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校经济学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的相关问题研究

2020-04-23 06:20张国燕
科学咨询 2020年15期
关键词:经济学大学生专业

张国燕 汪 琳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武汉 430205)

一、导论

1991年的东京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从广义上把“创业教育”界定为: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创业教育在世界上的重要性。王毅和徐一帆在2015年关于大学生在财经领域的优势、劣势和能力提高的研究中提到,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但就业差距并不大。这意味着毕业生除了就业之外,还必须找到其他的出路。因此,积极创业已成为许多毕业生的重要选择。同年,政府还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相关工作,加大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投入,从政策和财政方面支持学生创业、支持学校开展创业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扩大,社会对受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更是不断增加。就业与教育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然而,创业教育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被各个高校所重视。在此背景下,我们开展了对湖北省高校经济学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采用发放问卷和个人访问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校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深入分析了影响经济学专业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因素,从适应高校的角度出发,提出切实有效、合理可行的建议,希望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1]

二、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湖北省部分省属院校及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问相结合的方式从当前大学生所接受创业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影响经济学专业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因素,进而针对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可以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改进建议。本次调查主要选择了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大一至大四年级的本科生及高职生为样本进行以下调查,主要以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为主。

调查内容主要为设置的创业课程是否能够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课程的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授课教师的经验、影响创业教育的因素以及改进建议。调查主要通过对大学生的个人情况、对创业教育的基本认知及其创业经历等进行了解,以高校为侧重点,从高校的视角出发,从师资力量、创业课程设置、实践平台、创业教育模式等方面出发进行研究。

本次调查从涉及的院校、年级、专业来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科学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湖北省高校经济学专业的创业教育现状。本次调查共投放问卷120份,实际有效回收100份,回收率为83.33%。省属院校投放为90份,占比75%,实际有效回收86份,回收率为95.56%。高职院校投放为30份,占比25%,实际有效回收14份,回收率为46.67%。从年级来看,大一年级学生有47人,占比39.17%;大二年级学生有18人,占比15%;大三年级学生有41人,占比34.17%;大四年级学生有14人,占比11.67%。

三、湖北省高校经济学专业创业教育模式调查结果分析

(一)创业教育课程过于笼统

对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调查,就内容是否需要调整来看,28%的学生认为创业课程内容没必要进行调整,69%的认为应该进行适当调整,更有3%的认为应该大幅度进行调整;而在问到与经济学理论的结合程度时,50%的学生认为创业教育课程并没有很好地与经济学理论相结合,45%则认为结合程度一般,剩下的5%认为结合度较高;就创业课程对经济学专业实践的作用来看,81%的学生认为创业课程对专业实践并没有什么作用,剩下19的学生%则认为有作用。

由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创业课程设置的内容并不是十分满意,甚至一半以上都不满意。创业课程内容的不完善,导致创业课程与专业的结合度过低,使得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实践并没有什么帮助。

(二)创业课程教授者缺乏实战经验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教师作为一个组织和引导教育工作的学者,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理论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当中。然而,从教授创业课程教师的创业经验的调查结果来看,教师的专业知识都较为丰富。在创业实践方面,84%的教师不具有创业实践经历,4%的教师有创业实践经历,但结果为失败。2%的教师不明确自己的经历是否可归纳为创业。只有10%的教师具有成功的创业经验。

以上数据显示,高等学校创业课程教师的创业经验和专业知识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大多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都具备丰富的经济学专业知识,而在创业教育方面不具有实战经验。他们可能只是通过书面的理论进行了解。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教师专业知识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对创业课程的教授只停留在书面的现象。对于在课上学习到的知识,学生不能用实践经验去支撑。这样便达不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2]

(三)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完善

目前,高校设置了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在对创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时,我们发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的占比为47.06%。在进行个人访问时,我们发现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大多是作为辅修课程,其没有被纳入正式的主修课程,课程设置缺乏统一的基础性课程,未融入真正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以课堂教育和学校教育为主,创业教育理念较为滞后,未与企业真正联合起来。还有一个占比较大的问题是学校管理者的支持力度不够,占比为41.67%,剩余问题占比为11.27%。图1是创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在个人访问中,学生提到高校经济学专业主要是加强其学术和经济理论的研究,对创业教育的支持远不及其他学科,在与专业相结合方面更是做得不够。以上数据显示,在创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中,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和学校管理者的支持力度不够是两个关键的问题。

