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三三”法

2015-09-15 20:41郑静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三三三生三变

郑静

[摘 要]情境创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走入自然社会、针对学科特点、围绕年龄阶段,创建适宜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触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学情境 “三生”法 “三变”法 “三式”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3-056

情境创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创设一个适宜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走入自然社会,贴近“三生”设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人生、社会和环境,与实践连接,与实际结合,从而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1.开发显性的生活资源

从学生生活的环境入手,将生活化的素材自然地融入数学课堂教学,能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前,我让学生进行生活观察,观察车轮的形状,观察球的形状……并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在课堂上,我又向学生展示了不同时代的交通工具和车轮,再让学生思考车轮为什么都是圆的。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后,我与学生共同交流,归纳出了圆心、直径、半径等圆的知识。

2.模拟现实的生活场景

将现实生活融于小学数学课堂,再现熟悉的生活场景,展示抽象的数学问题,能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蕴含着知识和智慧。

如教学“20以内加减法时,我将“商店有三种不同价格的笔记本,每本分别售价2元、4元、5元,如果妈妈让你买2本笔记本,都可以怎么买?”的剧情写在黑板上,让3名学生分别扮演妈妈、售货员和顾客,其他学生给扮演顾客的同学当参谋。在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给出了各种不同的答案。

3.运用通俗的生活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晦涩的数学语言转化成通俗的生活化教学语言,让学生觉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如在教学“认识>和<”时,我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尖角在前是小于,大嘴在前是大于,谁大对谁开口笑。”顺口溜风趣诙谐,易记好懂,生活味十足,学生对这种生活化的语言感到非常亲切,非常乐于接受,这样,生涩难懂的问题就轻松解决了,教学的效果非常好。

二、针对学科特点,实行“三变”设情境

数学学科主要运用抽象思维,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需要教师结合学科特点,从教材内容入手,将抽象枯燥难学的知识转化为形象有趣的知识。

1.变抽象为形象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数学知识都相对比较抽象。如果能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将模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具体形象的知识,则有利于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系数。

如学习“认识体积单位”时,仅凭“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这一概念,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学生始终搞不明白1立方米到底有多大。为此,我专门制作了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纸箱,让学生先通过视觉感受其空间大小,再到纸箱内站立体验其空间大小。当10名学生站满纸箱时,大家都对1立方米的体积空间有了深刻的感受。

2.变枯燥为趣味

数学知识的枯燥性,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果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就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认识体积”时,我由讲述乌鸦喝水的经典故事引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乌鸦开始喝不到水后来又喝到水?石子与水位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通过趣味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探究数学知识,轻松理解并牢固掌握体积的概念,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3.变复杂为简单

在数学教学中,复杂问题总是由简单问题而来的。事实上,学会把问题简单化才是一种大智慧。

相对于平面图形而言,立体图形维度更复杂,对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学习起来难度更大。在教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我通过创设曹冲称象的情境,启发学生用排水法理解“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这个理论,从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因此,化复杂为简单,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三、围绕年龄阶段,创新“三式”设情境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数学教学活动必须考虑学生的成长阶段和年龄特点,辅之以适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1.故事讲解式

小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百听不厌,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我给学生讲了田忌赛马的故事,并引导学生通过列图表,在各种可能的赛马方式中,寻找比赛胜利的策略方法。学生穷尽比对各种可能,找到了比赛获胜的最佳方案。我趁势指出:“大家要像故事中的田忌一样,善于用智慧的大脑思考分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

2.悬念设置式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疑问,就可以引发学生主动学习新数学知识的欲望。

如教学“数字与编码”时,先让学生对我进行提问,只要学生说出一个身份证号码,我就能快速说出这个人的生日和性别。对此,学生既好奇又惊讶,于是我因势利导,告诉他们只要认真学习,就能学会这一神奇的本领。然后,我出示多个身份证号码、相应的生日及性别让学生一一对比观察,这样,学生就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原来身份证中18个数字字母共分为三个部分,前6个数字代表户籍地区,中间8个数字代表具体生日,最后4个数字字母代表编号和性别。学生就豁然开朗了。

3.实验操作式

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动手操作的实验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他们好学求知、主动探究的热情。

如教学“圆锥体积”时,我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自己动手,探讨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我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圆锥,同时准备了与圆锥等底且等高、等底但不等高、等高但不等底等不同形状的圆柱。然后让学生把与圆锥等底且等高的圆柱倒满水,再将圆柱里的水倒到等底且等高的圆锥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结论:圆锥体积是等底且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接着,我让学生再继续进行实验,得出如果圆柱和圆锥不是等底等高的,那么它们的体积没有必然联系。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但掌握了圆锥与圆柱体积的关系,在一步一步的实验操作中,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要善于贴近现实生活,因地制宜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快速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责编 金 铃)

猜你喜欢
三三三生三变
贵州黄平县:“三变”改革激发产业活力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试论马克思的生态生活思想
运用“三三”工作法激发支部工作活力
注重党员“三三”品牌建设 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