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把楹联文化融入艺术教学的意义

2020-04-03 13:34李姿艳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3期
关键词:楹联徽州艺术

李姿艳

摘要:楹联中蕴含的内涵美和形式美,能够给学生以艺术的熏陶,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在介绍楹联文化的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探讨加强楹联文化教育的具体措施,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楹联文化意义 艺术教学

楹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艺术形式。汉字的单音节特征、四声平仄的音韵变化、词义的丰富多彩,使对仗这种集形式美与内涵美于一体的艺术呈现方式成为喜闻乐见的方式。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物质文明的高度繁荣、传播工具的不断更迭、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人们阅读方式的不断更新,喜爱阅读楹联文化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怎样让丰富多彩的楹联文化走进课堂,让学生了解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感知楹联蕴含的深刻而又朴素的人生哲理,以指导修正自身的人生理想,担负起弘扬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责任?

一、楹联文化的重要价值

作为我们民族特有的一种文体,楹联以其短小精悍、雅俗共赏之特性而广为流传,比之其他方式实施校园文化建设,自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作为一名艺术老师,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楹联背后的故事,与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其成为学生课外艺术实践的主体,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分三个价值层次来认识。

1.初级价值,这是最直接的功利层次。楹联以其“五对一联”的严格体式,内容广泛而语言精练,上下联词语或近义或反义,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语言;在修辞上有常见的比喻、拟人、对比、反语,更有特别的叠字、反复、复叠、顶真、析字等法,对提升学生在修辞手法的学习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上大有裨益;吟诵楹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歌唱能力。

2.中级价值,即是楹联文化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价值。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人们运用这种文学形成表达心愿,寄托思想,反映时代精神风貌,讴歌社会真善美,鞭策人间假恶丑。通过大量的传统优秀楹联作品的诵读记忆,学生有意无意间得以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历见数千年风雨沧桑,感受华夏习俗的风尚与流变,沐染美好的情感与振奋的精神,其文化意义不可谓不丰富而深远。

3.高级价值,即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哲学层次的育人特殊价值。学生在大量精美楹联的阅读研习过程中,一方面能够陶冶情操、增加才情,能够改进思维,增强思辨能力,更能从中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自觉地提升自己的道德品格。徽州楹联体现着强烈的教化意义,徽州楹联包涵着浓厚的传统儒家伦理道德,注重崇宗祭祖观念,强调学而优则仕,激励后人在修身、齐家的基础上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理想。它不仅对个人内在身心和外在修为起着拘束与规范,而且徽州楹联对于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着借鉴意义。

二、落实楹联文化教育工作的措施

因此,楹联文化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深造及精神境界的提升和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怎样落实楹联文化教育工作,根据一年多的实践总结,笔者试谈以下三点。

1.近距离触摸“楹联文化”,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艺术课堂。楹联在语文教材中都有体现,除了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本上学习楹联的基本功比如简单的“对仗”“平仄”和韵律,作为考试内容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外,还可以把楹联文化融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楹联文化与学生高中艺术实践相结合,开设“走进徽州楹联文化”的活动;利用每月一次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以举办“鉴赏楹联文化”活动;通过楹联摄影比赛、楹联吟诵比赛、楹联书法比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们透过徽州楹联去观察生活,感悟哲理,陶冶性情。

徽州的名胜楹联上下古今,包罗万象;分布之广,遍布城乡;文思之妙,画龙点睛;制作之巧,瑰丽典雅。在鉴赏、摄影、吟诵活动和比赛中,可以设立主题,寓教于乐。比如在徽州区西溪南村的绿绕亭,临池而立并紧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建筑老屋阁,幽籍灿撰写的赞美绿绕亭的“薄雾轻云笼古屋,青山绿水绕芳亭”的对联不仅画面感强,又充满着诗情画意。在呈坎,由朱熹撰写的“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对联就是对呈坎的由衷赞美。灵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在灵山村水口林的庙里,大殿的两旁的柱上悬挂着“钟声半遂前溪去,山色都随彼岸来”,既是现实美景的生动描述,更是人生达观的境界升华。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实地游学,再通过课堂提炼巩固,“润物细无声”般地激发学生对楹联文化的兴趣和文学创作灵感,深刻体验传统文化无处不在的内在力量,并生发出弘扬和传承楹联文化责任感。

2.挖掘楹联背后故事,充分理解楹联深刻哲理。在更多学生眼里,楹联无非就是教材中那两张薄薄的纸片,是试卷纸上那枯燥乏味的几道试题。为了改变楹联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在每年学校文艺会演中,学生发挥想象力充分挖掘楹联背后的故事编成小话剧进行表演,既能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台词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又能使他们对楹联蕴含的哲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徽州区潜口后村的海公庙大殿有一副楹联“嫉恶如仇,一生忠义山河壮;崇祠景仰,千载精神日月光”。这楹联是歌颂明代忠臣海瑞一生事迹的。海瑞号刚峰,字汝贤,琼山县(今属海南省人),嘉靖举人,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持身廉洁,嫉恶如仇,锐意兴革,打击豪强,力主严惩贪腐。他的故事世代传扬,学生们已经耳熟能详。以楹联内容承载的故事,使学生在阅读故事深深被故事的主人公事迹打动的同时,使楹联文化铭记于心。这样远比简单呆板的背诵“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要深刻得多。

以故事為引领,当学生们行走在生我养我的徽州大地时,生活在徽州的每一幢粉墙黛瓦间,看到一副副寓意或简单或深刻的楹联时,就会情不自禁地遥想古人抒发的怀古情思,或者是歌咏大好山川的壮阔的心路历程。他们因此也会自觉由衷地学习、运用和创作楹联,并汲取楹联中的诸多人生哲理和精神品格,受用一生。

3.立足乡土文化,助推楹联文化发展。要想让学习弘扬传承徽州楹联文化成为学校的特色文化之一,单凭课堂或者几次艺术实践活动远远不够的。除了黄山市教育局、市教科院的大力支持,学校更应力创多条路径立足传统文化和身边景物生发楹联文化创作灵感。营造学习创作楹联的学校氛围,就要肥沃学校楹联文化的土壤,让楹联文化的学习创作种子根植于徽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并沐浴在各种主题的楹联文化活动中茁壮成长。

与此同时,楹联对青少年家国情怀的培养、意志品格的树立起着相当大的作用。革命老人徐特立,鼓励青少年立大志,关心国家兴亡,摒弃庸俗思想,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小说《红岩》中有这样一副挽联“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歌颂了烈士们英勇斗争、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当然,融楹联文化于艺术实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研学、采风、艺术表演、各种活动等等也缺乏资金支持,徽州楹联文化教育研究工作还有很大的优化和提升空间。

总之,楹联文化作为传统优秀文化之奇葩,在校园文化建设及教学改革中有着特殊的价值和作用。正确有效地实施好楹联文化进校园工作,使它补益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对于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楹联徽州艺术
无梦到徽州
徽州人
挖掘楹联教育价值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隆回思源实验学校师生乐享楹联文化大餐
纸的艺术
楹联雅味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