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温度的“生态课堂”

2020-04-06 03:54刘明莉周飞曾小玲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案例师生

刘明莉 周飞 曾小玲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之“育”应当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是人类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何以为生”只是教育的初级目的,“为何而生”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所以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终追求。武汉开发区三角湖小学新华校区以“生命教育”为学校文化主题,以“为每个童年故事增添亮色”为核心办学理念,积极打造“生命教育”理念指引下有温度的“生态课堂”。通过近五年的探索与积淀,学校的“生态课堂”初具规模,课堂教学和谐灵动,师生身心全面发展,整个校园充满生机。

创建“生态课堂”教学流程

学校秉承生命教育的办学理念,通过创建“三环五步”的生态课堂教学流程,革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方式,在课堂中唤醒生命的自我,激励和开发生命的潜能,实现生命自我价值的超越。

三环指“唤醒生命潜能”“释放生命活力”“拓展生命维度”。每个生命都有无限的发展可能,生态课堂要尊重自然、顺应人性,把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充分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唤醒每个独特生命的无限可能,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习动机。生态课堂是有生命力的课堂,是有生长点的课堂。把学生当学生看,也把每一名学生当作独特的生命个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自信地学习,在合作、研讨等学习活动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提升素养。生态课堂应呈现生命态,是发展生成的。课堂教学应具有创生性,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

五步指“激趣-自学-对话-分享-创新”。用兴趣调动学生的積极性,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迅速有效地进入重点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个性化的学习;让师生、生生、学习者与文本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互相促进;让师生间、学生间、小组间充分交流,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开阔视野,拓展生命的维度。

学校的“生态课堂”不是“生态+课堂”,而是用生态的眼光、态度与方法来观察、思考、分析课堂,追求课堂教学中人与环境之间动态平衡的良性发展。它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其本质特征就是“和谐”“合作”“灵动”与“生成”。

生成“生态课堂”案例

课堂是教育工作者的主阵地。教师在这里陪伴并指引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成长。学校在“生态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通过案例生成提升认知、见证师生成长。

语文教师李婷在《遇见生成,遇见精彩》案例中写道:“值得庆幸的是,在课堂上出现‘生成资源时,我没有继续按照预设的程序来进行教学流程的推进,而是牢牢把握住了动态生成,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进行肯定评价和进一步深入地学习指导,促成了这堂课的生命活力与精彩创造。”科学课教师李梦文在《发掘灵动思维,演绎精彩课堂》案例中写道:“学生在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堂环境中才可能积极地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这节课上,学生充分感受到,每一个看似‘荒诞的想法,都会被尊重和重视,而不会被嘲笑和惩罚。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激发出灵动的思维。”

从一段段稚嫩的课后反思,到一篇篇完整的教学案例,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边提炼。学校的年轻教师通过案例撰写,了解了“生态课堂”构建的意义所在。通过对教学片段的回忆与反思,教师发现“生态课堂”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能力,唤醒了师生生命的潜能,实现了师生自我价值的超越。“生态课堂”案例中一个个鲜活、真实、生动的教学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让教师感受到教育工作的幸福与价值;这些教学故事,更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印记。生成“生态课堂”案例,见证了师生生命有温度地成长。

提炼“生态课堂”特质

丰富的“生态课堂”案例积累,促使学校进一步追根溯源,探索不同学科“生态课堂”的共同特征。经过学科备课组的研究,学校课题组多次深度探讨,经过不断地摸索、调整、实践,学校提炼出被教师高度认可的“生态课堂”的四个特质:和谐、合作、灵动、生成。

“生态课堂”一定是和谐的课堂。和谐是相对于杂乱而言的。“生态课堂”是基于教育生态学理念下的新型课堂,强调教师、学生、教学信息、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环节的和谐统一,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充满个性、自由、真实、创造性地参与学习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平衡、协同、和谐、高效,能有效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可持续发展,从而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

“生态课堂”一定是合作的课堂。合作学习是相对于独立自学而言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一种结构化、系统化的学习策略,由2-6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提高整体成绩,获取小组奖励。

“生态课堂”一定是灵动的课堂。灵动是相对于沉闷而言的。缺乏灵动的课堂,僵化死板,死气沉沉,师生互动缺乏激情,学生昏昏欲睡,学习效果低下。沉闷的课堂气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生态课堂”教学是充满灵气、富于动感、充满生机、富有激情的课堂,师生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是学习效果明显的教学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灵动多变,也是每一个教师的不懈追求。

“生态课堂”一定是生成的课堂。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它是指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学生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的教学发展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动态过程。生成教学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互动、动态、多元的教学形式。没有生成,就没有生态的课堂。

“生态课堂”和谐、合作、灵动、生成四个特质之间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反思传统教育,最大的缺陷就是遗忘了生命,遗忘了具体的人,遗忘了学习生活中生命幸福与否的现实状态。学校实施“生态课堂”建设,还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还孩子真情洋溢的世界,还孩子心向自然的情愫。教师的话语诗意盎然,教师的笑容激情荡漾。毫无疑问,这种从生命的高度看待课堂教学,让课堂呈现出蓬勃的生命态,是真正有温度的课堂教学,它有序、有效、有情、有趣。

叶澜教授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生命是跃动的,学校生命教育下的“生态课堂”生机盎然、充满温度与人文精神。通过全体“新华人”的拼搏与奋斗,新华校园葱茏满目、课堂生机勃勃、师生和谐发展。

生命如花,教育如雨。我们期许通过“生态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让师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的发展,形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引领师生走出冷漠的课堂,温暖师生的心灵,努力使师生在得到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验、感悟生命的真谛。打造有温度的“生态课堂”,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与生命同行。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案例师生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麻辣师生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