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一种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

2020-04-10 13:48吴海霞
化学教与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提问深度学习

吴海霞

摘要:以“多功能集气瓶”的初中化学复习课为例,设定“对呼出气体的研究”的知识主线,探讨指向深度学习的追问的教學目标设定、思维载体设计、实验流程优化等内容和方式。

关键词:深度学习;提问;追问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04-0037-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 1008-0546.2020.04.009

一、问题的提出

深度学习,是目前中学教学研究中非常高频的一个词,也是关乎学生学习品质的一个重要概念。不少专家认为,深度学习就是学生能够根据当前的学习活动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建构新知识网络,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交流,有批判性思维,并且能够抓住学习内容的关键特征,把握学科知识的本质联系,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与应用等等。怎样把握其深度?如何达到这样的深度?笔者认为,要使学生达到深度学习,涉及教与学方面的东西非常多,下面拟从追问的视角探讨如何实现深度学习。

二、追问和提问的内涵比较

提问,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并由教师做出相应评价的教学行为方式。提问之所以受广大教师的青睐,是因为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更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提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例如,希腊的教育家苏格拉底主张通过对话使学生发现“真理”;再例如,中国孔子的教育方式和他的著作《论语》都是以提问为主要形式的。

追问,即深度提问,是提问的高级形式,是一种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具体指以问题链为主线,引导学生逐步地去分析和解决矛盾,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产生知识线,引发思维线,形成良好的学习体系。它作为师生课堂交流的重要行为方式,教师通常会根据教材内容,将授课知识分解成相互联系的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逻辑结构体系,在每个环节中配合相关的指向学习目标的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和难点,并将内部思维通过外部言语表达出来,是对学习的深度加工,既能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又能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三、追问的内容、方式及案例分析

通常,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意图及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追问方式,本文主要以“多功能集气瓶”的初中化学复习课为例,来探讨追问的有效内容和方式。

集气瓶作为实验室常见的一种仪器,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出现的次数较多,在化学实验考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中考考查的要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没有单独列出对它的要求,只有实验技能的普适性要求,如知道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实验室安全规则;实验操作基本方法等等。虽然课标对单一集气瓶知识的要求并不高,但是“多功能集气瓶”的初中化学复习课,需要整合教材中散落在各处的集气瓶单一功能,对实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让学生经历相对完整的探究过程,实现深度学习。因此教师必须精心思考教学目标的设定,以问题链为核心的思维载体的设计,以及与之匹配的实验流程的优化等等。

1.指向课程目标为核心分解而成的课时目标设定的追问

“多功能集气瓶”的初中化学复习课,可以采用书面的目标追问,引发学生思考,明晰学习任务,激发深度学习。书面的目标追问,是一种能够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提问方式,教师可以通过PPT、投影仪或教学案等形式展示问题,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静心思考作答,有时这种追问也是设问,不需要学生直接作答。

[问题1]知识与技能性目标包含哪些?具体内容是什么?

分析:根据课标,知识与技能性目标包含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本节课的认知性学习目标,知道识别判断书写仪器名称(集气瓶)等;技能性学习目标,动手实验学会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连接仪器等;体验性学习目标,通过对集气瓶用途的讨论分析,将所要探究的问题设计成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等等。

[问题2]过程方法目标是什么?

分析:通过动手实验,设计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经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会和学习“由一般到特殊、由分到总、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整体”的思路和方法。

[问题3]情感态度目标是什么?

