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养成研究

2020-04-17 12:49陈宏
教育传媒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短视频网络青少年

陈宏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相关调研,指出了当前青少年短视频行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借鉴“他山之石”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未成年学生形成正确信息媒介素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短视频;创作

一、当前青少年短视频行为现状

被网网住的人还是被人掌控的网?这是笔者上个世纪90年代在《软件》杂志上撰文提出的问题。时间过去了20多年,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得到空前发展的今天,这个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反而更加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7.59亿,占网民整体的88.8%。①有手机的用户多半会用短视频,短视频就像微信一样,是网民存在的一种方式,他们不光生产短视频、观看短视频,还在不断地分享短视频。2018年我国10到19岁的网民占比18.2%,从职业看,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4.8%。从整体情况看,初中、高中(包括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62.8%,其中,初中学历网民占比为37.7%。②2019年下半年學生网民估计在此基础上还会有大幅增加。

而另一份由官方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显示,当代青少年网民的触网年龄愈发提前,约有超过六成的青少年触网年龄在6-10岁,24%的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长达到2-4小时,有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③

人类创造了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又反过来改变了人类的行为习惯,被称为网与人“共同进化”。数量庞大的个人创作发布,内容具有很强的不可控性,各种虚假、夸张、色情、暴力的内容大量涌现。青少年尤其是在校中小学生们被裹挟于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信息之中。在互联网技术和5G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从源头形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关切。

短视频堵不如疏。在大家普遍议论的提高进入门槛、完善监管机制之外,还要思考一个问题:对于参与短视频内容发布的广大青少年,如何正面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积极向上的网络视频风气;如何指导青少年拍出饱含正能量的短视频,这个课题研究迫在眉睫。

二、对相关学校的实际调研

在应邀参加中国科协影视协会第三届深圳(国际)科技影视周论坛后,结合中国教育电视台近期的宣传报道工作,笔者对北京和上海地区的几所中小学开展了调研。

据了解,两个地区大部分中学都开设了视频教学课程,学生们对视频制作和传播的态度很积极。但就全国的总体情况甚至包括北京、上海的部分学校来看,目前对中小学生视频制作缺少相关引导,多是自娱自乐的形式,缺乏统一的整合分类和内容筛选。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有学生电影节,己办13届,由高中生自行拍摄、自行组织,曾获得好莱坞导演的赞誉。学生作品在各种影展中屡获殊荣。

北师大二附中在科技节和艺术节期间举办视频制作比赛。学校自主开设选修课程,不少学生都具有制作视频的能力,所拍摄的短视频大多与班级生活有关,科普类的很少。学生拍摄视频的工具主要是DV和相应的视频制作软件。

北京市海淀区外国语实验学校有专门的信息中心给孩子提供专业技术指导;所拍摄的短视频既有课堂展示、班级活动、军训、成人仪式等,也有科普内容,比如中科院植物学研究等;学生拍摄视频的主要工具有DV、数码相机等。学生们创作的小视频主要通过校园公众号或者是微信朋友圈发送。

上海同济一附中在学生们需要制作内容更高要求的视频时,诸如微电影之类,会邀请社会影视技术团队前来指导。拍摄设备方面日常多以手机随手拍、可立拍为主,也有使用专业摄像机,更有学生已经会使用航拍器。剪辑软件主要有校园多媒体中心自备软件、剪辑软件App,例如小影、微秀等,专业一点的还有会使用final cut(视频非线编辑软件)等等。在传播方面呈现了一个百花齐放的状态,像学校网站、个人空间、班级空间、门户网站、类似于抖音、快手之类的平台等等都成为了传播渠道。上海地区还会针对影视教育成果专门举办一些比赛,其中像曹杨中学有校园放映礼堂作为青少年影视教育基地,每个学期学生们都要观摩一至两部科普或其他正能量电影,并组织影评。

所调查的上海各学校将视频制作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来抓。同济一附中有自己的创新工作实验室、多媒体中心,针对课程内容还编写了校编教材,对负责视频技术的老师进行专业培训。曹杨中学有专门的“菁影空间”现代传媒演播中心,包括演播室实景区、虚拟区、视频源及直播画面监视区、编播操作区等,具有视频直播、录播、转播等功能,校园广播台小组进行自主管理,还配备了4位专业的技术老师。校园电视台已是学生们展示视频创作的一个直接渠道。而卢湾小学的视频剪辑课也很有自己的特色,他们已经把视频剪辑课纳入了编程系列课程之中,在安排了专业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还有家长志愿者、教师志愿者予以辅助,社团、兴趣班也设置为混龄模式,孩子们以大带小互相取经。

