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保护区居民地方文化认同调查研究
——以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

2020-04-12 10:49王永桂
黄山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认同感徽州保护区

王永桂,叶 姗,江 红

(1.黄山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2.吉安县浬田中学,江西 吉安343105)

一、引 言

我国各地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有效发展,尤其是对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文化保护区地方居民既是地方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地方文化的传承者,是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主体和基础力量。充分发挥地方居民对地方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积极性是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地方居民参与地方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动力来源于对地方文化的认同[1]。因此,居民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是激发居民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的基础性问题[2]。当前各地通过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积极开展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各种举措,这有效地推动了地方居民对地方文化的认知与参与,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地方居民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然而,由于文化变迁、社会转型导致保护区内居民文化认同的内在需求缺失[3],并且社会分层的差异也使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表现为多元化现象[4],从而使人们面临价值冲突与选择困惑,形成不确定性的文化认同状态[5]。同时受外来文化影响和冲击,人们对地方传统文化存在认同危机或缺失现象。而地方居民文化认同危机或缺失将使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巨大挑战[6]。因此,掌握居民地方文化认同状况及影响因素,并切实有效地提升居民对地方文化的认同度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现有的研究文献对文化认同的调查研究进行了诸多层面的探索。诸如尹旦萍从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方面调查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认同的现状,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情感、意志及践行上存在缺失现象[7]。闫丽莉则从文化形态的视角调查了不同社会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现状,从职业、学历及收入水平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传统文化认同的原因[4]8。赵锦山也通过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认同的状况认为人们对传统信仰认同较低,而对地方认同度较高,并且文化认同与一定的社会因素相关[8]。另有研究人员针对西藏农牧民文化认同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社会发展与文化认同存在非对称性现象[9]。从以上文献的研究来看,主要是针对个体文化认同的具体表现形式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尚未涉及影响个体文化认同的内在影响因素。选择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为调查研究区域,针对影响文化生态保护区内地方居民文化认同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研究。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数据搜集与样本

运用问卷调查法针对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区内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的行政区域包括黄山市三区四县(徽州文化的核心地理空间)、安徽绩溪县、江西婺源县共九个县级行政区(即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地理空间)。调查人员通过现场发放问卷并现场回收的方式采集数据,累计发放问卷1800份,由于部分问卷填写不完整或回答方式有问题,因此剔除了其中的239份无效问卷,数据分析仅采用了1561份有效问卷的数据,问卷有效率为86.72%。在有效样本问卷中,居民平均年龄为49.02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6年,平均居住年限为28.23年。

(二)变量测量

调查研究变量主要涉及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文化自信、社区依附、社区认同、社区满意、生活满意等。并通过运用李克特5点量表法对各变量进行测量,各变量量表题项的回答被赋值从1到5,分别代表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受访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从中进行选择。

社区依附的测量包含8个测量题项[10],该量表包括社会依附和自然环境依附两个维度。社区认同的测量量表包括功能性认同和情感性认同两个维度[11],共有八个题项。生活满意的量表包括5个题项[12]。文化认同的量表是根据Phinney开发的民族认同量表进行相应改编[13],该量表共有6个题项。文化自信的量表采用了5个测量题项。文化归属也有5个测量题项的内容。社区满意量表则有9个测量题项构成[14]。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样本的人口统计特征

研究数据分析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受访者的男性占比比女性占比要多10.8%;从受访者职业看来,以农民、私营业主和企业员工居多,占比分别为35.6%、31.3%和16.2%;另外,由于9个县级行政区域发放的问卷数量相同,由此来自9个行政区域的有效样本量差异较小;受访者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学历以大专以下学历为主。调查样本的具体描述见表1。

