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劳动 “悦”成长

2020-04-06 22:39马莉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0年12期
关键词:英才劳动评价

马莉

“这个月,我在学校线上的劳动课程中,不仅用科学课上学到的化学知识清洗了小脏锅,帮妈妈解决了家务麻烦,更开心的是,提交到活动广场里的劳动视频得到了好多老师、同学和家长的点赞,让我成功换取了这个月的‘英才红叶……”

“我的‘英才红叶是每天坚持整理自己的房间换来的,我们班‘习惯养成里打卡天数最多的就是我,足足30天,班级排行榜第一呢……”

在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英才小学第十周国旗下讲话现场,五(1)班胡嘉洋同学和三(5)班文妍熙同学向全校师生分享着自己参加学校劳动实践活动、坚持劳动打卡的秘诀和感受。在学校开展的“因材”劳动教育中收获着成功和喜悦、技能和习惯的还有2385名英才学子。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再次强调了劳动的意义。学校结合“因材教育”的办学理念,构建“因材”劳动教育体系,采用“因你而美”的评价,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打通学科界限、部门界限、家校界限,将劳动教育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贯穿渗透。

“因材”劳动课程——因层开设

学校立足国家课程,以项目化学习为课程组织和实施的主要载体,构建“因材”劳动系列课程,打造集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全域课程体系。

课内+课外的劳动“成长”课程。学校积极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挖掘国家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在教学中补充和拓宽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各学科知识,围绕每月劳动主题,开发年段劳动校本课程,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如:在种植这一主题下,低年段结合科学学科《植物》一课开发《我的种子萌萌哒》劳动课程,侧重体验,指导学生浇水培土的方法;中年段结合语文学科《观察日记》一文开发《魔豆成长记》课程,引导观察,发现种子成长的秘密;高年段结合信息技术学科开发了《养乐多》课程,强调探究,引导学生运用查找、收集、筛选资料等方法,了解种子的种养技巧并动手实践。学科中的劳动教育渗透,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线上+线下的假期“服务”课程。推出“服务自我、服务他人、服务社区”三段式劳动课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劳动。学校共开发了15节微课投放在线上课程专区,每节微课都设计了三个环节:项目讲解、技能解锁和探究学习单,如果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遇到什么困难,可以再次打开线上课程反复学习。课后,有的学生在留言区写道:清洗一个锅都这么累,妈妈整理厨房,肯定更辛苦,以后要帮妈妈多干家务。

校内+校外的研学“励智”课程。把劳动教育由校内延伸到校外的社会生产劳动中,注重让学生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学校组织学生亲近大自然,感受劳动创造的自然之美;走进山野农田,体验农耕乐趣。请家长带孩子走入自己的工作单位,感受父母劳动的辛苦。在垃圾分类、采摘磨豆、帮父母打工一小时的研学课程中,学生增长了不少生产劳动知识,也收获了家长的点赞。

“因材”劳动活动——因时开展

将“因材施教”这一教育思想赋予新的劳动教育意义,利用生活资源,结合节日、节气和节点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特定节日,开展服务劳动实践。在学校开展的“国庆中秋一家亲”活动中,学生变身劳动达人,运用在课程中学到的清洁小技巧,给房屋除尘、参加社区环境打扫,他们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爱国、爱家的情感。中秋团圆,家人一起赏月、咏月、做月饼,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更能感受亲子协作的浓情。在学生的活动手册上有这样的留言:“和家人一起做的月饼感觉比以前吃的月饼都好吃。孩子亲手制作的月饼也许没有那么精美,但看到他认真参与的模样,突然觉得孩子长大了。”这类服务性劳动活动的开展,强化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感。

利用特色节气,开展生活劳动实践。利用二十四节气开展劳动教育,通过“识节气、知民俗、会实践”,跟着节气探究体验、学习成长、丰富生活。冬至,学生在包饺子、吃饺子中探究饺子文化,体会劳动乐趣;春分,学生在扎纸风筝中寄托希望、放飞理想;还有立春包春卷、大暑自制酸梅汤等节气文化实践,培育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

抓住特殊节点,开展生产劳动实践。开学季、毕业季、各种纪念日等,利用这些节点开展劳动教育。如,开学典礼上启动“全校共育英才种”活动。老师们赠予学生刻有英才育人目标“朴诚向善,阳光向上”的英才种子,经过日常的悉心照料、观察、记录,一个月后的成果展示可谓精彩纷呈,孩子们用喜欢的方式展示了自己英才种子的成长过程。活动结束后,学校评选出的“种植小能手”,可以到校外农场参与田间生产劳动。这种从校园、家庭里的种植到校外农场的体验,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因材”劳动评价——因你而美

评价指标融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评价是教育的指挥棒,指挥棒作用发挥好了,教育就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行。学校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包括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学校、家庭双方评价共同参与,39项具体行为指标,将劳动评价贯穿其中。

其中“英才有励”实时劳动评价板块,分学校和家庭两个场景设计了6个专项劳动评价指标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4项融合指标,涵盖了劳动观念的树立、劳动精神的培养、劳动技能的实践和劳动习惯的养成,以此指引学校劳动教育方向。

评价过程体现动态推进多方参与。线上,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中,老师、家长可以随时打开APP,根据学生在校在家的劳动情况在“英才有励”实时评价版块中给学生增加能量值。老师、学生、家长还可以给活动广场和习惯养成版块里上传的学生作品点评献花。在这样的多方评价中,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家长参与劳动教育的意识。

评价结果突出激趣激励。线下,每个班级有一棵“英才树”,学生完成劳动任务达到相应能量值或坚持21天劳动打卡即可获得本月颜色的“英才树叶”。每月一个劳动主题活动,每月一片不同颜色的“英才树叶”,自己的“英才树叶”由绿到黄,班級的“英才树叶”完成四季变化,就是学生参与劳动的过程记录与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激励了更多的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劳动评价项目参与其中。对认真学习劳动课程、积极参与劳动活动、坚持养成劳动习惯的学生,学校给他们颁发结业证书,授予“小能手”称号,获得线上英才能量,不仅助力班级“英才树”的四季变化,还可以参与学期末“英才小劳模”评选,其中的优秀者还能参加校外劳动研学活动。

以评价指引课程研发、活动开展,从上好劳动课到组织好实践活动,落实多方评价推进劳动教育,学生的劳动意识也正在悄悄变化着。

坚持经常、体现日常、重在平常。“因材”劳动教育着力于课程的构建、活动的落实、评价的创新,将一颗颗劳动的种子播撒在英才少年儿童的心田,正在生根、发芽……

责任编辑/李慕绚

猜你喜欢
英才劳动评价
诚聘英才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热爱劳动
招揽英才
招揽英才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