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蜂箱技术及其在防治草莓灰霉病上的应用

2020-04-15 09:15陈明远齐长红韩立红陈加和于静湜陈永利
蔬菜 2020年4期
关键词:垫片灰霉病蜂箱

陈明远,齐长红,韩立红,陈加和,于静湜,祝 宁,陈永利

(北京市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作为北京市草莓的主产区,2015—2018年日光温室草莓种植数量稳定在5 300栋以上,已经形成了以草莓生产为中心的“草莓产业链”和“草莓文化”。草莓灰霉病为草莓的主要病害之一,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其以冬春季发生最普遍,一般发病率20%~40%,产量损失8%~20%,严重时病株达80%,产量损失达50%,最严重时可达100%[1-4]。草莓灰霉病主要为害花、叶和果实,也侵害叶片和叶柄。保护地栽培比露地栽培的草莓发病早且重,灌水过多、地膜上积水、种植密度过大、生长过于繁茂等条件下,易导致草莓灰霉病严重发生[5-7]。过多的化学农药使用增加了草莓灰霉病的抗药性,还造成环境污染,易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因此,如何更好地防治草莓灰霉病,并在控制病害的同时保护生态,是昌平草莓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根据蜜蜂采花粉的原理,对传统的蜂箱进行改进,使蜜蜂完成授粉的同时还能起到防止病害发生的作用。

1 改良蜂箱技术

1.1 技术原理

1.1.1 蜜蜂授粉的优劣势

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蜜蜂以采集花粉及酿造蜂蜜为生。蜜蜂辅助授粉具有省工、省力、高效、无公害等优势,是常见的绿色防控技术之一。蜜蜂为取得食物不停地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酿蜜;当蜜蜂在花间采花粉时,会掉落一些花粉到花柱头上。因此,常造成植物的异花传粉,使其成为农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

草莓灰霉病主要从始花期开始发病,病菌优先侵染花朵,侵染花后暂时潜伏不显症,等到结果期时才开始显症,造成僵果,果实腐烂,严重者生满灰霉。花期病菌的蔓延除了通过水流和空气传播,主要由于设施内用于授粉的蜜蜂在采蜜时,携粉足(后足)在携带花粉的同时,也携带了大量病菌,造成灰霉病菌在全棚传播。

1.1.2 芽孢杆菌防病的优劣势

枯草芽孢杆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代谢分泌细菌素,有效地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或溶解病原菌,其分泌的酶类(几丁质酶抗菌蛋白)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以致杀死病原菌;并通过空间和营养成分的争夺,达到对致病菌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同时提高农作物抗病能力[8-9]。枯草芽孢杆菌可在病原菌的菌丝上伴随生长,分解消耗病原菌,以致病原菌菌丝发生断裂,防止致病菌进一步侵染植株。枯草芽孢杆菌属于生物源农药,光照中的紫外线和温室内的高温都可以造成芽孢杆菌死亡,影响防治效果。

1.1.3 二者结合的改进思路

在实际生产中,通过技术改良对蜂箱进行简单的改造,利用蜜蜂访花的特点,使蜜蜂在访花的同时传播枯草芽孢杆菌,降低蜜蜂对灰霉病菌的传播,减少草莓灰霉病的发病率,提高草莓植株的抗性,增加草莓的产量和品质。由于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有益菌,不会对蜜蜂造成伤害,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1.2 技术改良

改良蜂箱(图1)主体为巢框组成的长方体箱体,巢框包括上梁、下梁和侧条;上梁位于箱体的顶部,用来悬挂巢脾;下梁位于箱体的底部;侧条设置在上梁和下梁之间;上梁、下梁和侧条的外侧覆盖有盖板,从而形成密闭的箱体结构;在箱体的下部设置有巢门,用以供蜜蜂出入和箱体内外的空气交换;巢脾有多个,均悬挂在上梁上;改良垫片(图2)呈类似“L”形,包括水平板和竖直板,水平板能插入巢门内,水平板和竖直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或直角。

通过在箱体的巢门位置增加改良垫,在改良垫片上撒上枯草芽孢杆菌,蜜蜂在进出蜂箱时经过改良垫片,使蜂足粘满枯草芽孢杆菌,从而可以在授粉的同时传播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了灰霉菌的传播和草莓的侵染。

