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Debt to Dickens”中的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分析

2020-04-21 07:03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315000
大众文艺 2020年7期
关键词:主位段落自然段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15000)

一、引言

主位结构与主位推进模式研究属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范畴。笔者查阅过去几十年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多数研究注重对理论的关注,不但有对理论的详细介绍,而且对理论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非常细化,但总体来看,将理论加以运用的实践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受到这一点的启发,结合“两步走”——即先整体再局部的研究步骤——欲展开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篇中的实例应用探究。进行语篇实例分析对功能语言学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一方面,用系统语言学的理论体系作为语篇分析的理论支撑,可以科学地指导分析活动,从而验证该理论的可实践性;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实践活动,可发现新规律,总结到理论体系中去推动其进一步发展。1936年赛珍珠(Pearl Buck)在美国时事及文化周刊《星期六评论》(The Saturday Review)上发表了一篇名为“A Debt to Dickens”的文章,该文语言难度适中,从主位推进模式看具有鲜明的特点,但从笔者所掌握的资料看,该文似还没有过这一方面的研究,故本文选择该语篇作为分析对象,试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主述位结构理论及主位推进模式角度进行语篇分析的探索。

二、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

1939年,捷克语言学家马泰休斯在其著《论功能句子观》(Mathesius,1939)中首次提到主述位结构理论。他主张从功能观出发对小句进行实义切分,并提出主位(表述出发点)、述位(表述核心)及连位的“三分法”。随后丹尼斯、弗巴斯、夸克和韩礼德等语言学家在马泰休斯的基础上继续修正、补充这一观点,其中,成就最为显著的是以韩礼德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功能语法派(李玉梅,2003)。1968年,韩礼德在《论英语的及物性和主位札记》(Halliday,1967,1968)中弃用了连位这一概念,重新定义了主位和述位,提出了“主位结构”这一说法。他还把主位分为单项主位(simple theme)、复项主位(multiple theme)和句项主位(clausal theme)。单项主位通常由单个名词、副词或介词词组体现;复项主位是指主位除了单项主位所含的成分外,还可能含有体现语篇意义和人际意义的成分;句项主位中充当主位成分的则是小句(黄衍,1985)。另一位走出小句层面,致力于语篇分析的语言学家是捷克学者丹内什(F.Danes),他相信“在连贯的语篇中,小句的主位、述位会发生种种联系和变化,并推动着语篇的连贯发展,即主位推进。随着各句主位逐步向前推进,整个语篇逐步展开,直至形成一个能表达完整意义的整体”(陈全献,2011:137)。由此他提出了“主位推进”(thematic progression)的概念,并总结了五种主位推进模式,即“简单线性推进程序、连贯主位类型、派生主位推进程序、分裂述位和跳跃主位的推进程序”(李玉梅,2003)。随后,国内学者徐盛桓、黄衍、胡壮麟等也对主位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并对英语中主位推进模式进行了归纳。笔者查阅文献后发现,虽然不同的语言学家分类名称和数量不尽相同,但都是在丹内什的五种主位推进模式的基础上或总结或发展的,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从实用性角度考虑,本文采用徐盛桓(1985)的四种主位推进模式:平行型的发展(即主位同一型)、延续型的发展、集中型的发展(即述位同一型)和交叉型的发展(李玉梅,2003)。

三、“A Debt to Dickens”的主述位结构及主位推进模式分析

(一)“A Debt to Dickens”主述位划分及主位类型统计

“A Debt to Dickens”(Buck,1936:11,20,25。以下称“赛文”)一文分为九个自然段,共计119个小句,约两千词。本文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从整体上把握赛文主位特点。根据徐盛桓的主述位划分标准,以及四种主位结构分类(韩礼德提出的单项主位、复项主位、句项主位三种基本主位类型,加上之后经过细分发展出的谓语化主位),经统计,全文情况如下:

