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探究

2020-04-12 11:25刘景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3期
关键词:村民战略互联网+

刘景胜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事关我国的稳定和长治久安。“互联网+”背景下,探究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依据调查情况,在查阅文献基础上,提出“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措施。

[关    键   词]  “互联网+”;职业教育;乡村振兴;融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  F320.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3-0076-02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加速转移。据2017年抽样调查显示,农业从业人员中每年正以900万至1000万人的规模向城市加速转移,乡村“空心化”现象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互联网+”、职业教育、乡村振兴战略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据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显示,2018年底我国农村宽带接入11741.7万户,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提高。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多项重点行动均与“三农”工作有关,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必然与互联网有关。《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肩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的重任。农村职业教育对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的意义。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至2018年,甘肃常住人口由2582万增加到2637万,增幅2.13%;而同期乡村人口由1546万减少到1379万,降幅10.8%;乡村人口占常住人口比由59.88%下降到52.29%,同期村均户籍人口由960人下降到860人,降幅10.4%。可见。近年来甘肃乡村人口数量呈下降态势。此外,同期普高在校生由44.04万增加到48.36万,增幅9.83%,而中职在校生则由28.95万下降到18.90万,降幅34.72%,中职普高比失衡(见上表)。

近年来,随着乡村互联网的大力普及,随着国家一系列扶持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逐步落地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探索,“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面向本地部分村民、合作社负责人、龙头企业、村干部、农业管理人员、职业教育师生等,采取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产业方面

调查显示,各村95%以上家庭以种植玉米为主,经济作物很少。分散小规模养殖为主,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农产品质量趋同没有竞争力,土地分散经营为主,机械化程度低,大部分农户缺少“硬核”农产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尚未形成,农村合作社功能不强,农业信息化程度低。

(二)生态方面

农村基本为旱厕,浊味大,几乎无消毒处理,个别村庄公厕未使用。村民垃圾分类普及程度低,接受调查的村民100%未能讲清;20%以上的家庭夏季习惯喝生水;大部分村庄的主路比较好,但家门前的路仍为土路;个别农户会偷焚秸秆;各村均无垃圾集中处理点。2019年,金昌废旧农膜利用率达82.2%,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75.2%。

(三)乡风方面

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村都有“鄉村剧院”,但整体利用率不高,村民体育健身设施过于单一,受天气限制多,利用率低。村民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依然普遍存在;农闲时喝酒、打牌人员依然存在,部分村民依然在私下搞迷信活动;村民在生活作风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对老年人关注不够。

(四)治理方面

治理有效实质是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过程。调查发现,村民不明权利和义务,法治意识欠缺,遇到矛盾常粗暴解决,尤其是经济纠纷、感情纠纷方面,多采取非法治思维解决。农村大学生宁愿到城市流浪,也很少愿回到农村,留守者多为老人和儿童,农村严重缺乏活力。

(五)生活方面

调查发现,95%以上的村民认为不会教育孩子。有的村民希望能学技能,但担心学不会;也有的村民希望圆大学梦,但怕影响农事生产;有的农民对新农合政策不清楚,对互联网使用囿于刷朋友圈、看快手等,互联网没有成为村民走向振兴的工具。

三、“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探究

“互联网+”具有把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本领。新时代,“互联网+”应该成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武器。

(一)转变观念

调查发现,大部分村民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够,认为学习不好的孩子才选择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教育是低人一等的教育,这是错误的。国家明确规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关于这一点必须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用事实说话。此外,必须在土地方面按照市场规律运作,让富余劳动力解放出来。

(二)重视培训

一是市级牵头开发村务通App,用好“互联网+”,提高村民培训信息化水平;二是专家学者等要经常性进村入户,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知识宣传和指导;三是政府每年举办夏冬两季农民

工免费轮训,可以走出去学习也可以请人来讲;四是试点开展村民“扫盲”活动,组织适龄人员开展学历和非学历提升工作;五是各級线上资源尤其是技能提升方面资源面向村民免费开放。

(三)多管齐下

一是采取“政府+学校+家庭”的定向招生模式,给予学费补贴,吸引农村学生返乡就业;二是市县乡村设立四级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协同服务大学生创业工作;三是活用乡村文化阵地,鼓励地方文化、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妇女主任作用发挥起来;四是抓党员、干部,要求其带头转变旧风俗,树立新风尚;五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创建平安乡村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六是培育“互联网+特色农产品”,如“互联网+羊肉”“互联网+藜麦”,实现特色发展。

(四)补齐短板

一是编制农村常见生活垃圾投放通俗指南,“互联网+上门”结合向村民宣传;二是引导村民科学处理废旧薄膜、秸秆、粪便,有条件的村可开展循环农业试点工作;三是进一步提高村民饮水

安全,加大村民厕所无害化改造力度,村政府负责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四是建议乡村公共区域卫生实行村民轮班负责制,调动村民的主动性。

(五)保障措施

一是落实国家关于就业政策,地方可配套如交通、伙食、购房补贴、子女就学等倾斜政策;二是采取“政府+企业+学者+乡村+农户”模式,为各村打造适合模式,为各户设计发展思路;三是选优大学生驻村,配强村两委班子,用好互联网平台,强化村民监督自治;四是加强职教队伍自身建设,在专业设置和教学方式上体现“职业教育+乡村振兴”;五是职业院校抓好社会实践活动,实行“学生+互联网+乡村”模式,引导大学生关心乡村事业;六是有关部门要多立项一乡村类项目课题,加速成果转化,加大经费投入。

乡村振兴战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关我国的长治久安,互联网是手段,职业教育也是手段,只有把互联网和职业教育这两种手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刘杰.破解“三农”难题,农村职成教育大有可为[J].智慧中国,2017(4):54-56.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编写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杨建武.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1月17日在金昌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N].金昌:金昌日报,2020.

[5]陈进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N].北京:光明日报,2018-10-23.

[6]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 年)》[N].人民日报,2018-09-27.

[7]吴天马.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环境导报,2004(4).

编辑 王海文

猜你喜欢
村民战略互联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