瞻研究[8-10],对产业共同体的研究更是极为少见[11-12]。

2 产业共同体的概念模型

2.1 产业共同体的内涵

长城战略咨询作为新经济重要的咨询机构,从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关系视角,认为产业共同体是新兴产业重要的组织方式,新兴产业势力与传统实体经济融合演进,各长所长,相互赋能,形成产业共同体,实现去中心化、共创共享、相互促进,从而提升产业整体效率(长城战略咨询:《天津高新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9年2月)。

埃森哲指出,未来DARQ的力量更强大,即分布式账本技术(Distributed Ledgers)、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泛现实(Extended Reality)和量子计算(Quantum Computing)——简称DARQ,是引领下一阶段变革、重塑各个行业的新兴技术;并提出生态安全共同体的新理念,即企业在与整个生态系统合作打造一流的产品、服务和体验的同时,还须竭力确保企业安全,共筑安全屏障[13]。

盛景基金认为[5],互联网+产业本质上是将互联网作为工具,面向产业最终的客户,客户驱动,紧密连接垂直产业上下游企业,去掉企业之间的无形利益壁垒,实现“N+N”产业化学反应,形成产业利益共同体3.0。这种产业共同体从本地区的优势垂直产业出发,从产业的上空去发现、审视、总结产业链低效部分,通过虚拟互联网平台,实现全国乃至全球的垂直产业链高效运转,这种产业组织方式本质上是产业创新。盛景认为产业共同体的特征为垂直产业的四大融合:产业在地理空间和虚拟垂直产业互联网平台叠加融合,上中下游企业即“销供产”全产业链的融合,大中小企业的融合,商业、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物流业、研发企业等不同功能形态企业融合。这种融合最终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通过客户、数据驱动产业高效率运营,让一个城市、一个产业共同体、一个产业“阿里巴巴”不是梦想。

据搜狗百科,产业共同体是指各产业平台,通过高效协作和行业细分,用数据网络来优化配置社会的各种资源,重构社会生产分工,不断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13]。产业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就是业务共生、生态共建、利益共享。

笔者认为,产业共同体是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产业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纽带,以产业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安全为基础,以产业金融为血脉,以科技地产、能源等为保障,实现业务共生、生态共建、利益共享的新型产业组织形态,是在产业集聚、产业集群理论基础上的高级产业生态。

2.2 产业共同体的特征

产业共同体本质特征就是互联网等系列技术进步引发的产业参与者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高效参与的互联互通过程,是知识整合融通过程,是社会网络资本形成过程。其根本动力是系统成本的降低和新价值的产生,具有以下五大特征:

一是纵横融通。以智能化、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仍然体现为人类信息交换技术的革命,使得万物互联理想正在得到实现,大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从这个意义上说,融通是旧的生产要素升级和新的生产要素出现的条件。合纵连横既可能产生降低成本的竞争力,亦可能通过融合产生新的价值。

无论是产业集群还是产业共同体,产业要素的关联性居于核心位置。产业关联包括三大类:产业同类企业的横向关联、产业供应链上下游纵向配套关联、通过中介的作用使不同产业不同领域的更大范围跨界关联,而且在泛在网络条件下,呈现出由关联到连接再到更深层面的融合融通的趋势。产业集群竞争力体现在产业联系程度,但主要是人与人的联系;产业共同体强调连接基础上的融通,展现的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纵横联通,是全方位、无死角、强稳定性、方便性、持久性、高效率的连接。

目前在产业共同体的空间组织方式下,原来沿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产业同类企业的横向关联、跨产业链横向一体化、围绕单一类型产业园区集群化等模式,开始逐步向产业链跨界网络化、产业组织平台化、产业集聚生态化等模式演进。

产业共同体和产业集群之所以有利于产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降低成本是共同点,这也是产业空间组织方式变革和进化的唯一方向,只不过产业共同体在降低成本方面更加有效。因为传统产业集群强调选择地点环境的关键影响,包括地理临近性、自由的连接和协作关系为交易成本降低带来的好处。而产业共同体则强调有组织的广泛而稳定的连接、产业金融、带来的成本降低乃至产业创新、产业安全等红利。

