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途径

2020-04-06 21:48刘香兰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核心素养

刘香兰

摘要:素质教学理念下,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在初中的基础性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极其重要。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其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法治意识,还要帮助学生提高道德意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下面就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简单论述核心素养理念下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9-0067

传统教学理念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过度重视基础理论性知识点的传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而作为新时代的初中德育教师,需要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实实在在落实到教学课堂上,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创新教学方式,将理论性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率高质量的初中法治教学课堂,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优良的良好公民,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以其丰富的色、声、图、文动感、生动、直观、及时、准确地传递着大量的社会生活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生活实践,从而提高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效。

一、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的初中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如今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其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制的,如果学生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将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无法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方面,初中德育教师需要跟上时代发展进步的步伐,创新传统教学方式,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点逐渐转变为主动性地学习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在德育教学的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有利于学生吸收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具有丰富的教学手段才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内容,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应用案例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真正喜欢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才会投入精力去学习,才能有效构建高效率的教学课堂。目前,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教学现状而言,其由于知识点多且比较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从而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甚至还致使部分学生逐渐产生了厌学的心理情绪,这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运用一些案例导入课程,创建丰富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吸收与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选择的案例应该是能够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对这门学科的认可感。教师在使用案例将学生带入到课堂后,可以对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例如:在给学生讲述“遵守规则”这一节课的知识点时,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吸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不给学生直接讲述知识点,而是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路人闯红灯”“在超市结账有人插队”的相关视频,创建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明白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是和他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三、促进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理念中最重要的一点不仅是让学生明白具体的德育知识,还更应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拥有实践应用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促进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到能力上的锻炼。学生和学生之间通过合作,能够分享彼此的思维方式,增强他们的语言交流,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之间的感情,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另外,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迅速解决问题,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思考,以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述“中国的机遇与挑战”这一节课的理论性知识点时,本节课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起全球意识。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探究性教学法,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收集中国近些年来的机遇和挑战,并且思考目前甚至以后我国将会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不断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教學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改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构建高效率的教学课堂,丰富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李明利.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20(6):68.

(作者单位:①安徽师范大学241000;②江西省赣州市第二中学341000)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核心素养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