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阈下高校主题班会制度化、课程化建设探究

2020-03-31 13:21马忠秋周文琴陈旦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课程化主题班会制度化

马忠秋?周文琴?陈旦

【摘 要】 针对当前高校主题班会组织现状及问题,应进一步推进主题班会制度化、课程化建设。在内容设计上注重与时俱进,组织形式上力求构思新颖, 组织管理上加强制度建设。应充分认识到主题班会制度化、课程化建设充分准备是基础,广泛参与是重点,教师指导是保障,并做好效果评价工作。

【关键词】 新媒体;高校;主题班会;制度化;课程化

主题班会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素质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但是多数辅导员对于召开主题班会过于随意、散漫,流于形式,更有缺乏責任心的老师交给学生干部代理召开、甚至不开,没有发挥出班级组织教育的功能。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式,进一步提高主题教育活动的质量,探索新媒体视阈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打造特色育人平台,提升育人水平,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际提出以下浅论,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一、当前高校主题班会组织现状及问题

当前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教育、传达日常事务基本都是通过辅导员召开班会的模式,尤其是主题班会,多数学校对召开班会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制度,全权由辅导员决定,带有较强的随意性和随机性,是否召开看心情,效果好坏凭感觉。学生对传话式的班会是异常反感,总找各种理由请假逃避,到了会场也是低头刷手机,视辅导员班主任空气一样存在。学校管理部门也很难用客观标准衡量教育质量,只能主观认定没有出事视为有效,此种管理模式存在太多不可控因素。主题班会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素质培养的主途径、主阵地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从学校管理角度评价主题班会教育的效果始终是未接到地气,为此高校主题班会的组织管理亟待深化改革。

二、主题班会制度化、课程化建设的必要性

多数辅导员开班会只是为传达日常事务、清点人数。召开主题班会娱乐化、世俗化倾向明显,教育启迪的作用大大弱化,开班会的初心不是为了教育,不是为了集中解决同学们的困惑,而是为完成任务。尤其在新媒体平台的帮助下,开班会传达事务更是简单粗暴,手指轻轻敲打几个字往群里一发,具体能达到什么效果就懒得过问了。似乎新媒体平台的出现是为偷工减料做事的人找到更合适的方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就看以何种方式利用了,在当今新媒体视阈下较以往有着更多更有效的方式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但需要健全的制度和机制,才能激发出高校辅导员队伍工作的积极性。

辅导员以应付态度召开班会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因素,客观上多数辅导员年纪轻阅历少,很难有丰富的知识传授于同学;主观上认识不到主题班会的重要性,思想观念淡薄缺乏责任心。如此现状,这是学校组织管理的缺陷,不是靠一个辅导员或者一个学院的力量能够解决的,必须在组织制度上变革完善。主题班会是班集体建设的一项必要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 [1] 加强主题班会组织管理,开展制度化、课程化建设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搭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系统化、开放式、共享平台,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教育效果是时代赋予各高校的使命,是学生管理部门和一线辅导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主题班会制度化、课程化建设的意义

1、强化组织管理的计划性与规范性,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的系统性

传统模式召开主题班会要么根据学校命题,全校围绕一个主题开班会,内容缺少设计和创新;要么辅导员或班级同学自拟题目,想到什么题目就讲什么主题,没有计划和规划,更没有针对性,带有随意性和任意性,对待教学和班级管理不够严谨。假如一个本科生按每学期16个教学周计算,4个学年8个学期一共128个教学周,按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方案拟定的数十个主题,每个班级平均每两周就要召开1-2次主题班会,根据不同年级和问题适时选择主题开展教育,分别在8个学期内完成授课。四个学年足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大大增强了大学生日常教育的系统性。

2、突出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的科学性

大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期,从大一到大四每个阶段都有影响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核心问题,并呈现一定的规律和周期性,这就决定了大学主题班会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点。我们应当有效地利用主题班会这个重要抓手,不要错过教育时机,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学习成长特点,以促进思想交流提升认知水平为宗旨,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唤醒他们的主观意识,使其转化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主题班会“制度化、课程化”建设要遵循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制定统一规划,将教育内容从入学适应,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学习教育、安全法纪、心理健康、人际交往、感恩励志、文明素养、创业就业等设置为若干个模块。再根据模块方向细分为数十个甚至更多的课题目录,形成一个培养系统,同时再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如此、就可保证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的连续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根据学生所处不同阶段遇到不同问题,辅导员只需要抽取相应的课题开展主题教育,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育,突出教育针对性和科学性才能保障教育效率。每次主题班会都要帮助同学们集中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通过从入学到毕业这四年的“制度化、课程化”的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较为系统、完整的价值观念和知识体系,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3、提升教育成果的实效性与可借鉴性,有利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

