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核心素养下的中小学扬琴教学

2020-04-22 05:59丁南
北方音乐 2020年2期
关键词:音乐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摘要】音乐教育教学对学生的音乐审美培养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音乐核心素养观点的提出为音乐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知识技能培养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中小学扬琴教学在新课改和核心素养下也应紧追其后,本文针对中小学扬琴教学进行分析,探讨中小学扬琴教学在核心素养下进行高效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音乐核心素养;扬琴教学;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1-0134-02

【本文著录格式】丁南.音乐核心素养下的中小学扬琴教学[J].北方音乐,2020,01(02):134-135.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提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三个方面六大要素,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强调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中小学扬琴教学是为高校输入民族音乐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的完善对培养新型的民族音乐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改和音乐核心素养下中小学扬琴教学也应立足科学性和人文性,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专业话化的提升才能推动扬琴艺术的发展。

一、现阶段中小学扬琴教学

扬琴作为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从波斯传入我国,经过几辈扬琴艺术家的改良探索形成我国一件必不可少的民族乐器。现阶段的中国扬琴教育可分为中小学的特长教育、高校的专业教育、师范教育,而中小学扬琴教学主要以兴趣特长教育为主,大多集中在学校开设的民乐社团与兴趣小组。师资匮乏,乐器普及面低等因素使得中小学扬琴教育发展具有不均衡性。近几年,随着扬琴团体的壮大发展,扬琴专业化的水平也在不断完善。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的中小学学生对音乐的审美需求具有差异性,但许多教师教学曲目比较单一,缺乏与时俱进、因材施教的理念,一首乐曲可以教学多年,然而教学对象已经发生变化,学生的审美、心理、需求也已悄然发生改变。教师坚持用一种方法和策略对待所有学生,这也使得输入高校的音乐人才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进入高校的扬琴学生缺乏对扬琴知识的系统了解,只为应急性地考学而学习一首乐曲,甚至连扬琴音位都不熟悉,只会一味地模仿学习。因此,在中小学的扬琴教学中要使受教育者通过学习和活动获得音乐的综合能力,在扬琴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扬琴音乐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音乐审美能力,树立终生学习的愿望,体现音乐创造能力和音乐文化价值。

二、音乐核心素养下中小学扬琴教学

(一)扬琴音乐知识技能培养

“核心素养”指学生具备的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核心素养的要求,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在对中小学扬琴音乐的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逐步培养,还要注重学生实践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紧随新时代音乐发展总要求。在对扬琴技能培养中,很多老师大多会让学生先练习扬琴中基本的G调和D调的,这也是扬琴中的常用调,但在近几年进入综合性高校的扬琴学生很多都缺乏对基本调以外的音位认识,通过学生反映在他们的学习扬琴乐曲时只是一味地模仿老师的手位位置,习惯性地通过动作记忆来学习乐曲,学生没有基础的音乐理论认识和扬琴音位的整体把握,这就导致学生在进入高校进行新的乐曲学习中试谱慢等问题,也对扬琴中同位音的运用不能熟练掌握。因此,在中小学的扬琴教学中对扬琴发展及其基本音位走向进行和其他关系调进行讲解,同时在教习了简单的小乐曲之后可以进行简单的创编活动分声部进行合作,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和体验音乐。把理论基础知识合理有效地运用到扬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扬琴基础知识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审美。音乐基本技能与知识的培养,是学生表现与创作音乐的根本,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也应为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和音乐审美表现需要服务,培养全面发展的音乐人才。

(二)音乐人文性与审美性相结合

学生音乐审美修养着重体现在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和审美素养。音乐与文化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音乐核心素养下强调“文化基础”,希望学生在音乐文化的学习中形成综合性、整体性全面的认识,保持音乐文化与其他学科联系。中国音乐深深根植于中国文化之中,学生对音乐审美的高低除了对音乐元素和特征的理解,还需对音乐中所体现的文化背景准确理解,才能真正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内涵。在扬琴作品中,如对《映山红》这种旋律性乐曲,其表达的旋律内容及其音乐背景知识对学生本身的音乐本体知识内容构成更为重要。在对学生进行这种叙事性乐曲时,应对学生进行乐曲文化层面的讲解,通过对乐曲知识背景的深入了解,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才能带动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中小学是学生从形象具体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在对音乐情感表现中也更为敏感,在教习乐曲时教师可通过创设一定的乐曲历史情景渲染带动学生的感官融入情景,音乐表现才能更加准确。中国扬琴发展历史较其他民族姐妹乐器短,但也是民族乐器中唯一具有世界性的乐器,经过几代扬琴人的乐器改良和作曲家不断地进行扬琴作品的改编创作,扬琴逐步从一开始的伴奏乐器发展成为独奏乐器,也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不同风格流派。在进行扬琴教学时,通过对扬琴历史知识和不同风格流派曲目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扬琴地方性的人文色彩。江南丝竹的婉转、广东音乐的明丽、四川扬琴音乐的铿锵、东北扬琴音乐的豪放,引导学生对不同地域扬琴音乐风格的了解,从对地方音乐文化的理解提升音乐理解审美能。只有对民族文艺术的深层积淀,培养民族文化审美心理,才能对民族音乐进行更准确的表达。

(三)音乐实践性培养

音乐核心素养体系下涉及的“社会参与”与“自主发展”旨在“文化基础”上提高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三者相互渗透。音乐课程的实践性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音乐实踐活动过程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艺术实践是检验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手段,脱离了实践性的社会参与,音乐也失去了其发展动力。中小学的扬琴课程的实践性培养不仅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且要在音乐活动中检验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只有在一次次的舞台锻炼中,学生才能深刻体会到自己所表达出来的音乐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在实践中对音乐不同的情感处理也让学生逐步理解音乐所要传递的内容,如在演奏不同地域风格的扬琴乐曲,琴竹的高低、击弦的力度以及音乐语言表情的处理等都是在多次的演出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音乐的表现力往往给人以更直观的感受。在中小学的扬琴音乐教学上,教师多可把乐曲改编成小型的重奏或合奏模式,这样既可提升学琴的兴趣,也在音乐合作实践中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1]王淮生.“用文化激活音乐”——文化视角下的扬琴教学[J].新课程(下旬),2013(11):71.

[2]丁冬冬.论高校扬琴演奏的实践教学——以扬琴即兴伴奏教学为例[J].音乐大观,2014(6):54-55.

[3]项祖华.扬琴艺术的世纪回眸与展望[J].中国音乐, 2001(4).

[4]詹皖.试论中国传统扬琴音乐与地域性民间音乐的融合[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3).

[5]项祖华.扬琴艺术的世纪回眸与展望[J].中国音乐, 2001(4).

[6]傅瑜.扬琴的传入与流变[D].四川师范大学,2012.

[7]孙倩茹.关于高校扬琴教学改革的思考[J].艺术科技, 2017,30(9):362.

作者简介:丁南(1994—),女,汉族,江苏淮安人,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乐器演。

猜你喜欢
音乐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发展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探索
小学生歌唱教学五步法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析
乐享律动,品质花开
感悟音乐的魅力
试析音乐核心素养的特征与培养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