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应用型大学的国际化道路探索

2020-03-31 13:21李岩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保障措施一带一路

李岩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北京联合大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大学的合作现状,探索推进应用型大学国际化的路径:一是建设国际化教学资源,二是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三是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四是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水平。同时,提出了实现大学国际化路径的政策保障和条件保障措施。

【关键词】 “一带一路”;应用型大学;国际化道路;保障措施

高校要保持在国际化办学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必须要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管理经验,牢固树立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引进外部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学校办学实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适应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势。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要深入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深化学校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服务国家发展。

一、北京联合大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大学的合作现状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北京联合大学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响应国家倡议,大力开展中外教育合作交流,通过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师生交流互访,开展联合科研立项等,持续推进学校与国际高校的交流与合作。

1、不断扩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的合作

在原有合作的基础上,新开拓与阿尔巴尼亚大学、塞浦路斯欧洲大学、土耳其比尔基大学、叶迪特佩大学、切库罗瓦大学、希腊比雷埃夫斯大学、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波兰克罗斯诺国立学院、印度尼西亚穆哈穆德大学、马来西亚马拉工艺大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的合作,为本校师生的交流不断拓宽新渠道。

2014年以来,学校已与1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60多份合作协议,503名学生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习交流,1500余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来校学习交流,不断探索国家化合作办学之路。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到本校进行交流,如俄罗斯对外经贸大学、喀山大学、蒙古国立教育大学、波兰雅盖隆大学、波兰克罗斯诺国立学院、匈牙利布达佩斯商学院等大学的教育工作者。大部分代表团成员是第一次到中国,主要深入了解本校的学科专业特点,与各学院相关专业开展了深入的课程对接与交流,为今后的师生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建设“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2017年,北京市教建设第一批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北京联合大学等26所高校成为首批获批单位。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建设时间为3年,总经费450万元。经过兩年多的建设,基地建设了旅游管理类、电子商务类、物流轨道交通类、商务管理类19门英文课程,中国文化类4门中文课程,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北京建设“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为建设导向,构建优质的教学团队,打造国际有影响,国内知名的精品课程。课程的建设为本校开展国际学生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基地项目吸引了来自俄罗斯、黑山、哈萨克斯坦、泰国、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的一百多名留学生前来学习。

3、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合作办学

北京联合大学2016年获教育部批准与俄罗斯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合作举办的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目前招收三届学生,共计231名在籍学生。该项目重在培养俄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项目注重党建工作,立足“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发掘专业与思政的结合点。学院党委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筑牢党建工作基础;通过探索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路径,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立德树人育人体系。将专业学习与思政教育结合,通过发放俄语版《治国理政》,通过组织书法比赛摘抄俄语版十九大报告、国际歌歌词、《雷锋日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加深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在学生学习俄语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提升政治理论修养。

4、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学研究

2017年7月,北京联合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成功获批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教育部启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遴选备案工作,旨在加强中国的区域和国别研究,为国家制定发展战略、政策措施提供智力支持、决策咨询、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中心完成了有关俄罗斯政党制度、远东地区开发等相关课题,目前正进行有关中俄教育合作等方面的研究。

5、建设国际交流交往中心

北京联合大学与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俄中教育基金会共建了罗蒙诺索夫北京中心、俄语等级考试中心、俄语中心。中国有“一带一路”倡议,俄罗斯有欧亚经济联盟,为了完成两个项目的对接,需要培养俄语、汉语双语人才,大学正是培养双语人才的重要基地。莫斯科国立大学虽然与国内很多高校有着密切的合作,但成立北京中心、俄语等级考试中心及俄语中心在中国还是首次。通过引进莫斯科国立大学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两校的合作与交流,能为中俄两国的友好往来培养更多的专门人才,对推动中俄两国间教育合作、科技合作和人文合作发展与交流起重要作用,也更好地推动两国发展睦邻友好、平等互利关系。北京联合大学与波兰哥白尼大学建立中波旅游文化中心,双方大学在“中波旅游文化中心”的框架下共同开展旅游教育、旅游文化的合作与研究,促进师生的文化交流与往来,从而进一步推动中波旅游教育事业的发展。

