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020-04-07 03:44孟红军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院校学生

孟红军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格局的不断变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多元。这也就使得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高职院校作为人才摇篮,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也将成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要求。同时这也将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对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从创业课程群建设、教育资源配置等等方面提出要求。这也就说明,国家对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度以及迫切性。因此,高职院校对于国家的号召需要做出响应,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将创新创业融入教育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便为社会输送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高端人才。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今社会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也就使得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市场的竞争已经转为人才竞争,而这也就导致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学生要想在市场上立足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就需要提升综合素质尤其是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新创业人才,而人才培养则是各大院校的基本职能。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已经将培养应用型人才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位置,但是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还有所欠缺。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培养课程,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纳入整个人才培养的体系。

(二)实现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转型,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不断寻找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而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并且将其充分融入教学体系,以便借助规范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在教学当中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实操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进而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并且使其能够掌握一定的创新创业技能,为其未来就业与创业打基础。

(三)转变高职学生就业观念、缓解就业压力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使得高职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面对如此激烈的就业压力,高职学生除了通过专业能力实现就业,如果能够借助专业技能依托能力优势实现创业,将是一个很好的就业途径,能够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率。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职学生创业成功的几率比较低。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仍然将重点放在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使得高职学生无法在校期间接受专业、全面的创业培训。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从而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的几率,进而有效缓解高职学生就业压力的同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功利化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其实从根本意义上来讲就是对教育理念进行转变以及对人才培养进行改革,将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上,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新型人才。就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划分到了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当中。甚至一些院校认为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其实就是学生创业实践培养,只有少数喜欢创业的学生感兴趣。所以,在课程开设的时候,仅仅举办一些创业讲座以及创业竞赛,从而使得整个培养体系缺乏系统性。虽然很多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出台一些创业扶持政策,但是这些政策的实施根本目的是扩大大学生就业。而这样的政策引导下,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时候,也就不免带有一些功利性过于急于求成。一些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创业率,盲目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过分看重毕业生的创业率。学校培养人才的功利性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学内容偏向了引导学生注册公司,重视创业的实施,而忽视了创业风险评估考察,从而使得很多学生的创业实践以失败收场。

(二)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不匹配

高职院校一直以来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教育教学当中比较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将重点放在了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上。有些高职院校虽然实施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计划,并且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是却是以公共课程的形式来创办,划分到了学校的就业部门,由其负责管理。这也就使得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由就业指导教师来完成,但是这些教师往往并不具备专业背景,从而无法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来开展创新创业教学。课程仅仅围绕理论进行,导致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简单。另外,还有一些高院院校师资力量不足,所以在进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时候,仅仅借助一些网络课程进行教学,从而使得整个培养过程缺乏了统一标准。这也就导致很多学生将其作为刷学分的一种手段,为了获得学分而进行学习。大多数学生仅仅对创新创业有一个初步印象,认为该课程与专业课程并没有较大联系。学生们没有在创新创业课程中接受过针对性指导,从而也就使得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打折扣。

(三)创新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教学缺乏融合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设了很多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比如成立创客空间、创业基地等等。但是在实施的时候缺乏有效的计划以及科学运用机制,从而并没有发挥作用。比如创业空间仅仅是创业大赛的指导场所,创业基地内部设备不完善,使用频率低从而多数情况下空置。另外,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建立了实训基地,但是它是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服务的,而不是服务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实践,从而导致两者无法与其进行有效融合。除此之外,某些高职院校为了实现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开设了一些创业实践模拟活动,比如举办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在这些大赛上,学生们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很多创业项目并且撰写了创业计划书。但是这些活动还是以理论性为主,缺乏了市场可行性分析以及科学的实践论证,从而导致创业项目过于理想化,實践操作可行性较低,使得其无法实现学业到创业的功能转化。