但是,就整体情况来看,全国能够达到北京和上海教育水准的地区还相对较少,很多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可能连这类兴趣班和学习小组都没有,师生们几乎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了应试教育中。

三、国外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情况一瞥

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注意到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美国是最早对中小学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国家。1985年美国政府在《2061计划》中规定中小学生应获得的12大类基本科学知识,其中就涉及到了信息教育的内容。1994年制定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要求学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及信息检索、收集、组织、处理都要达到相当高的水准。

根据教育部资深留学专家莫单玉老师介绍,目前美国很多中学都在信息素质教育的延伸下开设了视频制作课程。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科普菲亚学校、路易斯安那州的德沙拉高中、亚利桑那州的雷鸟中学和内华达州的景山基督学校等著名中学都开设有相关的视频制作课,学生以手机或者手持小DV拍摄为主,常用Final Cut Pro、iMovie作为剪辑工具,更专业的则使用EDIUS、PR和AE三款功能更强、难度更大的剪辑工具。

自20世纪80年代起,信息与通信技术便成为英国中小学专门的课程,并在英国中小学教学中得到普及和重视。1998年,英国全面启动国家学习信息系统,信息与通信技术课程成为英国5-16岁儿童的义务教育课程之一,覆盖小学至初中的4个学段。课程内容大体分为两大类:1.信息与通信技术工具类,包括文字处理、图像处理、声音处理等;2.信息资源类,包括搜索、分析、整理等。

据在英国伦敦拉夫堡大学的一位中国访问学者介绍,伦敦部分中学的计算机课基于对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视,衍生了利用声音和图像制作视频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修。该课程对内容没有限制,但均需独立完成作业。

在亚洲,日本是最早重视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国家,早在1985年就提出了信息教育的必要性。从小学到高中都开设有信息技术相关课程,而日本动漫影视业的發展,也为学生从小学习视频拍摄奠定了基础。

四、培养未成年学生形成正确信息素养的相关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随着短视频的崛起,学生们在视频创作方面有热情、有兴趣、有创作表达的欲望,特别是科普题材类视频创作,由于更具体、更能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因而更受学生们青睐!而另一方面,虽然学校自身已经尽可能的为学生们做了不少努力,但在视频制作上还是缺乏一定的系统引领。西方发达国家显然走在了我们前面。

我国在2016年3月便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对“十三五”期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实现跨越提升做出了总体部署。中国科协早在2010年便开始举办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鼓励广大青少年探索科学世界、体验媒介技术、展示实践成果。还有一些影视节展也涉及到了校园视频创作。但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作品的点击率、推广的成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们的作品大多拍摄粗糙、手法传统、缺乏趣味性;而他们在生活中频繁上传网络的视频,所表现出来的却是娱乐性、趣味性较强、思想性、知识性较差。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为培养未成年学生正确的信息素养,造就网络社会合格公民,结合调研我们提出以下建议:视频制作教育特别是科普类视频制作教育应在全国中小学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并配以以下激励和促进举措:

(一)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将视频制作技能作为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一种个性特长,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中。

(二)与学校一线课程紧密衔接。从课程出发,鼓励学生多以视频的方式表达。

(三)编写全国教材。国家自上而下组织编写专门针对视频制作学习的相关教材。

(四)注重师资培训。配备专业教师并定期进行系统化培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五)设置相关基金和奖项制度。设立多种类型和各种级别的中小学生视频制作基金和奖项,激发青少年正能量短视频作品的创作激情。

(六)对标科技前沿。随着VR、AR、人脸识别、动作捕捉等新视频技术的应用,尽快普及校园视频科技创作教育,用最新科技制作技艺展现科普知识和人类生活。

高雅艺术要进课堂,传统戏曲要进课堂,书法艺术要进课堂,视频制作特别是科普视频教育也要进课堂。因为后者也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少年成长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和素养。

注释:

①《CNNIC:2019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网,http://www.199it.com/archives/931033.html,2019年9月1日。

②赵思强:《看懂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就能看懂内容产业的这半年》,新浪网,http://tech.sina.com.cn/csj/2018-08-22/doc-ihhzsnea7823545.shtml,2018年8月22日。

③《〈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发布》,央广网,http://tech.cnr.cn/techgd/20180531/t20180531_524253869.shtml,2018年5月31日。

(作者系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

【特约编辑:吴婧;责任编辑:陈小希】

猜你喜欢
短视频网络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