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2020-04-12 06:07尹伊婷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3期
关键词:思政课职业院校思政

尹伊婷

[摘           要]  高职院校思政课困境主要体现在学校教学管理、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面三个层面,总结国内学者关于破解思政课困境的对策研究和实践状况,为高职院校教师的思政课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政课;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3-0142-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改革创新

和经济社会发展都离不开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但是职业院校还存在着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具体到各类课程而言,高职院校和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存在差异。其中,思政课的教学困境和如何走出困境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困境

高职院校思政课经过多年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随着思政课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有的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解决。总体而言,高职院校思政课学生听课率相对较低,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仍不理想。以下是在深化思政课守正创新的改革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基本问题。

(一)教学管理中的问题

无论是行业办学还是由教育厅主管的高职院校,都和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无论是区域经济发展还是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都离不开职业院校的智力支持。但是一些职业院校的校领导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有的领导没有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工作经历,他们对于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规律了解得不多,工作相对比较生疏,同时职业院校主要以就业为导向,而且就业的岗位群比较少,所以职业院校对“骨干专业”重视程度很高。有的职业院校的领导对一些特色专业,尤其是“骨干专业”情有独钟,包括思政课在内的其他课程都要为这些专业课程让路(刘晓哲,陈占安,2013)[1]。高职院校更加重视专业技术课程,却对思政课教学不够重视,教学投入小[2]。

(二)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整体上来说不太理想,文化基础素质和人文素质现状不尽如人意。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像数学、物理等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有一定要求,然而成绩不好的学生由于以前的文化基础较弱,在进行文化基

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时存在困难;入学分数差距在200余分的学

生成为同学,学习同样难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他们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方面都存在极大差别。高职学生在参与思政课课堂教学讨论与课堂互动等方面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也参差不齐,教师的授课难度加大(刘晓哲,陈占安,2013)[1]。

1.高职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死记硬背”是大部分高职学生在学习思政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学生单纯记忆背诵思政课教学内容时,思政课的“理论魅力”就被淡化了。死记硬背的被动式学习法,在学生中是一个普遍问题,但是却最容易被老师和学生忽略。学生在这种习以为常的不正确的方法中低效学习,进而导致学习无力,成绩平平,积累了很多学习失败的体验。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可以发现:长期累积的挫折感會

形成“无力感”或“无助感”,最后甚至自暴自弃,对学习厌倦,丧失自信心。所以,思政课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当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2.学习动机不端正。就思政课而言,高职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课程的学习意义出现认知水平方面的偏差。学生对思政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能力不满意;学生对思政课的课程标准、课堂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漠不关心;学生对教师不认可或不信任;学生对自身没有自信;学生对教材和课程都不感兴趣。在没有学习动机的前提下,学生宁愿刷微信、刷抖音也不愿意把时间花在学习思政课上。就教学模式而言,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效果和课程评价方式的满意度较低,并且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情感体验存在明显差异。就到课率而言,部分学生有旷课、请假现象;就师生互动而言,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问题讨论,课堂表现被动(周楚婷,2013)[3]。以上周楚婷所指出的本科院校存在的状况,高职院校同样存在,甚至情况更为严重。

大部分职业院校思政课的教学饱受学生冷漠或诟病的主要原因中,基于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理想境界不高、文化基础差、学习无兴趣,学习无动力,学习效果不理想。(2)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对人际交往、购物、娱乐的极大便利,学生对网店、微店、微聊、微商、微信的兴趣超过课堂学习。(3)部分学生急功近利,只认真学习与就业直接相关的课程,对其他课程就敷衍了事。(4)不少学生不想奋斗和吃苦,习惯接受和被安排,得过且过[2]。

(三)教师教学中的问题

思政课教学模式缺乏新意,面临数字信息智能化的挑战。在大数据、现代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影响下,高校思政课俨然失去了以往的魅力。有的高职思政课教师缺乏数字信息素养,单一的教学方式与绚丽多彩的外界信息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如果再加