6、组织或参与“一带一路”高端项目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各国在旅游、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北京联合大学积极推动成立“中国——中东欧16+1旅游院校联盟”,并于2017年在“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首都市长论坛”上,举办“中国——中东欧16+1旅游院校联盟”成立仪式,与加入联盟的院校共同签署联盟成立宣言。16+1旅游院校联盟成员有黑山下戈里察大学、地中海大学、黑山大学,波兰哥白尼大学,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旅游学院,波黑巴尼亚卡卢大学,马其顿圣奥赫里德克利门特大学。进一步加强了与中东欧国家院校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深化多领域交流合作。 2018年 10月,北京联合大学参加了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中东欧“16+1”首都市长论坛,并在论坛期间举办了第二届中国——中东欧“16+1”旅游校院联盟年会,来自8个国家17所院校的30多名联盟成员分别发言并作交流。

2018年7月,北京联合大学代表团参加在俄罗斯莫斯科举办的“莫斯科北京日”活动,并与北京交通大学、俄罗斯交通大学共同主办首届“都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论坛”。各位专家分别以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流通性保障、都市生态及交通发展间的问题及前景、交通领域教育发展及都市交通綜合体人才培养战略等为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018年10月,第十一届欧亚交通高校国际会议在郑州举行,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所政府部门及交通类高校200余人参加了活动。北京联合大学作为欧亚交通高校国际联合会主席单位参会。同年11月, 该校赴俄罗斯参加由俄罗斯圣彼得堡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第五届中俄交通大学校长国际联盟年会暨金砖国家交通类大学校长论坛”。北京联合大学当选为中俄交通大学校长国际联盟中方主席单位,校长当选为主席。同时,也当选为金砖国家交通类大学校长论坛副主席单位,校长当选为副主席。

二、推进应用型大学国际化的路径

北京联合大学本着服务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华文化对外输出和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大学需要,大力加强与国外大学合作的办学进程,通过以下路径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促进学校应用型大学建设。

1、建设国际化教学资源

(1)建设全英文授课专业。遴选5-6个专业开展全英文授课,投入专项经费建设全英文课程资源,既解决外国留学生的语言障碍, 也提升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思维能力。

(2)拓展合作院校数量与合作深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注重加强同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不断增强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建立长期、稳定、有实质性合作项目的合作关系,逐步构建起与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合作网络,为学生参与国际项目、学校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搭建平台。

(3)增加国际化课程和英文原版教材。如开设专门的国际教育课程,诸如贫穷和种族歧视等课程;开设注重国际主题的新课程,如国际关系、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等;增加关于世界文明、世界史、比较文化学的内容。在部分课程中有选择性地引进英文原版教材。

(4)开设非通用语种选修课,与我国建交的 175 个国家至少涉及95 种语言,“一带一路”所覆盖的中亚、南亚、西亚等地区,涉及官方语言达 40 余种,[1]而我国“仅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了 54种语言课程,其他外国语大学开设的语种课程不超过 20 种。[2]开设非通用语种选修课是十分必要的,北京联合大学已为学生开设俄语等选修课,下一步还要开设相关语言培训。

2、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1)建立国外教学实习基地。加大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力度,在国外合作的应用型高校建立教学实习基地,拓宽应用型国际化教育资源,定期成建制地选派学生前去学习或实习。采取与国外知名学院联合办学方式,“建立跨学校、跨专业、跨区域、跨国界的人才培养平台,实现国内外不同高校间的课程学分互认,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开放精神的国际性人才”。[3]北京联合大学在匈牙利建立了实习基地,通过实习,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应用型实践能力。

(2)开发国(境)外创新创业项目。根据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需求,进一步培养应用型国际化创新人才,积极开发国(境)外创新创业项目,使学生了解国外学生的创业理念和方法,实地进行案例模拟和研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3)开拓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途径。与国外合作院校探索研究生联合培养途径,通过1+1+1、2+1、2+1+3联合培养模式使研究生获得双硕士学位乃至博士学位,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层次。

