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策略,让初中物理教学更具实效

2020-04-09 08:14孙红莉
黑河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策略与方法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孙红莉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既要教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基于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注重情感教育,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感;自主设计实验,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索的魅力;开展生活化教学,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策略与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还要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获得物理知识,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一、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坚持以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从做中学”这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理念。“从做中学”也可以理解为“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物理这门学科时,教师不应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形成,还应把物理方面的成就与对人类的影响纳入教学内容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物理的主要课程内容就是实验,学生应该学会享受实验的过程。例如,在教学《液体的压强》中“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寻找一些保鲜袋,把保鲜袋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把手放在保鲜袋里然后放入水中,这时学生会发现保鲜袋进入水中后会紧贴手上,感受到一种明显的压迫感。这样的小实验很简单,容易操作,能给学生最真实的感受。又如,在教学帕斯卡裂桶实验时,因为书中所给的实验方式比较繁琐,很多教师都因此而放弃实验。其实,教师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完成这个实验,如取一个漏斗,把橡胶管插在漏斗的末端,在漏斗上绑一个木棍或尺子,便于手持,然后把棍子拿高,随着棍子不断地变高,从漏斗下面管子里喷出的水就会越远。这样的操作简单而且直观,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师设计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问题。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问题需要具有思考性,如果没有思考性就很有可能使学生感到乏味无聊,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串联与并联时,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先为学生提供情境:一处居民楼里,晚上出来活动的人比较少,而楼道里的灯却一直亮着,非常浪费,但要是把灯关掉,有人经过时就会不方便。因此,可以采用声控灯,有人经过的时候发出声响灯就会亮,没有人经过的时候一两分钟后灯内部的延时装置就会把电路断开,灯就会熄灭。但是,这种灯只有在晚上才亮,白天灯是不会亮的。教师结合情境提出问题:“这种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怎样设计这种灯的电路图?”然后把相关的器材发给学生,如声控开关、光控开关、电源、导线、灯,学生可以分别在黑暗处与有光处连接两个电路,再把电路图画出来。教师对学生所画的电路图进行分析,在分析时需要从问题出发,让学生很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这样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

1.注重情感教育,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感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在科学研究方面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有科学的态度。在日常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思想情感、人生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渐渐形成科学的态度与责任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这一章节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会尊重科学。在教学时,要以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在实验前先让学生提出各种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假设,小组成员一起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并开展实验,实验过后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小组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并认真完成实验,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学生可以充分享受实验的乐趣,提高思考探究能力。

2.自主设计实验,感受科学探索魅力

物理教学主要是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基础。在很多时候,因为教学条件和学生个人能力的限制,很多课堂实验都是教师演示、学生在一旁观看,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自己操作,这样才能在动手中真正感受到实验的乐趣,从而对物理产生兴趣。在平时的实验中,尽管有的教师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但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验步骤与得出的结论都几乎相同,都是按照书本上的内容操作,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一下思路,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内容自己去准备实验所需要的材料,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并在实验后验证猜想,最后再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总结出科学的结论。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每个小组自行组织设计实验,每个成员分配一个任务,这样就能使实验操作进展得更加顺利。例如,在教学《物质的密度》这一实验时,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自主寻找实验材料,如泡沫、石头、油等。因为实验是每个小组分开进行的,所以学生所带的材料也会有所不同,这样实验的结论就会多种多样,从而真正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三、开展生活化教学,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激活生活体验,帮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人脑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离不开曾经的生活体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物理观念是指学生在长时间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与开展的实验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这对学生形成物理观念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光的折射》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如木棍在水中變“浅”、筷子在水中变“折”、沙漠中的海市蜃楼等。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把有关图片清晰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也可以在教室进行实验,往一个透明的杯子里倒水,在水中斜放一只笔,让学生从一旁观察笔形状的变化。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生活体验一旦被激活,学习兴趣就容易被激发,而且会强化对物理学中各种现象与规律的认知。

2.创设问题情境,感受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

初中生处于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提出的问题也要与身边的生活、社会热点有关,以此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例如,⑴我们坐在车上,为什么窗外的事物都在往后退?⑵为什么筷子斜插在水中会出现“折断”的现象?⑶海为什么是蓝的?……这些问题都来自于生活,且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光的折射”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发现水中的筷子会“折”?在水中明明鱼很近,可以看到,为什么却抓不到?”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充分践行素质教育理念,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物理教学需要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放在教学的首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践行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唯有如此,才能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廖伯琴.核心素养培养对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影响[J].高考,2013,(01).

[2]林钦.关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2015,(12).

[3]李岩.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分析[J].物理通报,2017,(S1).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策略与方法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性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