图1 创业教育体系存在问题

(四)创业教育模式较为单一

创业教育一般有四种模式,“导师+项目+团队”“渐进式”“一体两翼”“云创业平台”。在所调查的几所高校中,他们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创业教育模式,如图2。“导师+项目+团队”所占比重为70%,“渐进式”占比为23%,“云创业平台”占比为6%,“一体两翼”占比为1%。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高校大多采用了“导师+项目+团队”的创业教育模式。其他几种模式几乎占不了多大的比重。“导师+项目+团队”创业教育模式主要适用于具有良好创业氛围的金融专业或管理专业等经管类的高校学生,其主要采用“学生作为团队组建的主体,专业教师或行业专家作为导师进行指导,项目作为实践载体”的方式,开展了大学生创业的实体模拟培训,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集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的集成。

图2 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四、湖北省高校经济学专业创业教育模式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创业教育课程的专业针对性

高校在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时,应更加注重提升创业教育课程的地位,不再只是仅仅将其作为辅修课程,而是把它看作与科研学术同等重要,鼓励、支持学生去实践。提高创业教育课程与经济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结合度,针对专业来设置创业课程,使学生意识到两者是一个整体,学习经济学专业就必须学习创业知识,使创业教育资源的使用率最大化。这样便可大大提高创业课程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加强创业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对创业课程的教师来讲,他们肯定想把自己拥有的所有知识都教授给学生。然而,在开展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拥有的过硬的专业知识在创业教育面前,却遭遇了有力使不出的困难。这时,我们就需要将专业知识与创业实践经验进行结合。在教师授予理论课程的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金融企业、公司不同层级的员工来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实践经历,介绍每个层级在创业时可能面临的风险与机会、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措施,让学生对创业这件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与企业的合作教学增加了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的兴趣,使得创业课程的开设更有意义。[3]

(三)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应建立和健全创业教育体系,明确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校应更新创业教育理念,完善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高校可以设置统一的基础性课程,明确经济学教学目标是培养学术型人才还是实践型人才,并做出一个划分。对于实践型人才,高校应将创业教育与经济学专业教学结合起来,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另外,这还需要学校管理者的大力支持。学校可以举办经济学创业大赛,在课堂以外,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经济学知识投身于模拟创业实践中,以检验自己所学是否可以真正解决问题。学校也可以建设经济学创业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结束课堂学习之后,去实践基地做一些有关经济学的实验或者进一步检验自己的已有理论,如ERP沙盘模拟实训。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其创业思维。学校要加大经济学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在对经济学专业创业教育给予精神支持的同时,学校也要加大财政支持,拨放创业基金,支持学生、教师去做创业项目,使教师、学生在做项目时少一份资金担忧,并能全身心投入到项目中。学校要建立经济学创业奖励制度。学校应鼓励、支持学生创业。在学生创业遇到困难时,学校应及时伸出援手,进行一些创业指导,而在学生创业获得成功时,应给予奖励,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四)丰富创业教育的模式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经济学专业大多是实施的创业教育模式,即“导师+项目+团队”。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推行多种创业教育模式,可依据学生现阶段的接受程度去实施不同的模式。例如,在大一年级,学校可以推行“渐进式”创业教育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创业意识普及、创业实践教育、创业实践模拟以及创业实体顾问四个阶段。因为学生在刚入学阶段对经济学专业知识没有过多的了解,教师若让其将专业与创业教育进行结合,他们可能会觉得压力很大。为此,学校可先培养学生创业的意识,再逐步推进创业教育的进度。[4]

结合前两种模式,高校可以在大二年级及大三年级再实施一种模式,即“云创业平台”。该模式是在高校内部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借助网络技术平台,整合知名企业、高校指导教师和创业团队,开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局面,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平台,并借助虚拟空间为实体经济服务。经济学专业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对经济学专业和创业教育的认识、教师的教授以及企业相关人员的讲解进行“金融风投”。这样既落实了创业教育的实践部分,又解决了学生创业的资金问题,简化了创业过程,节省了人力物力。

猜你喜欢
经济学大学生专业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简明经济学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经济学的优雅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