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针法联合飞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根性痛46例*

2020-04-20 10:31王权亮王新义
中医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针法腰痛腰椎间盘

王权亮,王新义,梁 爽

(1.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颈肩腰腿痛科,河南 郑州 450004;2.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纤维环在外力的作用下部分或全部破裂,突出的髓核及软骨终板刺激压迫到邻近神经根,继而引发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疾病[1]。LDH在我国发病率约为7.62%[2],且呈现逐年上升及年轻化趋势[3-4],已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临床上LDH的治疗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能解决患者的疼痛、麻木等不适症状,但是危险性较大,且较容易复发;非手术以西药物治疗为主,所使用的药物多为消炎、镇痛类,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药物副作用较大,且疗效不确定。针刺因其适应症广泛、安全性高等优势,已被广大患者所认可。同时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突出疗效也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2018年6月—2019年1月,笔者采用搓针法联合飞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根性痛46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省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住院及门诊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22~65岁,平均(43.2±11.6)岁;病程2~18 年,平均(6.8±2.4)年。对照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 24~63岁,平均( 44.3±11.7)岁;病程2~19年,平均(6.5±2.6)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1]的相关标准。①以一侧腰部及下肢疼痛、麻木为主要症状,局部压痛明显,可沿坐骨神经放射,腰部活动受限,可见肌肉萎缩、肌力减退、感觉及腱反射减弱;②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③腰椎影像学检查示椎间盘突出。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属气滞血瘀证,症见腰痛如刺,腰部疼痛,酸麻,痛连臀腿,日轻夜重,痛处固定,手足不温,舌质暗紫,苔多薄白。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患者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及血液系统疾病或影响疗效判定的疾病;④最近3个月未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⑤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巨大型、中央型、游离型、嵌顿型腰椎间盘突出,出现马尾综合征或足下垂等,或合并椎管狭窄、椎体滑脱等需要绝对手术治疗者;②有腰部手术史者或有陈旧性腰部损伤史者;③有精神障碍,不具备自主能力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手法治疗,主穴:L2~L5华佗夹脊穴(双侧)、肾俞(双侧)、命门、大肠俞(双侧)、委中(患侧)、阳陵泉(患侧)、承山(患侧)等。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四肢自然伸直,使用直径为0.35 mm,长度为50 mm或直径为0.35 mm,长度为25 mm的一次性针灸针(由无锡佳键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94152),进针后采用提插、捻转的行针手法,频率60~90次/min,捻转角度180°左右,得气后留针30 min,并配合神灯照射,留针30 min。1 d 1次。

治疗组采用搓飞手法刺激坐骨神经干,取穴:患侧加取环跳穴,余同对照组。操作方法:直径为0.35 mm,长度为75 mm的一次性针灸针(由无锡佳键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184558)直刺50~75 mm,进针后采上下提插使之得气,然后在下插过程中用拇指与食指相对捏持针柄,一搓一放,搓时拇指与食指内屈,使针顺转,顺时针方向捻转针柄约 720°,直至针体滞动,然后放时使拇、食指外伸,搓动针柄,使针逆转,这时手指放开时,其针颤动有如飞鸟展翅,即可使患者产生沿坐骨神经支配区向下放射走行的强烈麻电感,然后将针即刻上提针体至皮下,在针刺过程中,应避免粗暴进针和大幅度捣刺,以免损伤局部血管和神经等,然后重复上述手法2~3次,然后出针。1 d 1次。

两组均以治疗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 d,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及方法

5.1 视觉模拟评分法

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进行评分。腰痛VAS评分得分越高说明腰痛程度越严重,通过治疗前后腰痛VAS分值变化来评定患者的腰部疼痛情况。

5.2 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M-JOA)

