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设计“预习学习单”

2020-03-30 03:44段雅清
教师·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

段雅清

摘 要:深度学习是一种自主建构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思想方法,发展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强调知识的广度、深度、关联度。文章以人教版“最大公因数”一课“预习学习单”的设计为例,从学生知识起点、学习过程的体验、学习成果的整理三个方面介绍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开展深度学习。

关键词:深度学习;预习学习单;科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0-08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3-0090-01

一、基于学生知识的起点设计“预习单”,让学习回归本性

深度学习是一种学习的策略,其基本的特征是回归人的学习本性,主动进行知识构建,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学习状态,笔者在“预习单”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从字面上猜测“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含义。

这一个问题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层次,让学生从字面上猜测。人的认知习惯就是看到新鲜的事物先会不自觉地调动多感官去猜测其含义,这是回归人的学习本性;第二层次,学生的猜测其实并不是无意识地猜测,而是会主动联系以前的相关知识综合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第三层次,在综合分析的过程中,回忆了以前学过的知识点,有效地进行了知识的迁移。上述的三个层次从激发学习的兴趣到激活已有的知识,再到知识的构建,引导其思维逐渐走向深入。

二、基于学习过程的体验设计“预习单”,理解中分析判断

“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经历学习过程,理解所學的知识,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接下来笔者在“预习单”中设计了这样两道问题:问题一,即通过预习课本举例说明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问题二,即怎样求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你有几种方法呢?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教材中的过程性学习资料,直接关注结论性的语言。以举例的方式,学生会主动思考,在任务驱动下用多种方式表示自己的见解,这也是高层次思维能力的课堂表现形式。

从课堂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先猜测,再研读书本,把从书本上了解到的和自己猜测的进行对比。教师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呈现,引导学生比较其各有什么优点;通过集合圈,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每一部分数都表示的是什么含义。这样,学生对概念的了解更加深入。

三、基于学习成果的整理设计“预习单”,形成新知识网络

数学学习本身就是学习者在生活经验、原有认知结构、水平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在众多思想中做出分析和判断,迁移和运用新知识。“预习单”要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达到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最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的脑海里会有很多的知识点,就像是学生已经手捧珍珠,如何将这些珍珠串起来,成为一串项链?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在这个问题上,学生是有话说的。

生1: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都是因数中的一部分。

生2:公因数都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生3:最大公因数是公因数的倍数。

还有学生采用集合圈的方式来表达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思考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将本堂课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理清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新的知识网络。

深度学习是基于学生需要,重视知识结构建立的学习,即使学习者在离开课堂、学校之后,也能继续保持强烈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一种其需要的学习经历,让不可或缺的课堂学习变得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1]庞舒勤,赵庆林.让学生体验深度学习——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人民教育,2013(22):38-40.

[2]朱怡虹.活动“有形”,建构“无声”——用“设计”成就儿童深度学习的几点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18(34):17-20.

[3]周立群.利用网络技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几大策略[J].考试周刊,2016(94):110.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
从合坐走向合学:浅议新学习模式的构建
搭建深度学习的三级阶梯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利用网络技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几大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构建“单元整合、主题牵引”诗歌鉴赏“深度学习”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