只要制度化、课程化开展主题教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自然可以提升教育实效,他们之间是逻辑推进关系。开展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进一步强化班集体的组织形式,团体教育的引导功能,发挥集体建设的影响力,从而持续发掘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载体的作用,使主题班会成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素质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实现对大学生有计划、系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2] 搭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系统化、开放式、共享平台,实现课程共享、推动教育课程的可借鉴性。主题班会制度化、课程化建设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德育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同时也充分调动了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4、围绕课程思政开展主题教育,有利于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涵和外延

主题班会制度化、课程化建设不仅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涵盖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安全法纪、学习教育、人际交往、感恩励志、文明素养、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还包括大学生日常事务和各种突发情况,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各类主题班会来协助解决。近年来,网络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利用新媒体创新开展主题班会,改变了传统的主题班会模式 (如传话式、说教式)。在网络信息海量化、数字化的時代,应该适应时代发展趋势,采用同学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才能更快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升教育的效果。探索和拓展主题班会的内涵与外延,推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文明素养,更理性地看待社会。无论从内容和形式看主题班会制度化、课程化建设都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益的延伸和拓展。

四、总体规划

主题班会的规划是指以加正面教育引领为目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专业特色和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对学生各阶段的班会主题及内容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用以指导整个大学阶段主题班会的开展。[3]各学院可将辅导员老师和学生骨干、社团组织分成若干小团队,每个团队分别领受不同的教育课题任务,前期围绕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做好内容设计,然后在学院的指导下完成课件制作或者微课录制。只有集思广益,发挥每个团队的特长,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方可保障课件和微课的质量。每个小组团队制作完成课件,统一交学院备案,学院核实检验后再发送到校学生工作处汇集成学校课件数据库,各学院每学年组织修订一次。辅导员召开主题班会,只需根据学生所处不同阶段,遇到不同的问题,调取相应的课件开展主题教育。主题班会制度化、课程化建设工作步骤图示如下:

(1)前期(第一学年)。入学适应教育、以安全法纪、学业规划、文明养成、健康教育为主。适应教育主要是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养成自助式的学习生活方式,课程内容可包括何谓大学,学校的历史沿革、办学理念和文化精神。安全法纪教育主要为提高学生的安全法制意识,内容包括介绍大学教育相关政策制度。学业规划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熟悉大学学习特点,帮助新生转变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初步明确所学专业课程特点及人才培养方案,帮助新生制定大学学业规划,增强信心,解决困惑,消除顾虑,培养学生阳光健康的心态,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2)中期(第二、三学年)。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需要对其进行学习教育、专业解读和“三观”教育。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技能,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如何高效利用课堂90分钟,如何有效运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如何结合专业开展学科竞赛和科研等。专业解读帮助学生消除专业学习上的困惑,增强对本专业的认同,提升专业学习信心。

(3)后期(第四学年)。大学最后阶段,学生对学校的各种情况已熟悉,容易麻痹松懈,违反纪律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时,要加强纪律教育,防止因受到严重纪律处分影响正常毕业。同时适时开展实习、求职指导,毕业前夕学生情绪容易激动、提前做好教育引导,与学生交流沟通情感,引导学生合理管控情绪,防止离校前出现意外情况,确保学生文明离校。就业教育,指导学生客观看待社会、正确对待工作,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也不要看低自己的学识,鼓励学生勇敢地翻开人生新的一页。就业与创业教育为学生远航助力,主要通过就业创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来实现。召开主题班会的目的一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积极地面对社会的压力和挑战;二是加强求职面试方法和技巧及注意事项教育;三是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创业。 [4]

五、主题班会制度化、课程化建设的设计

1、内容设计上注重与时俱进

主题班会设计是指围绕班会主题,对班会组织的形式、程序、内容、环境进行设计形成方案,用以指导主题班会的召开。主题班会设计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改变辅导员单向说教和会议式传话,突破“你听我讲”的传统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确立学生主体和辅导员主导作用的新班会模式。[5]

主题班会程序和内容设计是形式设计的细化,即在特定的形式下设计主题班会各环节内容的衔接。主题班会的程序设计要做到层次清晰、环节紧扣、逐步深入,衔接自然。内容设计需要深入探讨、反复斟酌,认真筹划,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共性问题和时代特征,最大限度地提升集中教育的效果。班会最好结合时代流行的文化载体,比如新媒体平台,只有做到与时俱进,以问题为导向设计策划方案,文本、剧本、课件才能受到学生欢迎。

2、组织形式上力求构思新颖

组织形式设计是主题班会设计的关键。班会组织形式设计应不拘一格,鼓励创新,可将辩论、演讲、讨论、表演、参观、拓展活动、情景剧、游戏等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主题班会。总之班会组织形式设计不要一成不变,一定结合内容力求创新,追求学生乐见和教育成效的双优化。