二是跨界创新。泛在化的万物互联,使得产业要素、产业主体之间相互连接和融通,不仅使更加丰富多样的跨界创新成为可能,而且让融通成为跨界创新的必然结果。在产业共同体中,跨界创新全方位展现在不同产业之间、不同技术之间、不同领域之间。

建立在互联网和智能化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跨界创新,是产业体系不断重构的根本动力,推动不同行业的产业共同体不断发展进步。

随着互联网已从单一的技术工具演进到重构产业生态及价值创造过程,“互联网+”“智能+”已经或正在成为跨界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互联网+”“智能+”的广泛渗透,正在带动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金融链、供应链的深度整合,从产品形态、销售渠道、服务方式等方面打破原有业态的边界,依托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倍增性、渗透性和产业关联性,将互联网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有机融合,推动新兴业态产生和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进而以互联网思维大力推进产业技术、商业模式、生态文化等全方位创新。

三是共生共荣。竞争是现代市场经济理念,在过去产业发展中以“卡特尔”式的市场垄断情形下竞争并不占主导,竞争越来越加剧是二战后的事情。不论是产业集群还是产业共同体,均不是区域性市场保护方式,而是市场竞争的产物。产业共同体鼓励产业要素的链接,产业主体的合作,树立共生共荣新理念,但是这些是建立在市场竞争基础上的,保护带不来共同体的附加效益,保护只能带来共同体整体竞争力的降低。

四是多主体联动與共治。由于产业参与者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高效参与的互联互通、融合融通过程,建立稳定连接主体间的联动具有了新的特征,包括有更多产业主体和要素可以参与联动、联动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产业与政府联动更为必要等。

鉴于参与产业共同体的利益相关者繁杂,如何构建产业创新发展的治理机制是产业共同体利益相关者一致关切的问题。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创业者、投资者、中介机构、政府决策管理者等共同参与以及现代社会的理事会或委员会共商共治是必然。

多主体的联动与共治也意味着共同的责任,特别是企业应该与政府一道,在共同财富、信息、名声、品牌、专业化服务、公共物品建设上扮演积极的角色。产业协会和商会等产业联合组织在公共物品提供等方面,应该扮演更加积极主动的角色。

五是城市载体。产业共同体的依托是城市或城市群。由于未来产业是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体,是创新创业的新经济体,城市或城市群作为未来产业承载体,不仅其承载功能不会减弱,反而会进一步增强。从企业创新载体、产业创新载体到城市创新载体,创新载体也随之不断升级。可以预计到的是,在未来产业发展过程中,产业主体仍然将以城市为中心组织经济活动,调动经济要素与资源。一个城市的前景决定于城市有什么样的发展愿景和提供什么样的科技场景。

2.3 产业共同体建构模型

概括地说,产业共同体的建构可以简要表述为:产业互联网、产业双创、产业金融、产业科技地产、产业生态安全“五产”融合+平台化整合带动。

2.3.1 核心纽带:产业互联网。自1986年互联网诞生以来,其主要功能就在于信息交流和信息传递。但是互联网不仅仅只是一项技术,它更是一项“使能”技术[15],如同制造工具的技术一样,当第一把石斧被打造出来后,它又可以被用于制造更精细、更复杂、更强大的工具。在经历了数百万年的制造和使用工具生涯后,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与工具融合的时代。互联网既是一种融合技术,使人与数字技术不可分地融合成网络,同时它也进一步催生了更多的融合技术。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3D打印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向各行业渗透,对经济社会带来的根本性改变就是互联互通,促进各种要素在各个层面的深度融合融通。当前,网络和数字技术对商业、社会的全面渗透和影响,无论是谈论商业还是文化或是社会问题,我们几乎都离不开“互联网”这个关键词。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加快孕育兴起,信息化、网络化仍然是基础,智能化技术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带头技术,代表竞争的焦点和方向,信息科技与其他科技的交叉融合是产出密集区。由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由移动互联网转向智能互联网的进程明显加快,在消费互联网遇到寒冷时,产业互联网增长却很迅猛。马化腾认为,互联网的下半场就是产业互联网。从投资数据来看,2018年增长比较快的领域是产业互联网。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互联网的链接功能不断增强,使得产业集群、产业生态进一步演化为产业共同体有了技术基础。

