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劳动教育新常态

2020-04-07 17:45傅小芳
江苏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劳动学校教育

傅小芳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高素质劳动者成为经济增长活力之源、改革发展的中流砥柱。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如何勇立时代潮流,以变应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使之成为“劳动托起中国梦”的民族脊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补足劳动教育短板,打造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劳动教育新常态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劳动教育要有新高度。劳动教育不仅是学校“小教育”,更是社会“大教育”。每個人的一生都需要通过劳动创造价值或者享受其他人创造的劳动成果,能否成为“热爱劳动、善于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人,对个人而言,关系到幸福感;对社会而言,关系到生产力;对国家而言,关系到竞争力;对人类文明而言,关系到创造力。因此,应从人人需要劳动、人人需要接受劳动教育的视角,从教育大计、民生大计、国家大计的战略高度认识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要有新深度。劳动教育不仅是实践体验,更是素质教育。智能制造时代劳动内涵更加丰富,劳动关系更加复杂,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知识性劳动并存,手工劳动、机器劳动、智能制造互补。应从劳动精神、劳动态度、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等方面全面梳理劳动素养的内涵构成及其教育教学规律,从课程、师资、教材、设施、评价等方面保障每个学生通过劳动锻炼和亲身实践获得相应的操作技能和情感体验,充分彰显劳动教育学科独特的教育价值。

劳动教育要有新宽度。劳动教育不仅是课堂教育,更是生活教育。劳动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与劳动者终身的自我教育相结合。应充分发掘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推动学校、家庭、社会横向融合,形成“劳动教育关注人人,人人关注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应精选真实项目,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教学做合一,促进学生手脑心协调发展;应立足全面发展,落实五育并举,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充分挖掘劳动教育融合育人的教育价值。

劳动教育要有新长度。劳动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更是终身教育。劳动是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的基础,应理顺幼儿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中劳动教育的纵向贯通关系,进行整体设计,完善体系建设,使劳动教育真正成为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

劳动教育要有新特色。劳动教育既要体现国家意志,又要突出地方特色、学校和学生个性。应通过国家政策驱动、区域整体推进,学校具体落实,在重视规范和质量的同时,因地制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地域资源优势,传承传统工艺,对接先进技术,着力创新发展,打造鲜明的劳动教育地域文化,以更为综合的视野、更加多元的途径、更加灵活的方式开展教育,更好地促进学校和学生的特色发展。

(作者系苏州市职业大学劳动与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猜你喜欢
劳动学校教育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