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教师成长记

2020-04-06 03:54姚利张小红冯怡美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名师校本课题

姚利 张小红 冯怡美

在武汉开发区三角湖小学博学校区的理念墙上,“唤醒灵动的生命生长”这句话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在“师韵格”的教师风采栏里,无私的耕耘、奉献的精神,浓缩在一张张生动、微笑的脸上;在“烛光七彩”的长廊里,记载着教师个人成长足迹,闪耀着名师专业发展光彩。

致力培养一支“内外兼修,止于至善”的灵动教师队伍,是学校十八年来努力的方向。十八年风雨兼程,一路向阳。十八年,学校着力课程建设,打造灵动课堂,推进灵动德育,只为唤醒灵动的生命生长。

如果你成了我们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你将这样成长。

你会领到一本新教师成长宝典——《起航》,这本书会让你明确岗位职责,学习实操性案例与教学设计,了解班级管理方式与心理教育等,从容应对教育教学疑难杂症。

你会遇见一位教你如何教书育人的师傅,他会与你在学校“青蓝工程”的平台并肩同行。学校的“青蓝工程”是帮助青年教师更快融入团队,更快站稳脚跟的主要途径,一师一徒一结对,学科、学段全覆盖;通过“四上三听两写一赛”活动,师傅上示范课,徒弟上随堂课、研讨课、考核课;听徒弟上课、说课、反思;写案例、论文;教师素养大赛。每个入职的青年教师从个人规划出发,勤读、苦练内功、用美篇记录心得体会进行分享、线上线下互动、研讨,积极参与各类赛事促进自身发展。

在学校这个“学习工厂”,教师能真正实现精神成长与专业发展。

精神成长是教师成长的灵魂,只有精神成长的教师才能发现、欣赏、成为自己

用课程引领精神成长。学校自主编纂了教师师德师风主题课程读本——《小学大爱》,旨在通过制度立德,用课程引领精神成长。翻开书页,目睹师者之范,倾听师者心声,教师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感悟为师的责任与光芒。

用活动照耀精神角落。学校师德活动坚持做到一月一主题,一人一分享,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外出培训到“教师如烛,师德如光”的主题沙龙活动;从“倾听书的声音”读书分享活动到疫情期间的“专业发展不停歇,线上研修助提升”线上学习活动……润物无声,风化于成,爱的光芒照耀校园的每个角落,熠熠生辉。

用榜样提升精神海拔。学校通过开展月度人物评选、月度人物宣讲等活动,以评促德,让榜样的力量最大化。每月一次的月度人物皆由年级组推送,再经全校教师网络民主评选产生,他们当中有疫情期间坚守社区的共产党员,有勇挑大梁上区级网课的年轻教师,有“传、帮、带、扶”的备课组长,有用爱和智慧关爱学生成长的班主任…“

用阅读点亮精神灯塔。阅读生成智慧,智慧的教师才能有智慧的课堂。为了满足全体教师的学习需求,学校购进了大量教育理论专著和专业理论书籍,放置于学校图书室、教师职工书屋、年级组书柜,使其有效地服务于一线教师。开展年级组、备课组读书分享会、好书推荐会、青年教师读书分享会;为每位教师发放电子阅读卡,充分发挥“心灵书吧”社团能量,让教师“读有所享”,并在校刊《新星河》开辟教师“读书随笔”栏目,以书香蕴底,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

构建特色校本培训体系,创新校本教研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构建特色校本培训体系。2017年起,学校推行“私人订制”培训。围绕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由教师拟订个人发展规划,为教师学习成长提供相关支持及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私人订制”培训。根据教师研修需求,制定校本研修方案计划,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为教师个人、团队进行私人订制培训。由老师自主填写《三角湖小学教师“VIP私人订制”培训申报表》,实现教师个人成长意愿与学校统筹协调安排相结合,让教师培训有的放矢。以“智者讲坛”“学习美篇”为分享交流形式,让老师们的学习反思有系列、有深度。

创新灵动校本教研模式。校本教研的关键在于个人理论到教学实践的转化,校本教研的核心环节是在反思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校本教研活动以“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为主线展开。学校16个备课组以课程部为指导,定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备“教”,更备“学”和“评”。校本教研活动弱化展示,强化细节。全校教研氛围浓厚,“课前交流、课上学习、课下探讨”成为各备课组最亮丽的风景线,以“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形成教学预案-开放教学评课诊断-反思提高”为流程的经常性的“磨课”活动扎实有序进行。同时,学校定期同新华校区、黄陵小学开展集体教研,实现研讨交流共成长。积极进行网络教研,开展大数据分析下的科学教研活动,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学生课堂学习角色的确立和教学策略的优化促使学生达到“3H”,即“三汇”(会、慧、惠)“三和”(和、合、活),從而促进学生“三商”。在“3H”评学互动灵动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全面聚焦合作学习课堂;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步伐,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英语、数学教学中引进“醍摩豆”“慧话宝”等先进教学软件,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促进教学资源多元化,以加强智慧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践和研究。

打造“骨干提能工程”,助力骨干教师发展,锤炼成名师

经赛事打磨,提升“教艺”。在“一赛一队,一赛一辅,一赛一训,一赛一提升”的赛事磨炼中,骨干教师秀技能、提素养、互切磋、同学习、共成长。骨干教师在校内、集团、学区青年教师素养大赛、课堂教学比武、云端技能秀等各种形式的竞赛中小试牛刀,也可以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提升素养,提升“教艺”。

做课题研究,转型科研。在学校教科研管理网络之下,对己立项的课题做好课题研究“四步走”,即“先计划再汇报重实效广推介”。力求研训一体,将科研与教学有机融合。立足“计划-学习-活动-研讨-总结”五个环节,让教师把教研课上成课题研究课,努力做到教育教学科研化、科研管理课题化、课题管理过程化,有力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梯”。

受团队锤炼,成为名师。学校目前成立了四个名师工作室。“阅读悦美语文名师工作室”引领一支语文教师队伍聚焦主题阅读,为学生的阅读开发资源,用主题阅读打开学生的智慧之窗。“三人行”名班主任工作室带领班主任团队打造“一班一特色”,凸显“一师一品牌”。万能艳名师工作室侧重课题研究,探寻武艺课程整合,三年成长路,硕果累累,工作室近30名成员在各项赛事活动中屡次获得一、二等奖,2020年荣获“全国先进名师工作室”荣誉称号。刘江春美术名师工作室与特级教师手牵手,以良好的发展态势引领艺术教育团队向前发展。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为老师们提供了快速成长的摇篮。

教育即生长,学校每一位教师秉承“内外兼修、止于至善”的精神,专注于专业成长,努力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生命生长!

责任编辑/李慕绚

猜你喜欢
名师校本课题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