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20-04-09 04:32李静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名师语文课堂教学

李静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对教师的具体要求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的需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精心钻研教材,实现教学相长;要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这些实施建议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发展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新课改形势发展的今天,如何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呢,我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向名师学习,借鉴和仿效名师成长之路,研究和实践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对照自己,拉动自己,应该是增强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走进名师课堂,感受课堂魅力

每当我们听名师上课时,都有类似这样的感受:

一是他们的语言表达行云流水,他们的感情饱满充溢,他们的教态自然大方,他们的朗诵酣畅淋漓。因此,锤炼基本功,丰厚自身,造就一个“自身硬”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前提。

二是课堂呈现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有的注重揣摩语言,有的注重问题牵引,有的注重诵读感悟等等。不同的文学题材教法不同,但透过每个人的着力点也可以看出每个人对语文、对文本的驾驭程度。教无定法,但首要的是对文本的准确解读和深入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

三是他们都展现了语文的生命力。情感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源泉,老师们都饱蘸深情,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师的感召力、感染力。

四是老师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丰厚的学识涵养是语文教师可供展现和挖掘的不竭源泉,教师的资源性就体现在学识涵养上,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学识,才能成为课堂教学挖掘不止的资源。

二、走进名师历程 ,解读成长秘笈

怎样才能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解读全国知名教师尤其是青年名师的成长经历,发现了潜藏在他们生命历程中的几个关键词。

1.读书

在这方面,史建筑老师的感受很能说明问题:“我近乎苛刻地规定着自己每天的阅读量和写作量,起初极不适应,自己经常和自己打架,后来竟磨合得非常默契,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单是2005上半年就读完了季羡林、冯友兰、李泽厚、周国平、沈致远、朱永新、肖川、海德格尔等人的十几本书。” 综观名师们的读书历程,笔者以为,读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你思想常新,激情常在,这种精神动力是任何金钱权力都无法给予的。就这个意义来说,读书是语文教育的温床,语文教师的精神发育史决定了他的教学境界。因此,我强烈建议:有志于语文教育事业的老师们,来读书吧。

2.写作

“语文教师应当热爱写作”,这是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老师的话,也是名师们的心声。王老师一直爱写作,到中学工作后写过近百万字的教学杂记和工作随笔。他从1988年开始给报社写专栏杂文,十几年间发表的杂文、随笔近两千篇,出过4本书,他说:“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杂文家,我是语文教师,写作仅仅是我的习惯而已。如果一位教师自己不爱写作,他的学生会爱写作吗?写作没有占用我多少时间,却给我的教学带来许多新的思路。写作,应该成为语文老师的另一种生命形态。所以我要呼吁:语文老师,请拿起你的笔,下“水”!

3.反思

什么是反思?“民主教育”代表人李镇西老师诠释得非常好:“同樣两个大学毕业生分到学校工作,同样兢兢业业地上班。三年后,其中一个无甚进步,最多就是所教学生考上了高一级学校,而另一位教师却硕果累累,原因就是,前者每一天的兢兢业业都是应付而麻木地工作,他表面上工作了三年,其实只工作了一天,因为他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后者则的的确确工作了三年,他每一天都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在工作。这就是我说的反思型教师。所谓反思,具体的说,即‘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

4.向学生学习

江苏省首批名师蔡明说:“我时刻关注着学生的需求与向往。”他常把自己萌生的教学思想的火花公布给学生,发动他们进行讨论,请他们给选定最佳方案,从学生身上受益很多。他的语文课实现了“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敞开了心房,进行真情大碰撞”。教师在向学生学习中增长了实践本领,这就是“教学相长”。

三、走进名师思想,领悟教学特色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曾经是省语文教研员的吴心田老师,他培养出了像程翔、史建筑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优秀青年语文教师。本着对语文教育的挚爱,对语文教师的厚爱,他谆谆教诲,提出了语文教师必备的八条素质:

1.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这是教师首要的品德要素;2.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3.具有必备的静态和动态的语文基础知识;4.具有语文课程、语文教学的正确认识;5.具有本学段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能力和一定的教学艺术;6.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在教学中运用的能力;7.具有改革精神和创新精神;8.具有较宽的眼界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史建筑老师正是在老一辈名师的指导下,走出了一条语文教学特色之路。史老师的语文观是学科·生活·生命。他认为语文课堂的魅力不仅在于语文的个性,更在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在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谈及一堂好课的标准时,他说,课堂是师生共同的生命主场,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追求平实、丰实、充实、扎实、真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与学生共同奏出优美的旋律;教师应该是“配角”,把学生衬托出光彩照人;教师应该是“热线”,让学生永远感觉到鲜活与新颖;教师应该是“导游”,引导学生探幽发微,欣赏险峰的无限风光。

总之,在实际教学生活中,我们也有许多的经历与名师相似,甚至我们也可以走上名师的讲坛,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成功,原因在于,我们缺少的正是那种执著追求的探索精神,那种敢于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那种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一生事业的崇高精神境,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向名师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我们一定能和名师们一起,固守住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远离浮华,摒弃杂念,像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那样,一直坚守着美丽而纯洁的理想。

猜你喜欢
名师语文课堂教学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议"名师"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名师读意林
我的语文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