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0-04-13 09:36张晓敏杨雅娴宗源林鸣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切牙种植体螺钉

张晓敏,杨雅娴,宗源,林鸣

(1.漯河市中心医院 口腔科,河南 漯河 462000;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口腔科,河南 郑州 450000;3.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 口腔科,河南 漯河 4620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20~32岁,平均(25.98±3.48)岁。研究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18~35岁,平均(26.42±4.1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安氏分类法中安氏Ⅱ类1分类错标准[2];(2)既往无口腔部外伤史、正畸史;(3)无进展性、慢性牙周炎;(4)牙列无缺失,无畸形牙、融合牙、多生牙。排除标准:(1)颌骨畸形者;(2)颌骨内囊肿者;(3)肝肾功能异常者;(4)口颌部、颜面部发育异常;(5)认知障碍者;(6)有贫血、出血倾向等血液性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两组均行常规矫正前检查,拔除第一前磨牙,视牙列情况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均使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使用0.41 mm镍钛圆丝与0.48 mm×0.64 mm热激活镍钛方丝进行牙列整平,使用0.64 mm×0.48 mm不锈钢方丝关闭牙间隙。

1.3.1对照组 采用口外弓支抗治疗,于上颌第一与第二磨牙处带环,移动尖牙向后就位,不锈钢丝加长牵引钩,链状橡皮圈连接第二磨牙带环,加力(70~100 g)收牙,行滑动法向后关闭患者拔牙间隙。

1.3.2研究组 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于牙列排齐前,在患者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第二前磨牙之间颊侧,并确保附于龈上、紧邻且平行于牙根,植入微螺钉种植体。微螺钉直径1.6 mm,上颌钉长度11 mm,骨内钉长度9 mm。在牙齿排列整齐后,使用不锈钢丝加长牵引钩,链状橡皮圈连接微螺钉种植体,加力(100~150 g)收前牙,重新建立前牙正常覆、完全关闭拔牙间隙后,取出微种植体。

1.4 疗效判定标准上颌前牙前突、下颌后缩等症状消失,咬合恢复正常,头影测量指标正常为显效;上述症状、咬合、头影测量指标均有改善为有效;上述症状、咬合、头影测量指标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牙齿指标变化情况,包括上中切牙切缘至NA连线垂直距离(U1-NA)、上中切牙长轴与SN平面夹角(U1-SN)、Apg线至上中切牙切缘的垂直距离(Apg-U1)。(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研究组显效28例,有效13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8例。研究组总有效率97.62%(41/42)高于对照组80.95%(3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8,P=0.014)。

2.2 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牙齿指标变化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U1-NA、U1-SN、Apg-U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U1-NA、U1-SN、Apg-U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牙齿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注:U1-NA—上中切牙切缘至NA连线垂直距离;U1-SN—上中切牙长轴与SN平面夹角;Apg-U1—Apg线至上中切牙切缘的垂直距离。

2.3 并发症研究组牙龈肿痛1例,无支抗脱落,无感染;对照组牙龈肿痛6例,支抗脱落2例,感染1例。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38%(1/42)]低于对照组[21.43%(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2,P=0.018)。

3 讨论

猜你喜欢
切牙种植体螺钉
两段式拉力螺钉和AO 拉力螺钉加压性能和加压后钉道损伤程度比较
上颌阻生尖牙牵引治疗后邻近切牙牙根吸收情况的研究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