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乾:70年前“两航起义”中的一员

2020-03-31 09:26王岚
世纪 2020年1期
关键词:航空公司中央飞机

王岚

1949年11月9日清晨,10架原中国航空公司飞机与2架原中央航空公司飞机,相继从香港启德机场起飞。所有人都以为这些飞机是飞往台北的,但脱离了塔台视线后,飞机却掉头向武汉方向飞去,最终1架降落北京机场,其余11架全部飞抵天津。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两航起义”。

11月12日,毛泽东致电祝贺——“中国航空公司刘静怡总经理,中央航空公司陈卓林总经理及两公司全体员工同志们: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全体员工在两公司总经理领导下,毅然脱离国民党反动残余,投入人民祖国怀抱,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举动,特向你们表示祝贺、欢迎和慰问。希望你们团结一致,为建设人民航空事业,并为保卫留在香港的祖国财产而奋斗。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二日。”(《“两航”起义》,p285,张聿温著)

同一天,中央人民政府总理周恩来也致信两位总经理并予以任命。

2019年是“两航”起义70周年,我拜访了居于上海、曾经参与当年起义的陈景乾老先生。

富家子弟投笔从戎

原中央航空公司职员陈景乾当时才20多岁,是中央航空公司养护科职员。他是第二批随300多名起义人员一起,从香港坐火车到广州的。

陈景乾1922年出生于上海,是世家子弟,祖父在清朝时就在上海招商局工作,薪水丰厚,置下多处房产,还把儿子即陈景乾父亲陈永枢送到英国留学。陈永枢在伯明翰大学商科毕业后回上海,被聘为京沪、沪杭甬等三条铁路的总会计师,后又到亚细亚石油公司任总会计师。陈景乾父母一共有六个孩子,他是独生子,从小锦衣玉食,另外有五个姐妹。父亲受的是英国教育,所以在陈景乾小学二年级时就让他住读。父亲对他说:“你要自立。”这句话影响了陈景乾一生。当时他家住在五原路。后来他考入因抗战搬到位于圆明园路的沪江大学校区,攻读工商管理专业。那时是英文上课,所以他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还没有毕业,因为上海沦陷,他就和同学一起撤退到浙江桐庐。半途,盘缠用完了,正好经过国民党警务司令部,国民党军官发现他会说英语,想着可以利用他们,就把他们留了下来。一天,他和另外两位同学看见被日军击落的美军飞机,就跑过去看。他懂英文,就和美军交流。美军发现他英文好,认为他是个人才,就动员他参军,于是他加入了美国陆军陆空勤务总部,也算是投笔从戎了。1943年,他被派到嘉兴游击区,和一位美国军人,一位电报专业人员组成三人小组,专门负责救助被日军打下来的美国空军。那个美国空军见他十分喜欢飞机,就对他说:“你去美国读书上航空学校吧,我资助你。”但是父母不愿意他去冒这个险。

1945年,有一批被日军俘虏的美军被关押在南京西路乌鲁木齐路口的一所房子里,美军设法联系到他,希望他能帮助他们向美国方面求助,于是他回到上海,每天去美军被关押的地方,直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6年初,陈景乾经亲戚介绍,认识了中央航空公司机航组主任陈文宽。陈文宽是中国最早的华人机长,原是中国航空公司机航组副主任,后被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陈卓林重金聘请,委以重任。陈文宽资历老,在“两航”中威望高,在陈文宽的引荐下,陈景乾进了在上海的中央航空公司。

中央航空公司的前身是欧亚—央航公司。八一三事变后,欧亚航空损失惨重,1943年3月1日,正式改组为中央航空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为国民政府交通部航政司司长何墨林,总经理为空军上校陈卓林。陈卓林在1962年2月10日曾回忆过:“1943年政府委我为总经理,接收欧亚航空公司,并改组为中央航空运输公司,隶属当时国民政府的交通部管辖。”

中央航空公司是当时国内唯一的国营民航企业,它接管了欧亚航空公司的所有資产、人员和设备,并培养了一批飞行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陈景乾进入中央航空公司后,就在机航组工作。他的英文很好,可以直接交流。因为驾驶员基本是外籍人士,每当飞机返回后,对驾驶员记录的任何问题,他都要用英文整理好,然后交给维修人员。经过维修,他都要随机试飞。没有他和机修师的签名,飞机就不能发动。那时他很有成就感,一心想报效祖国。