2 应用效果测验

2.1 蜂箱摆放

在草莓始花期放入蜂箱用于授粉,通常在10月中下旬,草莓开花前1~2 d放入。蜂箱摆放以温室自东至西40 m处为宜;巢门面向东北角,与此同时保持巢门与草莓花朵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立体栽培的草莓,蜂箱要用支架架起),以便充分利用蜜蜂的趋光性及花瓣刺激诱导作用,使蜜蜂早出、多出。注意蜂箱刚搬入温室内要先静止30 min,待蜜蜂安静后再打开巢门。蜂箱一旦定位,就不能来回搬动变换位置,否则蜜蜂将找不到家门而冻死在巢外。除了喷施杀虫剂外,平时尽量不要挪动蜂箱。

2.2 菌剂施用

蜂箱放置好后,在改良垫片上撒好枯草芽孢杆菌后,将改良垫片插入箱体的巢门中,随后按照一般方式进行设施大棚的管理即可。在插入添加了枯草芽孢杆菌的改良垫片时需要注意,要在傍晚蜜蜂回巢后或清早棉被未卷起蜜蜂出巢访花前进行,需要较黑暗的环境,以免造成蜜蜂受惊蜇人。在棚室需要喷施化学农药时要把蜂箱小心搬出,待残效期过后再把蜂箱搬进,以免蜜蜂伤亡。

操作原理:将改良垫片通过箱体的巢门插入蜂箱,竖直板的通孔正好与箱体的巢门相对应,提供了蜜蜂进出蜂箱的通道。蜜蜂每次从蜂巢外出时,都要经过布满枯草芽孢杆菌的改良垫片,从而使得蜜蜂的携粉足上粘上枯草芽孢杆菌,在蜜蜂落在草莓花上时,即可将携粉足上携带的枯草芽孢杆菌散落到草莓植株上,从而起到传播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当改良垫片上的枯草芽孢杆菌的量不足时,可以拉出改良垫片,清理掉上面的杂质残渣后,重新铺上新的枯草芽孢杆菌即可。

2.3 效果对比

在昌平区常见的长50 m、宽8 m,种植草莓种苗4 800株,株距20 cm,供试品种为红颜草莓的日光温室中,使用具有改良垫片的蜂箱与使用普通蜂箱的对照棚进行比较。在草莓花期和结果期调查草莓灰霉病发病情况,对草莓果实糖度和维生素C的含量进行测量,并测定产量。

由表1可知,通过比较使用改良蜂箱技术,草莓始花期灰霉病发病率比普通蜂箱降低25%,成熟后果实发病率降低31%;使用改良蜂箱技术的草莓僵果较少,果实个大饱满,平均糖度为13度,比普通蜂箱草莓平均糖度增加了18%;维生素C含量为1 415 mg/kg,与普通蜂箱草莓的835.5 mg/kg相比,维生素C的含量增加了36%;可见草莓品质有了明显的提升。使用改良蜂箱技术后草莓的产量也有了较大的提升,每棚增产325 kg,比普通蜂箱草莓增产21%。由于有蜜蜂携带药粉,节省了人工喷施枯草芽孢杆菌的费用:100元/(人·次)×2人×6次=1 200元,降低了发病率,节省了为防治草莓灰霉病使用的化学农药费用约600元,同时减少了用药次数,对生态环境友好。

表1 改良蜂箱和普通蜂箱对草莓的影响

3 小结

经过比较可以看出,使用改良蜂箱技术的草莓植株抗性较强,发病率低,病株较少,果实品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提高草莓产量的同时,还能减少喷药的人工费用和化学农药费用。该技术模式适用于蜜蜂授粉的作物种植上,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安全性测试,检测所用的生物菌剂是否对蜜蜂有害。

改良蜂箱技术具有比较新的生物防治理念,在授粉的同时达到生物防治施药的目的,且有降低草莓灰霉病的发病率,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作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在生产中适合推广示范使用。

猜你喜欢
垫片灰霉病蜂箱
柔性石墨金属齿形垫和缠绕垫力学及密封性能试验对比研究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蜂箱的合理选择及注意事项
环保蜂箱设计
如何理解消防系统法兰垫片“遇热不致失效”要求?
不均匀预紧对螺栓法兰垫片接头密封性能的影响
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悬崖上的蜂箱
承载结构的垫片设计
如何防治草莓灰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