上教师教学投入不足,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模式封闭等原因,那么,课堂上的抬头率将越来越低。高职学生面对自媒体网络传递的丰富多彩的海量信息不能自拔,司空见惯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学硬件和软件都不强,其中思政课教师人

数偏少,很多学校达不到1∶350的师生比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周教学工作量在12~30节之间,而且大多以中班(100人左右)规模上课。有的教师一周要上30节课,相当于一个教师要把700个左右的学生教育引导好,这的确是不容易的事情。长期的超额工作量对于教师的身心造成不利影响,把本是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变成了繁重的体力工作。由于思政课师资力量紧缺,有的高职院校是由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有的是由党政干部兼任思政课,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满意度不高。有的职业院校找校外的兼职教师,甚至让在读研究生来代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有的高职院校还不能独立设置直属学校领导的、与学校其他

二级院(系)行政同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二级机构;有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没有办公室,在集体备课、办公条件、使用多媒体上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

此外,国内的学者专家还指出思政课存在的其他问题。陈代波在2014年指出:思政课之所以受学生诟病的原因有:教材理论性强,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内容刻板,脱离学生实际;教学方法老套,学生不买账。再加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得到应有的体现,也难怪学生在课堂上会心猿意马[4]。有的专家指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以下的特点及难点:教学对象入学分数偏低,成绩差异大;教师队伍及教学条件较弱,课时较少;行业办学等特点加大了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师教学的难度[1]。有的学者还提出思政课考核评价方式不尽合理的问题。

二、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措施

思政课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刘建军认为广大思政课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恪守理想信念,认真讲好思政课;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体现思政课的理论魅力;根据教学需要开展科研,用学理破解教学难点;掌握课程教学规律,实现话语体系的转换;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亲和力等[5]。刘晓哲、陈占安则针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整合教学内容过程中要覆盖教材要点;在优化教学设计中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在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时要善用项目导向[1]。

关于解决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问题的主要措施方面,国内的研究者还提出了以下观点:在转变教学观念方面,有的学者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吴九占提出“教育性教学、发展性教学、实效性教学”的三维教学理念[6]。在改进教学方法方面,钟文提出“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上,有的学者认为关键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准确把握思政课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准确理解其精神实质;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情,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让思政课贴近高职生的思想实际和思维方式。有的学者提出应充分调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全方位式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张维薇提出:基于“大思政课”的背景,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思政课课程建设中要形成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和形势与政策教育四位一体的创新模式[7]。

在教学评价方面,佘双好认为应建立“双元”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均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8]。有的学者提出思政课教学评价应当把教师评价、班委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摒弃以一纸考试为终结性评价的方式;有的学者认为教学评价应当主要考查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和水平。

在实践教育方面,有学者指出:思政课的教学不能只有课堂教学环节,应当结合国情、省情和学情加强实践教育,使实践教育成为深化思政课理论理解和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所以,只有让实践教育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才能真正使思政课更富有实效。祝文燕认为思政课实践教育存在非标准化和不确定性的难题,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师在设计和实施实践教学中应当着重突出高职院校特点、课程政治属性和理论定位的基本原则,下大气力着手完成教材优化、标准制定和“双师型”教师培养三个重大任务[9]。

参考文献:

[1]刘晓哲,陈占安.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3):103-106.

[2]金威.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七省七校调查数据的分析[J].科技展望,2016,26(36):309-311.

[3]周楚婷.云南大学学生“思政课”学习态度调查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3.

[4]陈代波.毛泽东的学生主体思想及其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启示:纪念《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发表70周年[J].探索,2014(6):21-25.

[5]刘建军.如何才能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J].求是,2019(8):60-65.

[6]吴九占,孟凤英.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理念创新:以主体性人格培养为视角[J].世纪桥,2010(19):71-72.

[7]张维薇.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8]佘双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的新视角:读钱焕琦主编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课课型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5):32-33.

[9]祝文燕.“德技并修、工學结合”育人模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20(2):50-51.

编辑 曾彦慧

猜你喜欢
思政课职业院校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