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的改革实践探讨

2020-04-06 20:51廖波光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改革实践高职院校

【摘 要】本文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共建二级学院为例论述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的实践,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职业教育合作育人经验,针对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中忽视合作育人平台搭建、合作企业类型偏离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合作企业达不到双主体育人要求等问题,提出搭建协同创新育人平台、引入先进企业标准、建立有效沟通机制等措施,推进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为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双主体 合作育人 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5-0088-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指出了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的方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为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做出了制度安排。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则为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指明了具体路径。本文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5个校企共建双主体合作育人二级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的改革和创新进行探讨。

一、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的内涵

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的定义,学者见仁见智。研究者刘惠坚等认为,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指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条件下,校企双方实现资源协同办学和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反映的是办学体制创新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向文波等从服务企业角度出发,就合作领域而言,认为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是指“由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展课题研发、共同组建专业委员会”。杨进等则认为,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主要是指“在办学过程中相互配合、紧密协作形成的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可分割的、地位同等并列的教育承载者和担当者”。

综合上述不同学者观点,结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共建双主体合作育人二级学院实践,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内涵可界定为:校企双方以相一致的价值观为基础,以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的,通过深化校企双主体育人体制创新,整合校企双方资源,以双导师指导、双课堂教学、双身份学习、双元制评价等方式,校企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的国内外经验

(一)国外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经验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被认为是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类型的重要特征,也是发达国家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培養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方式。其中,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等,均具有如何开展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的成熟经验,值得借鉴学习。

1.德国“双元制”模式。“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德国大力推进工业4.0发展的有力支撑。德国“双元制”模式最显著的特点体现在:一是在政府制度的保障下,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育人使命。二是教育教学任务由两个主体共同承担。通过国家层面的法律和法规对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进行规定和约束,这也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得以实施的保障。学生入学即和企业签订协议,成为企业员工,同时也作为学校的学生,做到学生、员工双身份。在教育教学开展过程中,主要以企业培训为主,实践技能操作在企业的时间约占三分之二,另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学生分别在学校、企业双课堂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从授课主体来看,“双元制”企业师傅主要负责学生的实践教学,理论授课则由学校教师完成,从而形成双导师制。学生能否毕业,则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去测评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从而形成企业、学校双元评价。

2.英国现代学徒制模式。二战后,为了解决日益短缺的技能人才,英国政府提出让学徒制成为其国家16岁以上青年的“主流选择”,学徒制成为英国国家职业教育的政策核心。英国通过出台《产业培训法》规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雇主、学生的权利和义务。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实质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制度,集教育、培训和就业于一体,是一种更加经济有效、实用性与针对性强的教育途径。一般认为“双重身份、双元育人、产教融合”是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本质特征。

3.美国、加拿大合作教育模式。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程学院最早提出合作教育模式,其要义是以结构化的课堂理论学习与企业工作实践交替进行,将课堂学习与有报酬、有计划和有督导的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培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目前,美国有1000多所大学在实施合作教育,有多达24万以上的学生参与其中合作项目。除了美国外,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也是合作教育实施的著名高校,其合作教育规模甚至排名世界首位。合作教育的本质是将企业工作经验和学校理论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

(二)国内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经验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必须以满足产业需要为宗旨,通过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培养产业适配人才。目前,国内不少高职院校在双主体合作育人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1.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老工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途径,其主要做法是探索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和共生的协同育人机制,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共同搭建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培养平台。同时,践行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一体化育人。

2.“三化两型”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把品牌培训中心建设作为切入点,打造校企利益共同体,通过校企共建共享,以大众、宝马、丰田等培训中心为实践支撑,携手国内外诸多知名汽车厂商共同制订培养方案,重构专业课程体系,组建“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共同创设具有企业氛围的学习环境,冠名企业订单班级,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商定并实施学生质量评价,按实际支出分担教学成本,最后校企共享发展成果,探索出以“三化两型”为特征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三化两型”,即实行“教学组织柔性化、教学方式行动化、教学评价多元化”,构建“师徒型师生关系、开放型教学环境”。

3.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众泰汽车学院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与众泰控股集团共同成立众泰汽车学院,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派出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与学校分担人才培养的重任。同时,以众泰汽车学院为平台,学校利用专业师资、课程优势,根据企业需要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为企业提供职称评定和技能鉴定;企业则接收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提高操作技能,共同开展科技研发,攻克难关,共享科技成果。

三、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在不少学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积累了一定经验,但目前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忽视合作育人平台搭建

