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改革锚定新时代教育发展航向

2020-04-06 03:54王正坤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0年12期
关键词:锚定评价发展

王正坤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航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称《方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丰收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推出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是一次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必将指引我国教育实现真正转型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锚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航向。

锚定新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过去,教育的实用主义、急功近利思想较为严重,只看短期效果,以分取人,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学生不堪重负。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以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思想,地方政府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家长过于强调分数,用人单位选人用人重学历轻能力。“五唯”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教育须“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方案》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锚定新的教育政绩观。教育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彻底转变教育政绩观。如果把教育当作获利的工具和筹码——执政者获取政绩的工具、教育者获取名利的工具、家长光宗耀祖的工具,就会偏离教育本质,偏离教育为“为党育才为国育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目标。《方案》中用三个“不得”一个“严禁”,以鲜明的态度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彻底扭转乱象,使之归于正道,并“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地方政府、单位和个人,要“依规依法问责追责”。党委政府必须明确自己的教育职责,《方案》明确指出,党委政府的职责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突出问题等”。明确职责,履行职责,而不是把发展教育当作可以炫耀的政绩。

锚定新的教育质量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新时代教育质量观必须从片面追求高分数、升学率转向促进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从过度偏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格、健全的人格和完善的品格。《方案》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幼儿园重点评价“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义务教育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普通高中教育“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这将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升学率来“一好遮百丑”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方式。

锚定新的教师专业成长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培养有智慧、有生命、有灵魂的学生,首先需要有智慧、有生命、有灵魂的教师。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更应该传道,启迪智慧、传播真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方案》在“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的同时,提出“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不再完全以学生考试分数决定教师待遇和命运,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

锚定新的学生培育成才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学生不是考试的机器,更不是家长光宗耀祖的工具,必须坚持以生为本。《方案》要求,“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方案》专门强调了对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评价要求,提出要将艺术纳入中考改革试点,改进中考体育计分办法。《方案》实施后,将彻底改变重语数外、轻体艺劳的思想和行为,促进学生人人发展、全面发展,提供人人出彩的机会。

锚定新的选人用人观。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社会选人用人的影响。有些单位和部门,不管什么岗位,一律要求必须达到某某学历,要有某某經历。其实有些岗位根本不需要那么高的学历,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经历。对人才“高消费”其实就是浪费,带来的后果就是家长及社会心理急剧浮躁,形成不上北大清华就不能找到好工作、不上名牌大学就等于无用的错误思想,导致家长竞相谋取优质学位,“择校热”持续不退,家长不停地给学生报补习班、培训班,造成学生学业和心理不堪重负,给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压力。虽然国家招生考试改革施行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高考两种模式,但是,由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在社会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待遇低,大家都不愿意就读这类学校,“千军万马”去挤学术教育一条道,中考后分流到技校、职高的学生家长拼命找门路往普通高中挤,这正是基础教育“应试”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树立正确、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首先要从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做起,招聘条件公平,不设限制性条件,做到人岗相适,待遇同等。尤其是对职业学校毕业生,各级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对待”,待遇上“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真正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锚定评价发展
锚定目标任务 谱写崭新篇章
锚定三个聚焦 深化专项整治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南京浦口区锚定消险除患 强化两个根本
COF-42:一种理想的锂硫电池锚定材料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