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药学人才培养研究

2020-04-20 02:49顾文亮马世堂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药学发文期刊

顾文亮,丁 寒,马世堂*,俞 浩

(1.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2.安徽理工大学,安徽 淮南 232001)

现代医学科技的进步为医药行业、临床医学和医药教育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1],然而,由于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我国仍普遍使用中医药。此外,由于屠呦呦教授在青蒿素治疗方面的卓越成就,并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因此,中药在全球医学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西方社会早年并不接受中医的知识,值得庆幸的是,我国一直支持中药的发展,2008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科学技术重大项目“重点新药研制项目”,中药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2-3]。同时,中药在2019年新冠肺炎的防疫和治疗工作中取得了不可替代的位置。我国致力于发展中药学相关专业,开展更深层次的科学研究,因此选取2010-2020年的中药学人才培养相关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来评价近10年该领域的发展和趋势。

文献计量学是对期刊出版物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评价或总结某一领域研究成果的发展历程,也可以预测该领域的发展趋势[4]。传统地,被引率是评价一篇文章质量的重要指标,关键词是研究热点的体现[5]。为了对中药学人才培养的文章进行多维分析,有必要对文章的被引率、年发文量、关键词等进行分析。在这里,citespace是一个专注于可视化和分析科学文献中的趋势和模式的软件[6]。本文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引导该领域研究者进入不活跃的专题领域,为读者提供深入而有价值的信息。

1 文献来源

以中国知网作为数据来源,搜集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以“中药学”和“人才培养”为主题词的文献,并通过阅读全文,排除非中药学人才培养的文献,共得到341篇有效文献。

2 中药学人才培养文献分布

2.1 时空分布

2010-2020年,发表在国内期刊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文献共341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由图1A可知,该领域的增长速度具有阶段性特征,2010-2011年为初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由于专家学者较少,研究能力较弱,主要涉及新的社会需求下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面,因此文献产出不高。进入2012年以后,由于学校扩招,大批的研究生涌入高校,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研究中药学研究生教育问题,截至2017年,2018年的文献产出有所下降,是由于有关中药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已经达到饱和,通过2018年产出的文献可以看出,关于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文章为0篇,更多的是关于专业教师的素质提升,与此同时,2017年中国正式进入新时代,2018-2020年的文献主要研究新时代背景下中药学人才培养这一主题。

图1B从左到右的依次是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42篇(12.3%)、中医教育22篇(6.4%)、药学教育18篇(5.3%)、卫生职业教育18篇(5.3%)、中医药管理杂志14篇(4.1%)、中国民族民间医药10篇(2.9%)、教育现代化9篇(2.8%)、教育教学论坛8篇(2.3%)、广东化工6篇(1.8%)、安徽医药6篇(1.8%)。10本杂志中,医药类杂志占比70%,教育类杂志占比60%,由此可见,作者更愿意把该类文章刊登在医药教育类杂志。

图1 发文量(A)分布和文献来源期刊前十(B)统计Fig.1 Distribution of published paper quantity (A) and literature sources(B) of the top 10 journals

2.2 机构分布

为统计发文作者机构的情况,文章列举了发文量较多的作者及其单位,由表1可知,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单位全都为高校,其中大学为8所,学院为2所,表明该领域发文作者大多为高校作者,且大多数论文都发表在高校期刊上。同时,排名前6的都是中医药大学,其中5例位于发达城市,表明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人才培养研究人数较多,更容易产出文章。同时,排名前10作者在高校期刊上共发表47篇,而在其他期刊上只发表19篇。但是从发文期刊上看(图1B),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其他期刊)的发文量占比很高,通过查看这10位作者的发表文献来源期刊,发现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并不情愿刊登他们的文章,这些作者更愿意发表在中医教育、药学教育这样高校主办的期刊上。

表1 发文量前10作者单位分布Table 1 Authors distribution of the top 10 journals

2.3 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

为了更直观反映我国中药学人才培养的核心领域和发展趋势,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2010-2020年该领域研究的高频关键词的共现图(图2),可以看出,“中药学”“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这些关键词在中药学人才培养领域中关注度较高。如表2所示,“中药学”的中心性为0.54,“中药学专业”的中心性为0.42,“中药学”“中药学专业”的频率分别为120和32,“人才培养”的中心性为0.46,“人才培养”“培养模式”的频率分别为59和9,“教学改革”的频率为36,中心性为0.28,表明中药学人才培养的探究在中药学科发展过程中的研究中心为“中药学”“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

图2 关键词共现图Fig.2 Network of co-keyword of relevant research

表2 频次大于3的关键词Table 2 Keywords with frequency more than 3

3 结语

以中药学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领域文献的时间、作者和机构分布。中药学人才培养发文量较少,表明该主题的研究较少,集中度不高,关联不够紧密。该领域发文量总体趋势呈现逐年增多的态势,该领域的领军人才主要分布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机构,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中药学人才培养、中药学教学改革和中药学培养模式等方面。

该领域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展示了研究现状和趋势,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高校、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研究者更关心中药的医学分析、中医的技能培养[7-8],忽视了直接从人才培养角度来发文。当前,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应在新时代下,应该充分考虑中药专业的服务对象,提高研究主题与人才培养的共现频率,丰富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增加研究主题之间的联系。

猜你喜欢
中药学发文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中药房药师如何开展优质中药学服务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期刊审稿进度表
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介绍
中药学专业药事管理学多样化授课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