21世纪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项目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如“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等,在全国范围形成一批具有院校特色和地方、行业特色的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项目,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效益。但总体上来看,不少院校双主体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订单班、冠名班、现代学徒制、双主体合作育人二级学院、协同创新中心等,尽管不少项目取得不错的成效,但没有往更深一步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平台,从而影响合作育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校企之间的资源整合不到位、沟通反馈不及时,影响了面向区域或行业的育人成效。

(二)合作企业类型偏离区域产业发展需要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提出,强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不少高职院校选择合作企业时,以国家或区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或特色产业作为合作对象,从而服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但是,也有不少院校没有把好合作企业的关,选择与区域经济联系不够紧密的企业合作,甚至不少是与中介机构合作,为后续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人才培养评价的合作埋下了隐患。

(三)合作企业达不到双主体育人要求

由于没有选择好合作企业,或者合作企业的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等原因,派出的企业师傅在学历和职称都达不到高职院校教师岗位标准,有些企业师傅不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导致学生学不到岗位技能。另外,不少合作企业还存在承诺的资金投入不足额、不到位等情况,影响了合作效果。由于缺乏沟通交流机制,很多问题拖延搁置,最终合作走向结束。

四、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的改革实践

为了更好地促进和深化校企合作,推进综合改革,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开展双主体办学模式改革,并设立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在开展双主体合作育人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创新“五方联动”协同创新育人运行机制,搭建协同创新育人平台

1.创新“五元、三会、两平台”协同创新育人运行机制。以各方利益为出发点,以合作发展为目标,集聚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五元、三会、两平台”,即创新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院所“五方联动”机制,建设学校理事会、产学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搭建人才培养培训平台、技术技能创新平台。

2.突出跨界协同,搭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旗舰版”。按照开放共享、互惠共赢的原则,集各方创新要素,五方紧密合作。依托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工业应用柳州基地、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城市,在学校现有协同创新研究院基础上,打造协同创新研究院“旗舰版”(见图1)。建成集智库咨询、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能传承等功能为一体的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使之成为技术技能创新支撑柳州的汽车、工程机械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全国典范。

(二)选择先进标准企业作为合作对象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国际引领、内涵升级、六化并举,建成特色鲜明高职名校”的战略目标,以先进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为引领,选择与柳州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相匹配的企业及专业合作(见表1),校企双方共同招生,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搭建适应企业需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组建校企混编“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管理运行机制。

(三)建立有效沟通机制

1.完善校企合作管理组织机构,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充分发挥学校产学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在校企合作项目中的作用。二级学院成立校企合作工作组,成员由二级学院领导、企业专家等组成。

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吸纳合作关系紧密、稳定的企业代表加入理事会,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审议、专业办学建设等。探索实践混合所有制办学管理制度,拓展深化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华育中航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恒企管理会计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百捷互联网学院以及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尚云客软件工程学院等5个双主体学院办学模式。

2.健全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航护驾。为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工作,加强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長效合作机制,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经济升级、产业转型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制订修订《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校企合作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混合所有制双主体办学管理办法》等制度。

3.建立校企工作协调机制,增进校企双方沟通交流。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等的密切合作与深度融合,积极构建多层次沟通合作交流渠道,共同为务实合作及重点合作项目实施提供支持,举行校企产学合作大会,凝聚校企双方共识,加强沟通交流,寻找合作双赢点;高层定期会面沟通,为重大项目作出决策,为合作指明方向,形成校企合作项目沟通协调月例会制,推进合作项目建设,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实践表明,实施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5个校企共建双主体合作育人二级学院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实践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更多的企业、学生、家长加深了对学校的认识,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刘惠坚,等.“校企双主体”办学的内涵、路径、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8).

[2]向文波.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探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9(10).

[3]杨进,张健.职业教育校企双主体合作的问题、博弈与整合对策[J].中国教育研究,2017(3).

[4]周彦兵.产教融合视域下德国“双元制”模式分析及借鉴[J].教育与职业,2020(12).

[5]关晶.西方现代学徒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6]赵志群,陈俊兰.现代学徒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J].北京社会科学,2014(1).

[7]张明明,等.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成人教育,2018(12).

[8]秦兴顺.利益共同体驱动下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3(17).

[9]马广,等.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探究——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众泰汽车学院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7).

【基金项目】2016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教改实践”(GXGZJG2016A044)

【作者简介】廖波光(1975— ),男,广西岑溪人,硕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校企合作管理。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改革实践高职院校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统一集中实习模式改革实践与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形式的嬗变与改革实践
《微生物与遗传育种》课程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