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探前路 树立读写融合新模式

2020-04-06 22:39杨敏韩玉荣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0年12期
关键词:阅读写作勇气融合

杨敏 韩玉荣

语文学科读写的有效性一直是困扰一线教师的难点。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阅读与写作分离的情况。学生阅读的目的常常只停留在对文本的理解上,忽视了对文本写作规律的探究,未及时运用输出,导致知识技能没有得到内化。而写作因为没有找准思维层面的问题,缺乏有针对性的阅读输入,所以能力没有明显的提高。

针对这一问题,武汉市韩玉荣名师工作室开展“输入与输出”语文阅读写作融合教学的课题研究,为攻克这个难点提供了一种路径。工作室以課例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探索适合拓展的学材内容,把教材和学材有机整合。集合工作室专家和教师的智慧提出“输入与输出”课堂模式四环节。在自主学习探究的教学实践中,给学生创造展示风采的平台,用丰富多彩的“输出”带动“输入”,激发学习兴趣。不断积累经验,达成品质教育理念下语文学科素养培养的策略。

在一次题为“‘输入与输出语文阅读写作融合教学实践”的三区(汉阳区、硚口区、东西湖区)联合教研活动中,工作室成员杨敏老师通过一节作文思维引导课将这一理念以具体的形式进行了阐释。作文课的课题是《命题作文“勇气”升格训练》,这节课用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告诉学生,作文审题时要关注整体题意;接着分别出示两例学生的片段习作,通过学生的点评和老师的点拨,帮助学生找出习作(目标输出)中缺失的逻辑环节;然后,根据学生写作输出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及时进行对应的阅读输入,给学生提供经典课文《悬崖中的一课》,学生通过阅读,探究、讨论发现有益的写作启示,让学生从中获得补充逻辑链条的正确示范,补充目标输出阶段残缺的逻辑链条,解决思维层的问题。最后,通过对“勇气”内涵及意义的再次探究,深入把握每个逻辑环节后,讲述与自己有关的“勇气”的故事,达到运用输出。这节课展示了“输入与输出”的完整读写融合过程。

活动中,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员梅晴对韩玉荣工作室的教学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说,工作室对语文读写课堂的探索落到了实处,真正帮助学生建立了一种写作思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破除了对阅读的误解,读与写的融合教学实践充满勇气,改变了长期读写分离的现状,打通了阅读与写作的通道。同时,充分发挥了平时阅读积累的作用,盘活了课本课文。依据学生的需求,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经典名篇,从而达到由素材的输入到思维、语言的输出。她希望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读写融合”研究中来。武汉市教科院研究员杨金水谈到,工作室的研究课题既解决了语文课堂的低效问题,又对长期困扰师生的写作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他引用“庖丁解牛”的故事——三年后,庖丁“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引导一线教师关注读写规律,让学生习得读写规律。他指出在作文审题中,整体把握是语文学科最为重要且最为基础的一种能力。写作应抓住写作的规律,这样无论阅读与写作都定能如庖丁一样游刃有余。硚口区喻业伟老师从思维的可视化、以评促思、以例促思、以说促思等方面对名师工作室的课题进行了点评。东西湖区的教研员李浩文老师也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且畅谈了自己的思考。

“输入与输出”语文阅读写作融合教学研究是韩玉荣名师工作室的工作重点,是工作室各个成员共同探讨、实践的成果。它能引导学生打通阅读与写作之间的障碍和壁垒,发现读写的真实问题和习得规律,让学生即时感受到阅读对于写作的收益,并促使学生创新运用。在这种输出倒逼阅读输入、输入配合再次输出的过程中,完成真正的知识内化与吸收和能力的释放与提升。工作室基于深度学习的“输入与输出”理论构建了语文写作课堂教学过程和具体策略,以达成阅读写作融合的目的。

责任编辑/王娜娜

猜你喜欢
阅读写作勇气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寻找勇气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抓好课前自主预习,提升阅读写作能力
少年宫阅读写作社团:为有梦的孩子插上翅膀
勇气何来?
构建文言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体系
“勇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