三、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打造双线融合教学模式

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需要建立科学性强、系统性高的人才培养体系。将该体系与专业教学融合,从而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双线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可以从其功能上着手根据职能设立选修与必修课程。比如创新创业理论为必修课程,而职业拓展则为选修课程从而将其融入整个教学体系。同时,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还需要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结合,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刚入学的新生,重点需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正确的思想观念,所以可以开设一些创新创业理论、职业生涯规划等等课程,初步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针对二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已经接受了一年专业教育,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所以可以开设商务谈判、商业模式分析等等课程,同时也需要安排让学生着手一些创业项目并给予指导,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素质。三年级的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所以需要开设企业经营管理、创业实践等等课程,并且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创业实践活动,使其能够积累创业的经验,以便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二)营造创新创业文化环境

1.宣传和倡导校园创新创业文化

首先,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需要融入创新创业的理念,转变教育教学的目标,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内容,从而培养具有创新性、开拓性的高端人才。其次,提供各种创业优惠,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创业环境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物质支持,从而激励学生运用专业技能进行科技创新以及自主创业。学校可以設立创业基金,从学生提供的创业项目当中选择具有发展性的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创业项目比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欲望,并为学生提供完善的服务,打造良好的创业平台,并使其成为学生创业的后盾。最后,进行舆论引导。要鼓励学生创新与创业,打造创业成功典范的同时也要包容失败,从而给予学生信心,鼓舞士气,感染学生并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创新创业的魅力。

2.组织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活动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时候,需要从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着手,组织各种活动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创造机会。比如,学校可以组织职业规划大赛,开展创业讲座、创办创业俱乐部等等,从而在校园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同时,学校在举办各种活动的同时,也要确定活动的目标,以便使其能够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比如,创业俱乐部的成立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创业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从校外邀请成功的企业家以面对面的形式为学生的创业答疑,解决学生创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创业讲座则需要邀请各行业的专业人士专题讨论,比如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小微企业成长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等,从而让学生接受更加专业的创新、创业知识。

(三)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

高职院校需要将创新创业实践与专业教学实践进行融合,对校内外的实训基地进行改造,从而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高职院校可以引进企业创业实践项目,以校内指导结合校外社会实践的形式开展各种活动。从而逐渐打造具有学校特色,学校、企业、行业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首先,学校需要采取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利用好校企结合的优势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其次,整合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公共资源,建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公共服务平台。借助该平台为学生提供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最后,发挥竞赛的辐射作用,利用比赛促进教育,利用比赛促进学习,利用比赛促进改革,使学生在各种比赛当中找到自信,提升自我,进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技能。

(四)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评估机制

要想保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改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质量,就需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评估机制,通过实施公正、客观的教学评价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保障。高职院校需要改进教学评估机制,将原来的重点评价教学结果转变成评价教学活动以及学生技能两个方面。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比较注重量化模式,从而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片面,使学习热情受到打击,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这就需要将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向着发展性、多元化的方向转变。

发展性的评价是指,教学评价过程当中不要注重学生的成绩,而是将重点放在学生未来的发展能力上。对于学生的评价需要由评价学生过去改为放在评价学生未来上。多元性的评价则是指,评价主体需要多元化。传统的教学评价比较单一,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从而导致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这样的评价形式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开展多元性的评价则包括教师与学生相互评价、学生与学生相互评价,评价多样化的同时也倡导质性与量性评价的结合,倡导智力性与非智力性评价的结合。

第一,学生的评价。评价需要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理念。教师需要从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出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出发点,贯彻落实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学生发展性能力作为标尺,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第二,对创新创业活动评价。该评价主要从学生以及教师两个层面进行。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需要对创业团队进行评价。对整个创业团队的专利数量以及未来的发展能力进行发展性的评价。对于教师方面则专注于,对创新创业活动举办的数量及质量进行参考性评价。对创新创业活动与专业结合的程度进行专业性评价。从而使整个评价具有综合性、专业性的特点,使其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保障。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既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也能够满足学生专业成长以及就业的需求。所以,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当中需要提高重视,对各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针对当前培养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多元化的手段进行解决,从而开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使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更加高效,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使其成为符合社会转型时期需要的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玲余.“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73-75.

[2] 高丽洁.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月刊,2016(7):228-231.

[3] 文跃玲,何志耀.依托地方经济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13):60-64.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高职院校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