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肺俞穴、膈俞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30例*

2020-04-20 10:31
中医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俞穴稳定期阻塞性

焦 莉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肺病科,河南 郑州 45000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呈进行性发展。最新研究[1-2]显示:我国COPD患病人数达到9 990万,20岁及以上人群总发病率为8.6%,40岁以上为13.7%,60岁以上超过27.0%,男性发病率为11.9%,女性患病率为5.4%。COPD发病早期多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其后随病情逐渐出现焦虑、骨质疏松、营养不良、骨骼肌功能障碍等全身表现,导致患者生活能力受限,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病死率高,因反复急性加重,患者及其家庭经济负担重[3]。因此,如何减轻COPD患者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是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2018年9月—2019年9月,笔者采用针刺肺俞穴、膈俞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3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肺病科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5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53~75岁,平均(64.17±7.06)岁;病程3~30年,平均(9.27±6.41)年;合并有高血压病15例,低氧血症4例,肺心病6例,2型糖尿病2例。对照组29例,男21例,女8例;年龄52~75岁,平均(66.36±7.01)岁;病程4~21年,平均(9.62±4.39)年;合并有高血压病16例,低氧血症3例,肺心病5例,2型糖尿病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3]中的相关标准。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COPD稳定期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年龄18~75岁;③自愿接受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年龄>75岁或<18岁;②认知能力障碍,有精神疾病者;③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者;④合并有气胸、胸腔积液、肺栓塞者;⑤合并影响呼吸运动功能的神经肌肉疾病者;⑥合并肿瘤者;⑦合并器官功能衰竭者;⑧正在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由瑞典AstraZeneca AB公司生产,批号H20160447,320 μg∶9 μg/吸,60吸/支),1吸/次,2次/d,吸入;噻托溴铵粉雾剂(由中国正大天晴药业集团生产,国药准字H20060454,18 μg/粒),1粒/次,1次/d,吸入。基础疾病给予对症治疗。3个月观察期内每月定期回访1次,进行健康教育,通过教育与管理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COPD的认识和自身处理发作时的能力,更好地配合治疗和加强预防措施。健康教育内容包括:①注意保暖,避免受寒,避免感染;②注意饮食,加强营养,保持理想体重;③保证充足睡眠;④戒烟,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吸入;⑤了解赴医院就诊的时机,及时就诊;⑥掌握一般和某些特殊的治疗方法,督促患者坚持治疗;⑦定期为患者举行COPD知识讲座,了解COPD的症状、诊断、评估、治疗及病情监测等基础知识。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肺俞穴、膈俞穴的治疗方法。选穴:肺俞穴、膈俞穴。采用毫针进行针刺,进针后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中间每隔10 min行针1次。每日针刺1次,隔日治疗1次。

两组共治疗3个月后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

观察指标主要有临床症状与体征评分(包括咳嗽、咯痰、喘息、胸闷、气短等,每月观察记录1次)。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6min步行距离、合并急性加重次数、肺通气功能。

6 统计学方法

7 结 果

7.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积分对比

见表1。

表1 两组COPD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积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对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对比,△△P<0.01。

7.2 两组治疗前后CAT量表对比

见表2。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经Ridit分析,u=4.0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经Ridit分析,u=2.1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对比,经Ridit分析,u=2.6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 别例数时间轻微影响中等影响严重影响治疗组30治疗前8175治疗后2451对照组29治疗前6149治疗后14105

7.3 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对比

见表3。

组 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0350.65±71.23450.46±63.87∗∗##对照组29353.72±68.95395.27±70.36∗∗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7.4 两组治疗前后急性加重次数对比

见表4。

组 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01.15±1.250.31±0.28∗∗#对照组291.13±1.310.57±0.55∗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8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逐年增高,病死率呈上升趋势,患者经济负担重,严重影响其生活,目前的常规治疗措施难以有效阻止疾病进展。国内外对于COPD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针对COPD的诊治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药物治疗,如支气管舒张剂,常用的有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甲基黄嘌呤类,糖皮质激素,其他药物,如抗生素、祛痰药、抗氧化剂等;②氧疗;③机械通气治疗;④康复治疗[4-6];⑤外科治疗。但上述治疗中,常规药物治疗常用于缓解急性加重的严重程度,且部分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大,因此,如何减少COPD患者急性加重次数、提高生活质量成为稳定期COPD患者管理的重要问题。

针刺已成为治疗COPD的重要治法之一,多项研究发现:针刺疗法可改善肺功能、抑制炎性反应、提高生活质量[7-17]。膈俞穴、肺俞穴均为太阳膀胱经经穴,具有理气、平喘等功效。膈俞穴位于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故名“膈俞穴”。膈俞的主治范围甚广,一般治疗与心、肝、肺有关之血证、胸膈、胁肋病。膈俞下为肺脏,针感或灸感能走达胸膈、胁肋及上肢,具有利气、开胸膈的作用。肺俞穴与肺在脊髓节段的分布上是相一致的,被认为是一种受体或者化学感受器,兼具传递信息和转换能量的功能,通过经络等途径将外来的刺激信息传递到相关脏器。刘小云等[18]观察电针肺俞穴对COPD大鼠迷走神经放电的影响,发现电针肺俞穴可使COPD大鼠迷走神经放电增强,并促进肺局部ACh递质的释放。

COPD以咳嗽、咳痰、气喘等为主要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肺胀”“喘证”范畴。本研究显示: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提示针刺肺俞穴、膈俞穴能够改善者咳嗽、咳痰、喘息、胸闷等症状。6MWD主要用于评价患者的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还可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操作简便、实用、安全、费用低廉的特点,是对 COPD 病情的评估一种有效手段,本研究治疗组患者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肺俞穴、膈俞穴能够提高 COPD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CAT测试是评估COPD对患者健康影响程度的特异性量表之一,主要从患者日常生活、精神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来评估患者的整体状态,评分越高表示 COPD 症状越重,本研究提示从 CAT 评分方面说明针刺肺俞穴、膈俞穴能够减轻 COPD患者的疾病程度。急性加重次数是COPD患者住院及死亡的常见原因,反复急性加重可加速患者肺功能下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可改善急性加重次数(P<0.05)。在研究过程中,患者无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提示针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可以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俞穴稳定期阻塞性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肺康复护理应用在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中的效果及价值研究
308nm准分子光联合皮肤屏障修复剂治疗稳定期面部白癜风的疗效评价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拔罐治疗脂肪肝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