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五学本道课堂”视角下的写作教学探讨

2020-04-22 20:30袁卫萍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期
关键词:三生评价

袁卫萍

【内容摘要】写作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短板。要想有效,又会陷入模式化的误区;要想个性,辅导又难以一时见效。于是我在本校引入“三生五学本道课堂”教学模式的背景下,试图从巧设导“学”任务、确立“三生”目标、组织“合学”活动、多元互动评价四个方面来践行写作教学。

【关键词】三生五学本道课堂;导“学”;三生;“合学”;评价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涌现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也对其展开了抉择,力求将有价值的教学形式精选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三生五学本道课堂”是素质教育发展潮流中所形成的有效教学途径,它所涵盖着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生本课堂教育理念、學习金字塔理念等创新依据,都对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做出了较为完美的诠释。从“三生”来看,其指的是生命、生活和生存,它所体现的是素质教育所统领的新型教育体系,让为教育指明了方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五学”来看,独学、合学、展学、查学、评学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学”活动,为“三生”的落地生根提供了探究实践的平台。因此,在“三生五学本道课堂”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挖掘写作教学的“三生”与“五学”之处,以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将语文写作本道课堂成为激活学生精神聚焦和思维活跃的诱因,逐步达到教育创新价值的理想化层次。

一、巧设导“学”任务,点燃思维火花

多姿多彩的生活素材,平静优越的生活条件,没有走入学生的内心,没有给学生留下印记。如何激活学生现有的材料,让学生的思维跳跃和燃烧,这就需要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点燃火把。借助“导学”任务,无疑是促进学生思考和独学的重要举措。因其能激发学生思考积极性,激活学生探究动力,刺激学生对写作活动的活跃动机,从而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摸索,这往往比浅显的写作指导更为有效。

在布置学生进行写景习作时,按照以往的写作指导就是从构思、命题、立意这样三个角度做一番指导,写出来的作品要么千篇一律,要么思想僵化。“三生五学”教学中,教师为设置一个既要切合学生最近思维发展区,又要让每个学生能“我手写我景”的“导学”任务化了一番功夫。我曾利用教材来设置导学任务,引领学生由文本转化成实践,由赏作家的生活走向写自己的生活。例如,学生习作景物描写时,我利用朱自清的《春》进行设计以下问题:(1)朱自清描写的对象是什么?他从几个方面描写该对象?如果让你写一篇写景的文章,你准备写谁,从几方面入手?(2)为了使文章生动形象,朱老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你觉得哪个方法能移用到你的文章?(3)朱老的《春》景物很多,他是怎么串联起来的?你准备怎么串联你的材料?(可选一个,也可选二三个)学生结合阅读课中的分析,或从感官角度,或从修辞方法,或从联想想象,或从遣词造句,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创造出来的作品就很有个性。教师还可以设置生动情境,或图文并茂的阅读任务或创设某个具体的活动任务,激发学生留在头脑中的已有体验,展开细致生动的描写。如此一来,学生必然能够在教师清晰的要求下,逐渐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创作思路,以灵活的创作思维来构建清晰的写作脉络。进一步促进独立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养成与提高。

二、确立“三生”目标,渗透德育精神

中国文人很早就提倡“文以载道”,因为作品的生命在于它内涵的积极、深刻和独到。历史上无论屈原的楚风还是韩愈等人的古文运动,都因它有深刻的内容而流传千古,从而形成中国知识分子的情结,所以立德则是写作的重要前提。尤其在“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逐步探寻写作教学的德育内涵,杜绝无病呻吟之作,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人生值得追求,什么样的生命才最灿烂,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什么样的技巧才能生存。

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一个学期学过的文章,综合所涉及的主题有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练就良好的意志品质等,让学生领会好的作品有感化人、教化人的功能。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确立“三生”目标,帮助学生立下健康乐观向上的主题,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表达来展现主题。如可在文章记叙描写中穿插自己情感倾向的句子,在形容人、物时选择情感倾向的词语,注意褒贬词语的运用等等。平常写作指导时时提醒,评价作品时时围绕这一原则,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了正确的人生观,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昂扬的生气。

三、组织“合学”活动,推动实践创新

在“三生五学本道课堂”视角下,新课标理念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成为了“五学”落实的根基。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初中语文教师除了需要培育学生对写作任务的“独学”能力,还要促进写作“合学”活动的开展。也对写作教学水平的提升起着不可忽视的效益。因此,在个性化习作的发展潮流中,教师应当重视实践创新,以“合学”推动学生想象力的写作创造,让“行云流水”成为学生在写作中的个性展现。

例如在学完童话《皇帝的新装》中,我就“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色”的运用进行了一次习作尝试,学生就自己的作品展开“合学”活动,“合学”的要求是审察想象夸张的合理性。以四人为一组,各组员先读自己的作品,然后选出在布局谋篇、语言表达上较好的作品的基础上,就“想象和夸张”的运用进行探讨、修改。有的学生提出情节不合课文故事的发展,有的提出人物的对话不合故事中人物的性格,还有的同学甚至发现他们的习作不合安徒生童话本身的意图。通过这样的合学,学生得出想象和夸张必须要合乎情理的结论。然后学生就主动地开始修改代表的作品,从对遣词造句到对情节的处理进行手术。说的说,写的写,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每个学生都出主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感染了懒于动脑的学生,激活了习作水平差的学生的思维。通过合学,学生能够在讨论中发现对方的优点,汲取对方的想法,这更有利于个性化的写作训练中想象和联想力的发挥,也有利于在思维的碰撞中提高写作创新能力,推动思维合力形成。

四、多元互动评价,绽放“评学”光芒

猜你喜欢
三生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试论马克思的生态生活思想
浅析初中英语课如何融入“三生”教育
朱胜萱的“三生”一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三三”法
浅析“三生”德育有效整合研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