以智能化、万物互联为方向的产业互联网正在加速发展。产业互联网就是一种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促进企业内的人、物(如机器、设备、产品)、服务以及企业间、企业与用户间互联互通、线上线下融合、资源与要素协同的一种全新产业发展方式,它既是新生产方式、组织方式、运营方式,也是一种新的基础设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服务业、农业深度融合的产物。产业互联网是决定未来产业竞争力、引领培育新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关键因素。产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也将与移动互联网一样,引发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长点的涌现,并改变地方经济的产业结构,影响未来区域经济格局。

2.3.2 发展动力:产业双创。无论是产业集群、创新型集群还是产业共同体,在创新创业新经济时代,保持产业竞争力和活力,必须以双创为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持续的创新创业,驱动产业不断升级。对于一个区域,既要通过双创推动原有产业群体的技术升级,也要依靠以双创为支撑的产业孵育带动原创战略新兴产业的形成。产业创新共同体把产业相关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实现全方位跨界融合和共同治理。目前,大企业的创新与小企业创业结合趋于多元化,例如,大企业用小企业的创业来创新,用双创升级版代替大企业传统的研发式创新等。

由企业孵化到产业孵育、由企业双创到产业双创,是孵化器、众创空间发展的必然。推进产业孵化和智能孵化、构建专业化孵化生态,是创业孵化行业迭代升级的方向。从国家和区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角度看,建立在创新创业基础上的产业孵育是原创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的必由之路,是实体产业发展壮大的第一动力,是区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获得新动能的基础。区域的产业孵育是包括产业创新平台、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产业创新生态、产业创新共同体等一系列新理念支撑为前提的,同时也需要产业互联网和产业金融的支持与配合。

2.3.3 发展血脉:产业金融。产业金融是现代金融的发展主体内容,是金融与实体经济互动发展的核心。产业金融作为产业发展的血脉,在产业共同体中居于重要地位。现代产业金融的产品不断丰富,服务不断深化,为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本、资金支持,为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升级赋予新的能量。

大型龙头企业发展产业金融平台不仅在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大行其道,也成了不少传统行业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包括从传统的企业财务公司、新兴的互联网产业金融板块到由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构成的科技金融板块的打造,如联想集团、恒大集团等,不一而足。

2.3.4 发展保障:产业科技地产。国家大力扶持科技创新创业,用产业化思维寻求产业科技园区、科创小镇甚至科技新城的投资开发,对产城融合实现城市化与产业化协同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互联网、智能化科技不断升级赋能传统房地产业;另一方面,产业创新发展与转型离不开科技创新与产业聚集空间优化、经营环境的改善、员工居住环境的保障,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发展需要适应现代产业创新发展空间,空间建设与优化需要科技型房地产。科技型企业建设的众创空间、大型房地产企业开发科技房地产并不少见。同时,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亦很重要,包括能源保障环境,有的大型企业为降低成本,自建能源供应体系,并增加整体盈利能力。

科技地产从科技楼宇、科技产业园、科创小镇到中央活动区,标志着科技地产不断升级迭代。1.0为传统的科技楼宇,强调办公功能与科技创新创业的适应,与传统商务办公并无实质区别;2.0为科技产业园,也有称之为科技产业综合体,需要围绕主导产业、核心产业发展需要,具备整合科技创新创业要素的功能,具有孵化功能、加速功能、招商功能等,主要围绕科技产业聚集展开配置;3.0为科创小镇,从创新创业人群需求的角度出发,将其创意空间、休闲娱乐空间、学习培训空间、社区交流空间、家庭生活空间进行排列组合,激发创意创业、社会资源整合、跨界提升、娱乐休闲,让创新创业人员宜创宜业宜居;4.0为城市中心活动区,新的一代城市空间规划要顺应新的发展趋势,这就是城市创新要素聚集从郊区化到市中心,城市中心形态从中心商务区(CBD)到中心活动区(CAZ)转变,楼宇型科技园以群落化方式出现;产业组织结构开始摒弃沿产业链垂直一体化、跨产业链横向一体化、围绕单一类型产业园区集群化等模式,逐步向产业链跨界网络化、产业组织平台化、产业集聚生态化等模式演进[16]。