1948年底,蒋介石出于与共产党周旋的战略决策,下令央航总公司从上海迁往昆明。陈卓林眼看蒋政府溃败在即,拒迁昆明而主张搬往广州。由于央航大部分员工家在上海,加上地下党组织通过不同渠道做工作,因此许多员工强烈抵制南迁,理由是不愿意离开上海。1949年4月21日南京解放后,蒋政府为保持其空运力量,紧逼央航迁往昆明。此时,地下党组织对央航已有安排,于是组织决定:既有暴露可能,当立即赴穗,并促使央航早日迁港,届时待组织派人联系,将新购航机飞回,并动员人员回沪。

央航公司从上海撤离前,在总经理陈卓林领导下,组织了保管委员会,准备上海解放后,将所有财产交给新政府。国民党政府逼迫央航公司将器材全部搬走,但由于央航公司在上海的两个地下党小组的努力,经过一系列巧妙地运作,还是给即将成立的人民政府留下了现款48329美元,器材220箱,电台两部,各类汽车44辆,油料2300桶等物资。

1949年7月16日,中央航空公司全部人员迁往香港。陈卓林从上海撤到香港后,仍与吴克坚布置的中共地下党保持接触。香港地下党的朱汉民与陈卓林也很快取得了联系。

“两航”起义成功后,积极参与护产运动

从1948年9月到1949年6月,国民党空军先后有20架飞机,54人起义归来,他们从国民党统治下的汉口、南京、上海、杭州、青岛等地,一架接一架飞向解放区,形成了一个驾机起义飞向光明的高潮。“两航”员工尤其是飞行员们,通过各种渠道,接收着来自解放区的消息,思索着自己的命运。

周恩来曾说,“两航”哪一天回来,哪一天就是新中国民航的纪念日!全国解放前夕,中共派地下党员吕明去台湾策动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起义。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工作,“两航”起义的条件基本具备。

吕明1921年出生于浙江永康县一个望族家庭。抗战爆发后,举家从杭州返回永康,他参加了进步师生组织的读书会,进行各项抗日宣传活动。1939年初正式加入中共,时年18岁。

1949年上海解放后,上海市军管会空军部开始着手处理“两航”事宜,地址设在上海江苏路556号原中航飞行员招待所。

陈景乾回忆道:当时,摆在全体“两航”人员面前的有三个选择。一是全国解放已成定局,“两航”在台湾香港已没什么生意可做;二是当时美国最大的航空公司要他们去;三是台湾国民党也要他们去,但是他们觉得跟着国民党没有出路。陈景乾和许多“两航”起义人员一样,年轻有技术,一心想报效祖国。虽然香港当局千方百计地阻挠他们,但是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积极引导下,许多人加入了起义的队伍。

第一批起义人员11月9日成功起义后,陈景乾和未走的人员大多数参与了对机场资产的保护和整理,“我们日夜有人值班,一心要把这批物资运回大陆”。

国民党当局对“两航”起义十分恼火,采取种种手段企图截取“两航”留港资产。当时“两航”共有71架飞机滞留香港,其中中航31架,央航40架,加上其他财产,令国民党政府和英、美等国都对这批资产虎视眈眈垂涎三尺。央航公司全是国民政府交通部的资产,属于人民的资产。为开展护产运动,中央和香港地下党组织加强了领导力量。总理周恩来深知“两航”资产对于新中国建设的重要意义,也深知保护“两航”资产必将面临一场严重的斗争,因此“两航”起义爆发后便接连发布指示和命令,力求取得护产运动的主动权。

陈景乾加入到了护产运动中。他说:“启德机场靠近海边,每年都要有强台风。那时正值台风季,为了保护飞机不受台风的影响,一连几天,和同事们一起顶着大风,展开了固定飞机的工作。每天晚上,都有人在机场和仓库等地巡逻。由于地处海边,湿度大,飞机零件容易生锈,为了防止71架飞机遭受损失,‘两航机务人员将机翼机身全部涂上了防锈剂,发动机内注入防锈油,舱内重要仪表附件及操作系统拆下清洗防锈后装箱……”已经98岁的陈景乾已经记不清楚自己具体做了多少,但是当年主动参与护产的经历,还是让他觉得自己是为国家做了贡献的。