表1

由表1可知全文单项主位占比例最大,达到全文总主位数量的一半以上,且绝大部分属于无标记主位,即主位与小句主语重叠;其次是复项主位,包括话语成分、交际成分和概念成分三大成分,其中and、but等结构成分使用频率最高。句项主位占比较少,而谓语化主位只有两个。在划分主位述位时,发现赛文频繁使用人称代词且绝大多数人称代词充当了小句的主位成分,整体呈现由“I→She→He→I→He”的变化趋势。从这些数据可知,赛文的整体阅读理解难度不大,话题分布平均而且结构清晰。初步分析主述位成分可知,文章大致内容是作者“I”在讲述小时候的自己——即居住在中国偏远农村的一个美国小女孩“She”——身上所发生的事情,而一位英国人“He”的出现对作者“I”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文章结尾作者表达了对“He”的感情。

(二)各段落中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

通过定量分析,了解赛文主位特点及语篇大致内容之后,现在对单个段落的主位推进模式运用进行分析。文章共有九个自然段,第5、6、7、8四个自然段语言风格与第2、3、4段相似,而第9自然段仅有3个小句,研究价值不大,为了使本文分析更加深入有效,本文仅选取赛文前四段做主位推进模式分析。前四段小句数量适中且在结构上极具代表性。其他自然段可以用相同手段进行语篇分析,但限于篇幅,本文不作具体分析。根据语篇分析惯例,下文各图中T表示主位,R表示述位,=表示两个部分发生语义上的重复或部分重复。

第一自然段主位推进模式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由图1可知,第一段的叙述焦点首先落在R1(“a certain debt”)上,开门见山告知读者本文将要讲述一笔债,随后句2至句6的主位均围绕R1展开,直到另一个叙述焦点R6(“an Englishman...a small American child”)出现,为读者说明这笔债是“我”这个美国小女孩欠一位英国人的。作为本段的最后一句,句9与句1构成主位同一的推进模式,同时与句6构成述位同一的推进模式,总结了第一段主要叙述重点。

第二自然段主位推进模式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由图2可知,该段落叙述焦点落在R1、R2与R7上。R1(“that child...in a remote Chinese countryside...”)先为读者设定叙述大背景——中国偏远农村,之后几乎所有小句都围绕这一述位设定的背景展开具体生活场景的描述;R2(“the Yangtse”)成为后三句的叙述线索,讲述了“she”在长江边的所见所历;从句7开始转变话题,R7(“small and alien”)指出自己其实与当地人格格不入,后面六小句紧接着围绕R7展开,详细叙述自己具体是如何被当地人对待以及反击的。本段最后两小句,采用交叉型主位推进模式,R12(“the youth...ran howling with terror”)一事在T13(“and thereafter”)得到概括,T12 (“so wicked”)在R13(“great wickedness”)经词性变化后在语义上得到重复。由此可见,后半段作者叙述重点始终落在自我身份认同这件事上。

第三自然段主位推进模式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该段落叙述焦点落在T1(“she”)以及R3(“wondered very much about her own folk...where...how...what...”)上。通过R3引出句8、句9和句10的主位,这三句均运用了延续型主位推进模式:T8(“very often”)对应R3中的“very much”,再次强调好奇程度之深,句9和句10分别以where和what做主位,以“she”的口吻连续发问重复了R3内容。

第四自然段主位推进模式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T1(“to this small,isolated creature”)用两个形容词总结前文两个自然段对“she”的描述,并以上义词“creature”替代前文频繁出现的“child”,运用了上义重复手段;接下来运用主位同一型继续展开关于“she”的叙述。值得注意的是,句6运用了延续型主位推进模式,T6(“then one day”)是由R1(“one day an extraordinary accident”)引出的,由图可知后半段叙述重心落在R6(“a long row of somber blue books”),之后的小句述位均围绕这一信息展开。