近年来,如火如荼蔓延发展的科技创新回归都市中心区、出现在“创新街区”现象中,可以得到令人信服的实践印证。伦敦硅环岛、纽约硅巷、洛杉矶硅滩、深圳湾地区等都市中心科创集聚地带的快速崛起,正深刻地改变着大都市内部的动力结构和空间功能格局。这些创新创意区域,以信息时代的创新创意人群为服务对象,以信息及知识的全球化流动为牵引,以全时空网络连接和更快速交通通达能力为支撑,以开放式创新创意生态为特征。

2.3.5 产业生态安全共同体是基础。互联互通是商业生态系统赖以维系的基础,产业组织形态日趋生态化,企业成为产业共同体的一员、产业生态链中的一环、产业集群和网络中的一种群,概莫能外,生态圈内安全感的需求日益增强,产业共同体的合作伙伴必须努力提升其合规性和抗风险能力。

2.3.6 行业龙头企业的平台化整合带动。产业共同体的形成需要以产业集群、产业生态为基础,是建立在世界级、区域主导性产业集群和产业运行效率高、创新实力强、技术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基础上的,所以产业共同体需要新的组织方式和治理机制,需要培育形成产业龙头企业,需要更加重视发挥龙头型头部企业的关键作用。当前,平台经济已成为新的产业组织形态,无论生产领域还是消费领域都在进入平台革命时代。

在创新创业型新经济时代,行业龙头企业在国家竞争和产业竞争中的作用已经或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龙头企业不再是产业垄断者,而是产业共生的协同者;大型企业不再是产业生产的垄断者,而是产业生态的构建者。龙头企业不再是产业创新的守旧者,而是产业创新的引领者;大型企业不再仅关注企业自身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而是更多关注整个产业创新生态的构建;大型企业从内外部融合创新,走向大中小企业、产学研融通创新。龙头企业不仅关注创新,而且关注创业,因此,构建双创平台成为许多大型企业整合利用内外部资源的依托,也为政府支持大型企业的双创提供了可能和合作基础。大型龙头企业平台化促进产业合作,有利于整合产业资源,是产业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牵头整合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的关键作用。

3 产业共同体建构发展的路径与措施

3.1 路径

3.1.1 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产业共同体建构发展的基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8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强调,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中央的这一重要政策,对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对于我国各地区、各行业的产业空间组织的所有参与者,都将迎来整合、提升、重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作为产业空间组织的有效途径,通过互联互通、融合融通、深度耦合,既是本身加快产业链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也促进创业共同体的建构发展。可以看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实质上是产业共同体发展的基本方向。

3.1.2 以融合、新产业孵育、连接赋能、区域协同为产业共同体建构发展的主要方法。打造产业共同体可以有多个路径:一是两两融合路径,包括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如供应链金融、产业基金等;产业创新与金融融合,大力推进科技金融,科技与金融结成利益共同体,为制造业升级赋能;产业互联网与产业创新融合等。二是加快建立在双创基础上的产业孵育体系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形成原创新兴产业共同体。三是加快龙头大型企业的平台化转型,通过“互联网+”“智能+”,实现产业的横向水平整合、纵向垂直整合,带动新兴产业与原有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四是加快区域协同创新,打造跨区域产业创新共同体,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在区域的聚集发展。

3.2 产业共同体建构发展的重点措施

3.2.1 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以产业双创带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产业整体技术升级,促进产业链技术现代化。在波特的钻石竞争模型中,产业集群是创新性的,是作为区域竞争力和创新的决定性因素提出来的。所以,在研究关联性互动性基础上,深化研究产业集群的創新性、深化研究如何产生或增强产业集群的创新性就成为必然,创新型产业集群不仅是理论热点,也需要政策关注。产业共同体发展实质上是通过全面连接促进产业根植性和内生性动力培育的过程,从过去高技术产业综合体、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经验看,关键在于本地企业家精神的弘扬,包括企业家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这为国内外许多区域产业发展实践所反复证明,在近十多年我国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表现十分明显,哪个城市或哪个产业群落双创走得快而好,其转型成效就明显,产业竞争力就更强。

3.2.2 加快发展产业(工业)互联网。培育或引入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带动产业要素泛在连接和全面融通,形成产业共同体,促进产业空间组织方式现代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仍然是人类信息交换技术的革命,使得万物互联理想得到实现。泛在而稳定的连接包括产业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连接,能够全面促进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知识流的流动与交流。与产业集群相比,产业共同体更加强调有组织的、广泛而稳定的连接以及产业金融、产业创新带来的成本降低乃至创新的红利。