M-JOA疗效统计项目均采用4级评分法,并且由小到大分别记为0~3分,总分为30分。其中主观症状(6分):包括腰腿痛程度及麻木程度2个项目;客观体征(12分):包括椎旁压痛程度、肌力(屈伸拇肌)、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放射痛部位4个项目;日常生活工作能力(12分):包括弯腰及提重物、行走距离或时间、每天卧床时间、工作能力4个项目。病情程度分级:轻度者总分≤10分,10<中度者总分≤20分,20<重度者总分≤30分。评分越高,病情越重,治疗前后各评定记录一次,前后积分对比作为判断疗效的依据[6]。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定法。治愈:无症状(腰腿痛等),Lasegue试验超过85 °,可恢复正常工作。显效:症状(腰腿痛等)大部分消失,Lasegue试验近 70 °,能胜任大多数工作。有效:症状(腰腿痛等)少部分消失,Lasegue 试验优于疗前,但仍存在限制,仅能胜任少部分工作。无效:症状、体征皆无减轻,完全无法工作。有效率为(痊愈+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9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根性痛患者 疗效对比 例

8.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根性痛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8.3 两组治疗前后M-JOA评分对比

见表3。

表3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根性痛患者治疗前后M-JOA评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9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坐骨神经痛称为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又称根性坐骨神经痛,是由于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后导致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引起神经根的充血水肿。各种炎性介质释放,刺激神经根产生炎症,表现为沿受累的坐骨神经分布的根性腿部疼痛。常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外侧、胭窝、小腿后外侧及足部放射,同时也可出现下肢神经功能障碍[7]。研究[8]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导致的坐骨神经痛在临床中是所有的坐骨神经痛中最典型和常见的类型。根据其临床特征可归属于中医学“腰脊痛”“痹证”的范畴。《杂病源流犀烛·腰痛病源流》记载:“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或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可见其病机多为不通则通,不荣则痛。

针刺疗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坐骨神经痛疗效确切,为目前中医学治疗该病症常用的方法[9]。针刺手法作为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10]。现代研究[11-13]也表明:在针刺治疗过程中是否施术针刺手法,施术何种补泻手法及手法刺激的强弱可产生不同的针刺效应。得气与否及气至的速迟可直接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正如《标幽赋》记载中:“气速至而速效, 气迟至而不治。”有学者[14]认为:经气在运行时,能量和信息的传递呈现递减,即加快得气的速度即可提高治疗效果。搓针法、飞针法做为临床常用的行针手法可提高针刺效应。“搓法”又称指搓、紧捻法,首见于元代的《针经指南》,被认为是下针十四法中的一法。《针灸聚英》中“按定气血病人呼, 重搓数十把针扶, 战提摇起向上使, 气自流行病自无”提出了搓针后复合手法的使用。《金针赋》提出“搓则去病”的作用。《医宗金鉴·刺法心法要诀》中“搓针者, 凡进、退、搓、捻皆催其气至以泻邪气也”提出搓针可用来催气及泻邪气;“飞法”首见于《神应经·补泻手法》曰:“食指连搓三下, 谓之飞。”《医学入门》提到的“努法”与现代的“飞法”类同。《陆瘦燕朱汝功论刺灸》[15]认为“飞法”具有催气、守气的作用。根据现代研究[16]得出的捻转法所产生的能量在人体经络物质中的传递效果较提插法好。故临床上采用大幅度、快频率的搓针法联合飞针法两种行针手法以起到催气、行气作用,加速针感的传导速度从而加快得气的速度。

环跳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为治疗痹症、痿症的重要穴位。《针灸甲乙经》中载:“腰胁相引痛急,髀筋瘈胫,肱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环跳主之。”环跳能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与其解剖位置也有关。环跳穴位于臀大肌、梨状肌深部正当坐骨神经。研究显示:刺激环跳穴可使神经痛大鼠的痛阈提高[17],针刺环跳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18]。另有实验结果表明:深刺环跳穴,即触及坐骨神经神经干,可激活PI-3K-AKT的信号通路,引发的神经冲动,抑制坐骨神经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修复,加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19-20]。针刺对环跳的刺激可导致应激反应,使神经根鞘膜“逃避”[21],局部组织结构发生微改变,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及乙酰胆碱,周围血管扩张,炎性物质释放减少,内源性镇痛物质增多,周围组织血液循环加快,有利于神经根水肿及无菌性炎症的消退,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得以松解。针刺可直接刺激患病侧神经根鞘膜,激发神经冲动的传导,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并达到镇痛的目的[22-23],从而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常规针刺法与搓针法联合飞针法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但搓针法联合飞针法针刺环跳穴相对于常规针刺疗法疗效更佳。

猜你喜欢
针法腰痛腰椎间盘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