通过以上段内主位推进模式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段落叙述焦点,迅速抓到作者的写作重点;再从焦点出发,结合作者运用的各种主位推进模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经统计,以上四个自然段使用的主位推进模式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主位同一型、述位同一型、延续型、交叉型。尤其是主位同一型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其他三种模式,使多个段落呈现相同主位成分反复出现的特点,以放射状直观体现在主位推进模式图上。作者大量运用主位同一的推进模式,在主位上始终放置已知信息(“she”或“he”或“I”),通过述位不断引出新信息和新焦点,有利于读者迅速捕捉到重要信息。但是过量使用导致相同主位成分反复出现,难免会有语言过于单调,句式过于简单之嫌,如第八自然段中“I know English people.I love English people.I have grown up among them.I am used to them”连用四个“I”开头的简单句式,相似情况在文中还有很多。作者赛珍珠虽早年在中国长大,但她“精通英汉双语,深谙中西文化”(郭天骥,2018:46),这显然不是其正常的写作风格和水平,故笔者认为这是作者有意为之。此文叙述对象除了作者本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即狄更斯。笔者在搜集有关狄更斯作品资料后,发现他“常常运用一系列以相同的词或词组开头的平行结构来达到强化艺术效果的目的”,“重复也是狄更斯语言的一大特色”(叶大波,1985:28)。赛珍珠在该文结尾直接点明“He has made himself a part of me forever”来说明狄更斯对自己一生的影响之大,笔者推测赛氏为了使自己的文章更具说服力,特意在本文的写作风格上下了功夫,有意融入狄更斯的语言特色,向他致敬的同时该文本身也成为了结尾结论的直接论据,意在让读者在自己的文章中捕捉到狄更斯的影子。

(三)段落转接处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

分析段内的主位推进模式,有助于找出每个段落的信息分布特点,而完整的有效语篇是由多个段落构成的,不同段落的信息必须自然地完成对接和流动,才能使语篇具有逻辑性和可读性。所以接下来进行段落转接处(即段间)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赛文有九个自然段,共计八个转接处,各处主位推进模式运用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2

由表2可知,各转接处的主位推进模式与信息流动方式不尽相同,本文选取第四与第五段、第五与第六段两个转接处进行分析说明。(以下分析中P代表自然段)

第四段与第五段段间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如下:

(P4)She (T1)made off to a secret corner of the veranda into which only a small,agile child could squeeze,and opened the closely printed pages of an old edition,and discovered her playmates.(R1)

(P5)How can(T2)I make you know what that discovery was to that small,lonely child? (R2)

P5首句运用述位同一型主位推进模式将P4最后一小句中的“a small,agile child”发展为“that small,lonely child”,将“discovered her playmates”发展成“that discovery”,重复了上一段小句中的语义焦点,P4自然过渡到P5,首句特殊疑问句中包含前文信息,故显得不那么突兀。

第五段与第六段段间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如下:

(P5)I(T1) resolved to read straight through the row and then begin at the beginning once more and read straight through again.(R1)

(P6)This program(T2)I carried on consistently,over and over,for about ten years.(R2)

P6的第一个小句主位中以“This program”对R1描述的事件做了一个总结,运用了延续型主位推进模式,延续该焦点话题,并引出该话题的新信息R2,展开新一段落的新叙述。

四、结语

本文运用主位结构及主位推进模式理论,先从整体上把我握赛文主位特点及话题分布情况,再局部分析找出各段内叙述焦点,理清作者是如何运用不同的主位推进模式完成对焦点的展开式描述,并从作者运用的主位推进模式情况推敲出写作意图,最后说明段间是如何依靠主位推进模式完成信息流动的。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极有可能赛氏对狄更斯写作风格及语言特色的模仿导致了全篇具有鲜明的主位推进特点,这为读者提供了另一个角度来探究该语篇构建方式的目的以及作者内心真实的想法。笔者所提供的语篇分析方式,仅供语言学习者借鉴参考,也许不适用于所有的有效语篇,但笔者建议今后可以拿不同体裁和风格的语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把握每一个语篇的特征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使语篇分析这一手段真正实现其理论与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主位段落自然段
趣味•读写练 答案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秋天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美丽的秋天
主位理论与大学英语作文离题现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