3、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

(1)因公派出以学术交流为主,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出国访学、讲学、参加国际会议及国际学术活动,提高出国访学教师的讲学能力,增强国际交往能力,逐步造就一批能够真正与国际同行开展对话、沟通、交流的高水平国际化教学、科研骨干队伍。

(2)举办品牌国际会议,优化国际合作软环境。每年主办国际会议1-2次,逐渐形成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品牌国际会议,进一步开拓教师的国际化视野,提高科研、教学水平,促进学科专业建设。

(3)构建国际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国外学术会议、教学科研项目信息平台,使师生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国外学术动态,积极申报相关项目,参与国际学术研讨会,融入国际化大潮中。

(4)引进国际智力,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坚持长短期外国专家聘请并重的原则,充分利用海外优质智力资源,将一些岗位面向海外进行招聘,纳入学校编制内管理。建立聘请短期国际知名学者的渠道和机制,使之常态化运行。

(5)开展中外科研合作,提升教师的国际学术合作能力与水平。发挥海外特聘教授的作用,从中外合作申报科研项目、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入手,借鉴国(境)外先进经验,解决中国问题,发挥首都智库作用。争取建立中外合作研究中心,吸引国外智力。加大英文等外文文献资源、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力度。

4、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水平

(1)根据“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16字方针,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积极探索中外高校联合培养模式,与学科专业对口的高校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校开展2+2合作,确保生源的质量与稳定性,扩大留学生规模。

(2)加大对留学生吸引力强的专业建设力度。完善学校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课程体系,创建汉语语言教学品牌,提升学校汉语教学的国际影响力。

(3)加强对外汉语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将对外汉语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确定准入标准,加强专业课教师的选拔、考核和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高造诣、精通教学、关爱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

三、实现大学国际化路径的保障措施

1、政策保障

(1)建立健全学生管理机制。建立与学生海外访学经历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在课程衔接、學分认定、学籍管理等方面积极推进改革。

(2)制定留学生教育的资源分配机制。制定留学生招生、培养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将资源配置向承担留学生教学任务的学院和教师倾斜,加大留学生经费用于改善教学条件和支撑办学激励政策方面的比例。

(3)完善单位和教师业绩评价体制机制。将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及效果纳入学院、教学和科研机构考核评价体系。将国际学术组织任职、国际合作项目、国际课程授课、全英文授课、孔子学院工作等相关指标纳入相关教师任职考核与职务晋升的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意识和水平。

2、条件保障

(1)设立在校学生出国(境)奖助金。通过国际留学基金委、国外合作院校、教育基金会等多种渠道,以企业赞助、学费减免、学校专项等形式为在校生设立出国(境)奖助金,鼓励在校学生赴国(境)外学习交流,支持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和高水平学科竞赛。

(2)设立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项目。设立提升外语能力项目、教师访学成果转化项目等。研究建立教师在高水平国际学术、行业组织任职的资助办法,为教师开拓国际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保障。

(3)建立来华留学生经费支持体系。建立国家、北京市和学校三位一体的留学生奖学金资助体系。设立全英文试点专业启动经费,重点支持若干专业进行全英文教学体系建设试点。

国际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观念和意识、通晓国际准则的人才。高校肩负着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目标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历史使命。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的合作,让沿线国家的人民共享“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从而实现合作共赢。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更是中国高等教育应有的行动。[4]

【参考文献】

[1] 赵琦玉.“一带一路”带动小语种热  广外增设马来语乌尔都语专业[N]. 南方日报,2015-05-11.

[2] 沈骑.小语种 冷热之间[N].光明日报,2014-12-8(15).

[3] 李星云.“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困境及发展路径[N].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6.5.

[4] 瞿振元.“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家教育新使命[N]. 光明日报,2015-08-13.

【作者简介】

李 岩(1977—)女,黑龙江伊春人,硕士,北京联合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国际交流.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保障措施一带一路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应用型大学《会计信息系统》校企合作课程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建筑学导师工作室教育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应用型大学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施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