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0-04-13 09:36孙倩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右心室阿托肺动脉

孙倩

(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一般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病情发展缓慢,但病情严重者可逐渐出现肺实质损伤,导致肺功能障碍,最终影响肺部气体交换功能,诱发右心室重塑等心脏并发症[1-2],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高压氧疗、抗感染、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但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效果不佳。有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具有独特优势[2]。本文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3—5月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所有患者符合COPD诊断标准[3],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70%,肺动脉收缩压>36 mm Hg,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室心肌扩张,局部室壁变形,内腔扩大。排除标准:(1)存在本研究所用药物禁忌证;(2)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按随机数表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为(56.5±3.3)岁,病程为(6.5±3.1)a;B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57.2±4.4)岁,病程为(5.7±2.3)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吸氧、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等。A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30047)口服治疗,每次20 mg,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

1.3 评价标准(1)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制定的呼吸困难评估表判断患者呼吸功能并进行分级,最后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具体标准:经药物治疗后,患者呼吸等级至少下降2个等级或者评估为0级,在此基础上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经药物治疗后,患者呼吸等级至少下降1个等级,在此基础上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为有效;其余情况标记为无效[3-4]。将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2)抽取晨间空腹静脉血,检测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内毒素(endotoxin,ET)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3)采用肺功能仪测量治疗前后FEV1和FVC水平。(4)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治疗前后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ameter,LVI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tricuspid regurgitation velocity,TRVmax)、右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e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变化情况。

2 结果

2.1 症状改善效果A组患者显效25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6.0%(48/50);B组显效18例,有效24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84.0%(42/50)。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炎症因子A组患者治疗后CRP、ET、IL-6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CRP—C反应蛋白;ET—内毒素;IL-6—白细胞介素-6。

2.3 肺功能A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4 右心室重塑A组患者治疗后LVID、LVPW、TRVmax、RVEF水平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A组治疗后比较,bP<0.05;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右心室重塑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LVID—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PW—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TRVmax—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RVEF—右室射血分数。

3 讨论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主要通过高压吸氧、抗炎、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以改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4]。有研究显示,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对于提高肺功能也有明显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FEV1和FVC水平的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证实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ET、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阿托伐他汀可较好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血管损伤。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LVID、LVPW、TRVmax、RVEF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阿托伐他汀在扭转右心室重塑方面的作用,虽然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钙拮抗作用重建血管活性因子,但该药物具体作用机制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心肺功能。

猜你喜欢
右心室阿托肺动脉
无创影像学方法评估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研究进展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表现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环缩术后Ⅱ期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