1950年4月2日凌晨,国民党特务用定时炸弹炸毁了中国航空公司在香港启德机场的7架飞机。国民党特务还放话说:炸掉一架飞机,悬赏1万美元。“决不让敌人的破坏再次得手,一定把人民的财产完好无损地交还祖国”,陈景乾说这话时挥舞着双臂,依然充满豪情,这也是当年“两航”护产纠察队的决心和誓言。

收到“两航起义人员证明书”

“两航”人员的护产斗争一直在继续。不久,陈景乾接到通知:到广州去。很快,他就和其他几百名同事一起,从香港坐火车到了广州。随后,他们就被集中到中山纪念堂学习,开始了思想改造运动。“有几位会飞行的同事被分配到新成立的民航局,其他人员则陆续被分配到全国各地不同的行业。我家里有钱,父亲写信来叫我回上海结婚。”至此,陈景乾和“两航”同事的联系中断了。

从广州回上海后,陈景乾就结婚生儿育女,其间一直没有工作,因为父母家底殷实,根本不用他操心家用。1958年前,他父亲已经去了香港,他以探视父亲、继承家产为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顺利被批准了。于是,他带着儿子来到香港,先后在一家旅游公司和德国商行工作。第二年,夫人带着女儿也到了香港。1972年,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举家去了美国,当时他妹妹已在美国。为了享受美国的福利,为了孩子能和当地的美国孩子一样读书,他加入了美国籍。他到美国后在一家落弹房工作,一直到退休,此时儿女都已长大且很有成就。

上世纪80年代初,他收到原央航同事转交的“两航起义人员证明书”,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欣慰。在他80岁时,女儿问他:“爹爹,你有何打算?”他说:“我想回上海。”于是,女儿为他在上海买了房子。2002年,他回到阔别半个多世纪的上海,一住就是十多年。虽然有电脑,但他还保持着用英文打字机和国外的朋友联络。他说他一生有两大爱好,一是飞机,二就是唱歌。

从1949年7月16日随央航离开上海到香港,半年多后又随起义人员从香港到广州,陈景乾的记忆中,对在央航的日子特别留恋。他还记得自己随机从上海到青岛、石家庄、北平的飞行行动。经查相关资料显示:1949年2月,由当时国内德高望重的颜惠庆、章士钊、江庸和邵力子组成的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由上海前往北平和中共交换对于国内和平的意见。2月13日,央航公司的XT573号飞机载着代表团,从上海龙华机场起飞,经青岛经转加油后,前往北平。其间,央航公司的专机一直在北平等候。2月21日晚,四老接到毛泽东主席邀请他们到石家庄见面的通知。当时北平去石家庄的铁路还未修复,中共方面和央航公司驾驶员进行了沟通联系。面对突然加派的任务,机组非常配合。经过紧急准备,载着四老顺利飞往石家庄。“我也参加的,”说着,他翘起大拇指。

1980年11月10日,民航總局党委在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两航”起义人员政策的请示报告中说:参加香港起义的两航员工,包括北飞、香港护产、驻澳门及国外办事处人员,以及待解放区(含台湾)闻风策应来归人员,共计2527人,后因各种原因有826人在香港脱离两航公司,故实际起义人数应为1701人。

对飞机,他有着相当的爱好和感情。现在每周他定期会收到国外的航空杂志,任何飞机他看一眼就知道是什么机型,有哪些功能。现在他已经98岁了,非常想念当年“两航”起义时的上司、朋友乃至后代。“通个电话也好呀”,说这话时,感觉他非常地落寞。

“两航”起义已过去70年,他重新回到国内也生活了17年,眼见国内航空公司同世界一流航空已不相上下,陈景乾不由感慨:“真正从心底里感到欣慰!想当年我们只有两家飞国内的航空公司,现在全世界到处都有我们的飞机!两航起义70周年,也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祝我们的国家更上一层楼!”

2019.10

(作者为资深记者)

责任编辑 崖丽娟

猜你喜欢
航空公司中央飞机
飞机失踪
IATA上调2021年航空公司净亏损预测
中国航空公司新开义乌直飞符拉迪沃斯托克航线
乘坐飞机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神奇飞机变变变
飞机飞起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