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阅读策略的培养

2020-04-09 08:14刘鸿飞
黑河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阅读质量阅读策略阅读教学

刘鸿飞

[摘 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目前“只读书不思考,过目不知所以然”已成为学生新的阅读障碍。教会学生如何高效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目标中有明确的要求,直接指出培养目标的同时,也渗透了引导学生阅读策略的学习。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策略;阅读质量

近年来“阅读策略”这一关键词频繁地出现在语文教学专业研究的书籍上,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重视。什么是阅读策略呢?研究者目前比较认同的概念为倪文锦提出的“所谓策略教学,是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学习要求的认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形成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可从提问策略、言语理解策略、概括信息策略和提取有效信息策略等方面入手。

一、提问策略的培养

学生课前阅读经常只是泛泛地读,至于文章内容是什么根本不思考,要么就是动笔随便画几个生字词语应付了事。教师应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阅读方法,使他们有目的有目标地去阅读。

课前运用提问单,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好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低年级。教师引导学生在读课文时,应先从题目入手,看看能提炼出哪些信息。第一遍读文,读通读顺,不丢字落字,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查找资料自己解决。第二遍读在第一遍的基础上,力争有感情,同时梳理文章脉络,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写在提问单上,然后再带着这些问题去文中查找资料。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答案不肯定或没有找出来,可先在书上做标记,第二天课堂上和教师探讨,共同解决。

二、质疑策略的培养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基本问题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千人糕》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千人糕?千人糕好吃吗?千人糕是用什么做的?千人糕是一千个人才能做成吗?就这样慢慢引导,下次学生也会试着看题目质疑了。再如《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太空生活有哪些趣事?太空生活是怎样的?还有的题目直接点明文章主旨,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音乐之都维也纳》。读这类题目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找出题眼,然后再提出自己质疑的问题。有了问题,学生就有了内驱力,就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就是主动学习的趋势。教师教授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开始主动学习。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评价问题

例如在学习《香港之夜》这一课,在课前阅读时,可引导学生看到题目能提出哪些问题,如香港的夜晚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写香港,有什么意义?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提出问题的层次也会有所提高,从表面问题向有深度的问题过度,提出表达自己个人观点的问题。比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教师可从感悟收获方面去提问: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受到什么启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打算怎样做?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策略的培养中要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使他们有独立的思想,避免人云亦云。

3.运用多种方式相互提问

(1)互换角色式提问。师生互换角色或者与学习伙伴相互提问。例如在学习《童年的泥巴》一课,师生可以互换角色,相互提问,学生可能最感兴趣的问题就是“老师,你的童年玩什么?”“老师,讲讲你的童年趣事吧”。这时是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和使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最佳时期,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学生讲,大家听。在这样积极的氛围中既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听、评的能力。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也能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2)架桥铺路式提问。提问时如果所设的问题有难度,或者学生思路没有打开,教师就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做适当点拨或提示,也就是架桥铺路,促使学生完成思维定向,使学生思路豁然开朗,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3)递进式提问。采用递进式提问,通过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提高,拓宽思路,抓住本质,给学生完整的思维模式,从而使师生之间产生共鸣。

三、言语理解策略的培养

1.第一学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例如:《邓小平爷爷植树》中,“一個树坑挖好了,邓爷爷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这一段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栽花的场景,理解“挑选”“仔细”“连声”“扶正”等词语,说明邓爷爷83岁高龄还来植树,而且十分认真。培养学生学会通过理解关键词,来体会全段乃至全篇的内容。

2.第二学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三年级《爆竹声声》中:“每逢新春佳节,人们都要燃放爆竹。街头巷尾,村里村外,爆竹声震耳欲聋。也许你会感到奇怪,爆竹明明不是用竹子做的,为什么叫爆竹呢?”这一段中要理解爆竹名字的由来,以及为什么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等,需要学生课前查找有关资料,同时也运用到了信息筛选策略及概括理解策略,慢慢的学生就学会提问策略和技巧。

3.第三学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例如《贱卖海张五》一文中写道:“清朝咸丰年间,天津手艺人中,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理解泥人张的绝,就得先了解海张五这个人物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和表演重点句子的过程中感悟人物特点,受到情感的熏陶,进而理解文章的重点内容。

四、概括信息策略的培养

1.第一学段提取有效信息策略的培养要优于概括信息策略的培养。低年段学生能结合插图,理解文字内容,把大意提取出来。例如,二年级《传统节日》一课,课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我国的七个传统节日,以及每个节日的习俗,我们从中感受到了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使学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应避免学生把每个节日都复述一遍,照抄全篇。

2.第二学段提取有效信息策略和概括信息策略要同时培养,特别是在课前学习,需要查找资料时,要学会利用检索有用的信息,概括处理信息并整合重要信息。例如三年级的《香港之夜》课前学习,查找资料了解香港,通过图片、地图等看到香港的美和繁华。了解作者巴金,以及巴金的代表作,当时的写作背景等。

五、提取有效信息策略的培养

对于第三学段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策略和概括信息策略的培养,尤为重要。无论是课前学习还是课堂学习或是课后复习,都运用得到。例如,六年级的《颁奖词三则》,在课前学习时,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颁奖词以及颁奖词的特点,高度概括被颁奖人张丽莉、陈健、王顺友的事迹。课堂学习时提取有效信息,理解三句话的含义,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概括赏析颁奖词,学习颁奖词简练、语言优美、与实际相符的特点。

为了使学生对自己阅读过的文章有较深的印象,可让学生准备摘抄感悟本,把文中好词佳句摘抄下来,也可以把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记录下来。教师要告诉学生在做笔记的同时将笔记内容与文章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大脑,提高这些内容在脑海中的活跃程度,从而加深印象。

结合课本内容,再读相类似的文章,扩大阅读量。根据自己的兴趣,采取精读或略读,结合课堂学习的方法,自问自答地解决课外阅读问题。这些问题的设立不建议太难,但是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家长或教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阅读策略教学的实质是,变重教为重学,变获得为获取,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就等于获得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做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2).

[2]周子怡.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策略探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18.(34).

(责任编辑 武之华)

猜你喜欢
阅读质量阅读策略阅读教学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