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教育现代化亟需弥合“数字鸿沟”

2020-04-06 22:39谢先军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数字鸿沟鸿沟现代化

谢先军

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华中师范大学校友基础教育家协会秘书长,中华文化促进会儿童专委会副秘书长,长期关注基础教育,专注研究青少年“爱的教育”,提出并倡导“用爱唤醒生命”的教育理念。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称,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家上网课的学生中,约8.26亿人家里没有电脑,7.06亿人家中没有网络。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教育的“数字鸿沟”问题在疫情期间都被不同程度地放大。“数字鸿沟”已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大障碍,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已成为当下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与教育公平之间的矛盾。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数字鸿沟”正在日益扩大,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领域,一方面,东、中、西部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另一方面,城乡之间发展极不平衡。我国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在农村,农村教育面临着优秀教师不足、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等困境,这些现象延缓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一线城市的学生们拿着电脑随处可以连接Wi-Fi,与世界随时互动;而偏远山区的学生们家里没有电脑,还有很多學生家里根本就没有网络。偏远山区的学生无法理解城市学生的信息课堂,更没有机会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信息技术作品。科技快速发展从理论上说可以促进教育公平,但并不能立刻实现教育公平。经济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异常突出。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教育现状的矛盾。信息化时代,新兴技术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形态,催生着新的教育方式与教育模式,教育生态正在重构。但是,教育现状却令人喜忧参半。

“数字鸿沟”问题在疫情期间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方面,信息技术助推传统教育的转型升级,实现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在线学习,“停课不停学”成为向全世界推广的“中国经验”。另一方面,在线学习也反映了诸多教学问题,例如,教师不会熟练使用网课软件,上课缺乏激情,教学过程难以监督等。

对于农村教育来说,网课更是暴露了巨大的“数字鸿沟”。农村学校和家庭资源相对匮乏,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相对不高,这些都成为阻碍学生学习的不利因素。可以说,疫情期间的网课,充分暴露了城乡学校、家庭经济之间的巨大差异。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矛盾。教育现代化的实现终究要依靠教师。教师信息化水平直接决定教育现代化的水平。信息素养是21世纪信息化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面对大量的信息,教师如何择其精要、授其精华是需要修炼的一项教学基本功。诚然,不能说信息素养不好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但在信息化社会下,可以大胆判断,好的教师一定是信息素养高的教师。

然而,目前教师的信息素养整体不高,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信息素养亟待提升。信息素养是教育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即真正的教育现代化一定是教师的现代化,而教师现代化一定是教师信息素养的现代化。因此,唯有大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才能提升教师现代化水平,也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现代化。

以上诸多矛盾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填平“数字鸿沟”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要求。“数字鸿沟”的硬件设施可以慢慢填补,但如何让优质资源覆盖所有学生,则是我们应当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没有理由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信息化资源不足而被甩下,填平“数字鸿沟”赋予教育工作者更大的责任和担当,也为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周小益

猜你喜欢
数字鸿沟鸿沟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
真实:作文难以逾越的鸿沟吗?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