表1 调查样本描述

(二)样本人口统计特征的文化认同差异分析

通过对样本人口统计变量个案分析发现居民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的差异对徽州文化的认同不存在明显差异性。而居民的年龄与居住年限的差异与其对徽州文化的认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居民年龄越大或居住年限越长,对徽州文化认同的平均值也越高(见表2),这说明较年轻的居民群体对徽州文化认同感不够强,居民在社区或村庄居住的年限越长对徽州文化认同感越强。

表2 年龄与居住年限的徽州文化认同差异

另外,从居民所属的行政区域看来,绩溪县、婺源县的居民对徽州文化认同的平均值稍偏低(见表3),绩溪县与婺源县原隶属于古徽州“一府六县”的地理空间,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绩溪县属于安徽宣城市辖县,婺源县属于江西上饶市辖县,从目前行政隶属上来看绩溪县和婺源县实际上脱离了徽州文化的核心地理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弱化地方居民对徽州文化的认同。

表3 行政区域的徽州文化认同差异

(三)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根据现有的研究文献,调查研究关于文化认同的前因变量选择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一是从地方居民对徽州文化的感知层面,诸如对徽州文化归属及对徽州文化自信;二是从地方居民对徽州地方的感知层面,主要涉及社区依附、社区认同、社区满意和生活满意四个变量。所有变量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均大于0.7(见表4),说明各量表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从调查结果来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地方居民对徽州文化和徽州地方的感知度较高,各变量的平均值都高于3.7。通过变量间相关系数分析表明文化归属、文化自信、社区依附、社区认同、社区满意、生活满意与文化认同在P<0.01水平上分别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13、0.266、0.297、0.263、0.335、0.246,由此表明适合进一步进行文化认同前因机制的相关研究。

表4 研究变量的相关系数和描述性统计

四、讨论与分析

运用调查研究法,对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内地方居民徽州文化认同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除居民的年龄、居住年限和行政区域外,居民的其他人口统计特征差异与其对徽州文化认同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有以下结论:(1)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地方居民对徽州文化认同感整体较好,居民对徽州文化和徽州地方的感知度较高;(2)地方居民的年龄差异明显影响到其对徽州文化的认同,年龄越大的居民群体对徽州文化认同感越强,而年轻群体则稍显偏弱;(3)地方居民在徽州文化保护区居住年限越长,其对徽州文化认同感显得越强;(4)由于历史客观原因导致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内绩溪县和婺源县的地方居民对徽州文化认同感稍弱于黄山市三区四县居民对徽州文化的认同感;(5)文化归属、文化自信、社区依附、社区认同、社区满意、生活满意与文化认同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这说明提升地方居民对徽州文化和徽州地方的感知度有利于强化居民对徽州文化的认同感。

研究与现有文献主要从文化认同的具体表现形式开展调查不同,是从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视角对文化认同进行调查,一方面了解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内地方居民对徽州文化认同的整体状况,另一方面探索影响地方居民对徽州文化认同的相关因素变量。因此,从理论意义来看,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关于文化认同调查研究的路径,同时拓展了对地方文化认同影响因素研究的边界。从实际意义来看,掌握地方居民对徽州文化认同的基本情况,以及影响居民对徽州文化认同的相关因素,对提升地方居民对徽州文化认同感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有利于促进徽州文化的有效传承与保护。同时也可以为其他文化生态保护区提升地方居民文化认同提供相关借鉴。

五、结 语

研究同时也存在如下局限:(1)研究分析的样本仅来源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居民,数据来源的单一化必然会影响到研究结论适用性问题,从而导致研究结论适用于其他文化生态保区将会受到质疑,由此,进一步的研究需要使调查样本来源多样化,从而加强研究结论的外部效度;(2)主要探析了文化认同的前因变量与文化认同的相关性,仍不足以阐明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而对于前因变量如何影响文化认同的相关机制的研究缺乏,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从地方居民对徽州文化和徽州地方感知层面的变量来研究它们与徽州文化认同的内在影响机制,这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地方居民对徽州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实质意义。

猜你喜欢
认同感徽州保护区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专科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
——以某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为例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徽州人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走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