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价值观,提高对化学复习课的兴趣。

[问题4]对照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前面设立的这些目标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分析:对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除知识技能方法情感等方面,要增加模型建构、证据意识、实验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目标追问的精心设计,使学生明晰了本节复习课整体知识结构和学习目标。课本中集气瓶的用途很多,但很零散,期望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让学生学会梳理整合教材中集气瓶的用途,并挖掘更多的功能,将问题情境、知识复习和学科素养很好地进行融合。

2.指向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思维载体的追问

在正常教学中,教师喜欢通过口头语言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口头提问最忌讳的是二择一提问,表面看上去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学生没有较高级的思维,不利于深度学习。如果将所提问题围绕核心知识载体以问题链为主线设计,则课堂节奏紧凑,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思考层层深入,教学过程跌宕起伏,引发深度学习。

在设计“多功能集气瓶”的化学复习课时,寻找课本上各处使用到的集气瓶的实验,将这些实验中集气瓶的用途进行罗列总结,是大多数教师常用的复习思路和方法,但是这样的复习思路教给学生的只是知识的简单堆砌和再现,没有能够展示知识、思维的发展、变化和延伸,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度学习,复习效果比较差。为了避免以上问题,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必须精心思考和设计问题情境。如果以“对呼出气体的研究”为主线,通过比较吸人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表1),设计出对呼出气体的系列实验探究,则能完成对集气瓶用途的有效整合。

分析:讨论收集气体的常见方法,复习气体的密度、溶解性等性质。

小结:该气体收集装置,利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长进短出;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短进长出。利用排水法收集时,从短管进气,将水排出。呼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是N2、CO2等,其中N2所占含量最多,由于它的密度与空气接近,所以一般不用排空气法收集呼出的气体,而采用排水法。

[问题2]如何利用图1装置检验呼出气体中含有C02

分析:讨论常见的检验CO2气体的方法,用澄清石灰水,若能变浑浊,则证明含有CO2

小结:气流从长管进入,与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再从短管流出;若反过来操作,即气流从短管进入,则会将澄清石灰水从长管排出,造成危险。这样一个探究片断,增强了学生对风险认知及防范的意识,使他们学会用正确的知识做安全规范的实验。这个环节中,集气瓶的作用是做检验瓶。

[问题3]如何利用图1装置除去呼出气体中的C02

分析:讨论除去CO2气体的方法,比较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异同,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更佳试剂的意识和方法。

小结:这样的一套装置,集气瓶做洗气瓶。

[问题4]如何利用图1装置收集剩余气体?

分析:讨论剩余气体成分及收集方法。

[问题5]如何测量收集的气体的体积?

分析:讨论气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小结:该问题的设计,是从定量的角度对剩余气体体积进行测定,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精心设计围绕核心知识载体的问题链追问,既整合了学生学科知识,又启迪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了学生从定性走向定量的科学方法,提高了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3.指向巩固知识结构的实验流程优化的追问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化学实验除了关注原理上的改进和优化,还必须高度关注安全问题,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思维习惯和操作习惯。

[问题1]若呼出气体从左向右流动,如何选择装置(图2),组装一套符合这些要求的实验装置。(要求①检验呼出气体中是否含有CO:,②除去呼出气体中的CO2,③收集剩余气体,④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分析:让学生通过学习、实验和思考,由认识单个仪器功能逐步學会组装整合运用仪器,学会选择正确的装置并进行排序,整合集气瓶的用途,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问题2]在吸入和呼出的气体过程中,如何提高实验的安全性?

分析:根据气体流出的方向,讨论安全瓶的使用——集气瓶的特殊用途之一,如图3,让学生进一步改进实验装置,在比较中选择更佳的装置,培养学生的风险认知能力,使他们能针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根源,力所能及地预防风险的发生,同时在感知到可能的风险发生时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将风险引起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问题3]分析讨论比较双短管集气瓶和双长管集气瓶(图4)的作用有何不同?

分析:分析讨论双长管集气瓶的作用,除去并收集剩余气体,进一步优化、延伸集气瓶的功能。

总之,通过精心设计目标追问、知识思维追问和实验流程优化追问,让有效追问成为支架,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好地建构知识网络,自主全面地掌握知识联系,最终完成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而学生深度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相应的化学学科素养,形成化学观念和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陆军.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风险认知及其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04-109

猜你喜欢
提问深度学习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