3.2.3 打造城市圈世界级产业集群。通过建设都市圈产业集群,形成跨区域产业共同体,带动产业链根植化、产业配套本地化、产业生态共生化,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不约而同选择发展实体经济,把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科技竞争力放在优先战略位置。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着力点选择应当放在全球竞争的大视野中来考虑,未来的国际竞争是城市圈综合能力的竞争,具体体现为城市圈产业集群能级高低。

3.2.4 构建产业供应链技术安全体系。以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增强产业技术的安全、可控性,保障产业供应链安全。中美贸易摩擦有可能进一步向深度技术战、人才战演变,由于越来越多高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所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产业技术安全、供应链安全形势日益严峻。针对产业供应链关键环节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掌握较强的话语权,才能具有产业安全主动权。

3.2.5 构建现代化实体产业金融体系。以金融链与实体产业链深度融合为重点,推进产业金融科技化和科技产业金融化,带动金融与产业效益共提升。实体产业是金融之本,实体产业与金融相互依存。科技作为新兴产业之源,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在网络化、智能化信息科技带动下,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发展方兴未艾。围绕产业发展需要,不断构建完善现代化产业金融体系,确保产业链现代化的血脉畅通。

3.2.6 建立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联盟,推进产业共同体知识产权联合保护、共同运用。从联盟类型看,可以考虑建立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知识产权运营联盟两大类,就后者而言,又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通过简单构建专利组合形成产业知识产权(专利)联盟,主要目标是通过共同构建专利组合,达到降低成本,保护成员的产业利益,弥补各自技术创新的不足;二是通过构建专利池尤其是标准专利池形成产业知识产权(专利)联盟,专利池强调权利集合基础上的对外授权,是专利联盟的高级阶段。

3.2.7 充分保护企业家产权,弘扬大型企业的掌舵人企业家精神。无论什么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培育新动能、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家,对企业家的激励与保护、为企业家实现制度创新和机制改革、组织资源开展创新的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如清华控股的目标是做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的世界级平台,近年来资产大幅增值到3 500亿以上,主要是靠改革,国企一旦改革,就会释放巨大的活力。清华控股的发展表明,把力量集中在科技上,企业家的作用至关重要。所以要用股权激励、业务授权等机制,充分保护企业家的创新积极性,让企业家特别是国有企业管理者真正拥有创新决策权、投资决策权。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R].2016-05.

[2] 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京津冀协同创新研究组(李春成、金鹿等).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从理念到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

[3] 李春成.70年来我国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历程与展望[J].科技中国,2019(10):8-13.

[4] 刘刚.理解创新经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9(4).

[5] 杨跃承,赵今巍.从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到“产业共同体”:一座城市、一個产业“阿里巴巴”[EB/OL].(2018-11-16)[2019-11-20].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cmsmodel/news/detail/335802.html.

[6] [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眀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7] 王缉慈.创新集群:30年探索之旅[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8] 汪明峰,李健.互联网、产业集群与全球生产网络:新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对产业空间组织的影响[J].人文地理,2009(2):17-22.

[9] 盛世豪,郭金光,Sheng S H,等.全球产业空间组织的变化趋势及其机制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4):59-64.

[10] 宋周莺,刘卫东.信息技术对产业集群空间组织的影响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3(1):57-64.

[11] 林祖嘉,陈建良.从产业共同体到两岸共同市场[J].发展研究,2009(1):31-33.

[12] 杨冬梅,冯志勇,李春成,等.京津软件产业共同体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7):57-60.

[13] 埃森哲中国.埃森哲《技术展望2019》,揭秘“新数字化时代”[EB/OL].(2019-02-18)[2019-11-20].https://mp.weixin.qq.com/s/jvOilK3wcMkQsJ7v0wkwOw.

[14] 2018嘉宾峰会在深圳南山举办,众企业家热议“产业共同体[EB/OL].(2018-10-19)[2019-11-20].http://city.zgswcn.com/chengshijingji/22542.html.

[15] [美]凯文.凯利.失控[M].张行舟,陈新武,王钦,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16] 樊志宏,栾晓帆.“未来城市”的时空变革初探[J].人与城市,2019(1).

猜你喜欢
概念模型产业集群创新
新课程理念下概念模型教学策略的对比分析
浅谈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
某高校团委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