判断主题班会形式优劣的标准有三点,一是能否促进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二是能否让学生在思想交流与交锋中提升知识认知水平;三是能否通过体验活动促进科学知识的内化以及良好道德情感的生成。

3、组织管理上加强制度建设

传统模式的主题班会形式大于内容,世俗化、娱乐化倾向明显,教育引导作用不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整体改变一个学校的主题班会现状不能单靠一个辅导员或者一个部门的力量,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短期内难以看到效益,必须是上下联动、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参与,全校统一制定主题班会制度化、课程化建设方案并实施激励措施。从校方出台方案、到学院执行活动落实责任到人,必须有没明确的时间节点和格式质量要求,对于任务不达标的学院和个人一定要追责。开展主题班会制度化、课程化建设,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搭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系统化、开放式、共享平台,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否则难以推行。

六、主题班会制度化、课程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1、充分准备是基础

召开一场成功的班会, 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准备的过程就是辅导员落实班会设计理念与内容的前奏。班会召开之前辅导员一定深入开展调研、认真备课、策划方案熟记于心,带领主要参与人员反复磨合演练,为班会做好充足的准备。班会准备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素材收集、场景布置、氛围营造之中, 使班会的准备过程就成为学生受教育、受锻炼和发展能力的过程, 有效地延申拓展主题班会的教育作用。[6]

2、广泛参与是重点

召开主题班会的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是参与者、受教育者,而非旁观者。只有亲自参与,投入情感,才会融入其中,与情景交融才可自我教育,因而广泛参与是主题班会实施过程中的重点。辅导员创设理想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注重互动和启发式教学,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发挥主题班会的教育作用。

3、教师指导是保障

大学生思想活跃,多种思想并存,为了保证主题班会不偏离主题朝着既定的方向开展,辅导员需要加强现场指导,随时收集研判信息,处置突发状况,控制舆论导向。[7]当班会出现冷场时,辅导员需要及时调动学生,活跃气氛,发挥班会现场的催化剂和总指挥作用。

七、主题班会制度化、课程化建设的效果评价

法国伟启蒙思想家、哲学家让·雅克·卢梭一句名言“没有约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任何制度的出台如有没有评价机制终将流于形式[8]。如何强化主题班会制度化、课程化建设的方案执行效果,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不定期查看班会记录

从学校到学院应该建立主题记录本不定期抽查制度,每次察看班级管理记录本,应对察看结果分类进行公开通报。可以促使辅导员班主任不敢存在侥幸心理,4个学年数十场次的主题班会,不是随便选一个主题召开,必须按制度按计划执行,什么阶段召开相对应主题的班会,而且要有文字、影像记录,总结报告等材料。

2、随机开展走访听课

查看班会记录本未必能全面反应主题班会状况,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应多抽时间下到教室和学生当中,主动参与到学生的主题班会课堂上来观摩聆听,实地感受辅导员课堂教学效果,调研搜集一手资料可为今后深化改进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主动下课堂调研一面可以促进同学们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对辅导员的鞭策鼓励。[9]

3、开展主题班会说课竞赛活动

为持续提高辅导员主题班会的组织活动能力,课堂讲授的水平,课件制作的能力,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主题班会课件说课竞赛,对于水平高、效果好的单位、个人给予物质和荣誉奖励,可有效提升学院和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10]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

[2] 谢长旺,安扬,柳敏.高校主题班会建设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29)175.

[3] 田怡,谢丽娟.论高校“主题班会”的有效机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06)44.

[4] 雷广宁,聂久胜.王红松高校主题班会教育“系列化、规范化、课程化”的探索及意义[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03)22-23.

[5] 覃琴.高校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的实施[J].教书育人. 2012(21)155-156.

[6] 嚴中,钱云楼.新媒体时代下高校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实施方案[J].商. 2015(45)297.

[7] 李海兆,左杨.以人为本”视阈下的班级文化建设初探[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2(02)28.

[8] 崔淑卿,王婷.团体辅导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应用问题的探讨[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12)23.

[9] 刘昕.完全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 2016(09)104.

[10] 任巧萌.新时期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19(03)101.

【作者简介】

马忠秋(1980—)男,汉族,学士,江西服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网络思政、学生教育管理.

周文琴(1986—)女,汉族,学士,江西服装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网络思政、学生教育管理.

陈 旦(1998—)女,汉族,学士,江西服装学院,研究方向:网络思政、新闻传媒.

本文为2017年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一般项目《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构建朋辈型网络思政模式的探究》(编号:17YB24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程化主题班会制度化
对“家庭教育课程化”的认识、探索与建议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浅谈班级主题课程与环境区域的有效运用
校园文化“课程化”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怎样开展主题班会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