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实验改进与教学

2020-04-07 03:40刘家勋
中学物理·初中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验创新教学策略

刘家勋

摘 要:平面镜成像是初中光学反射现象中的重要内容,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平面镜成像教学思考和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然后提出实验改进方案,利用改进方案对实验教学做详细阐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关键词:平面镜成像; 等效替代; 实验创新;教学策略

文章编号:1008-4134(2020)06-0024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1 实验教学中的思考

人教版和粤沪版物理教材上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都直接采用了玻璃板和两只蜡烛来做实验,其实中间缺少了很多思维环节,不利于学生掌握等效替代物理方法,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失去了自我锻炼思维、自我提升的机会.这里学生有很多不明白的问题:为什么采用玻璃板而不采用平面镜?为什么要用两只相同的蜡烛?为什么点燃一只,另一只不点燃?为什么用未点燃的蜡烛去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等等.

2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器材稳固性会直接影响实验成功与否,如玻璃板竖直放在桌面上,如果支架不稳会导致玻璃板倾斜,导致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无法重合,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也无法确定像的位置.还有如果玻璃板因支架不稳而倒在桌面上或者摔在地上,玻璃可能破碎而影响学生的安全;点燃的蜡烛移动或没放稳倒下会点燃桌面上的纸造成不安全因素等;实验的时间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多次实验时间稍长,点燃的蜡烛因为燃烧而逐渐变短,这样导致两个蜡烛大小不相等会使实验失败;实验会受到场所和环境的影响,本实验如果在黑暗环境进行会明显一些,如果教室里没有窗帘或者在某些明亮的场所,成的像会不清晰,影响实验效果;实验中物体和像都有一定体积,无法准确一一对应,给学生确定物点和像点造成困难,如何去找两个蜡烛的圆心,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水平有一定要求,也会导致时间过长而影响教学进度;实验中因为多次实验,蜡油会滴在纸面上影响整洁度,不利于画线测量距离.

3 实验仪器的改进

制作意义和价值:基于以上实验教学思考和实验器材的缺陷,笔者对原来的器材进行了创新和改进,重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也从操作和安全上做了充分的考虑,让学生亲自感受,归纳得出结论.

制作材料:台签(有机玻璃)(如图1所示),茶色透明玻璃贴纸(如图2所示)、软镜子贴纸(如图3所示)、2只电子蜡烛、5mm方格坐标纸、刻度尺(如图4所示)等.

4 制作方法

台签由两块2mm有机玻璃组成,四角嵌入强磁铁而吸合在一起;在一块有机玻璃一面贴上茶色透明膜就变成了茶色玻璃,另一块一面贴上软镜子当做平面镜,这样玻璃和平面镜就完美巧妙组合在一起了,合在一起是平面镜,拆开来就出现玻璃板,同时也能将二者对比,作用非常丰富.

5 实验仪器装置

器材组装:展开图(如图5所示)、实验正视图(如图6所示)和实验俯视图(如图7所示).

6 教学过程、演示方法和解释

6.1 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两个蜡烛)的大小

比较两本书的大小,学生自然会想到把两本书合在一起进行比较;同理用平面镜实验,尝试比较像和物(手指)大小,学生会将手指贴在镜面上,这时是相等的,教师提出:这是一个特例,手指在镜前任何位置是不是相等的?像和物无法放在一起:物体移动到镜后,像消失,物不动,像不动,像却无法移动.

6.2 像和物都不动,如何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可以找到与物等大的物体(因为像的大小未知),去跟像重合,从而引出替代物.

6.3 若拿替代物去与像重合,遇到了什么困难

能观察到模糊的像,但是替代物放到平面镜后却无法看到替代物,被平面镜后的涂层挡住,要想看到平面镜后的替代物,必须将涂层去掉,从而引出玻璃板,同时为使像更清晰,应该将蜡烛点亮.

6.4 为什么替代物不需点亮

这时可以点亮替代物,或者在像一侧用强手电筒对着玻璃板照,发现看不清像或像模糊,为解决这个问题,替代物不点亮,同时采用茶色玻璃.

问题导入层层推进,用替代法一一解决: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用未点亮的蜡烛去替代点亮的蜡烛,为学生后面实验的进行做了铺垫.

7 仪器的特点和用途

仪器组装改进简单,可以完整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将玻璃板从平面镜中剥离出来,呈现等效替代的物理方法.将平面镜和玻璃板结合起来,合起来是平面镜,让学生观察手指或铅笔,完成猜想,拆开就是玻璃板,来完成探究实验;采用茶色玻璃即使白天教室光线强效果也非常好,观察成像很清晰;用电子蜡烛去替代常用蜡烛,能始终让替代物与物体等大,且节能环保,不会滴蜡油,不会让学生惊慌失措,并能反复使用;为了让学生找到对应的点,笔者在蜡烛侧壁上画上了一条黑色竖线,当两黑色竖线重合时,下端的点就是物点或像点;有机玻璃透明度高成像清晰,不易破碎安全系数高,底座宽度5cm稳固,不易翻到,底座透明便于将镜面与坐标纸上的线重合,可以减小误差;用坐标纸替代白纸,有利于学生直接比较距离和观察垂直特点.

参考文献:

[1]彭前程,杜敏.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束炳如,何润伟.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57.

[3]陈涛,刘全民,刘东利.“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改进实验”[J].中学物理,2019,37(06):30-32.

[4]陈刚.也谈“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改进[J].湖南中学物理,2019,34(07):55-56.

[5]李緒玉.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过程改进[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12):59.

(收稿日期:2019-11-25)

猜你喜欢
实验创新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考核的探索和实践
关于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思考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方法探讨
如何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