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银花鉴定及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2020-04-27 13:18李曼钿敖冬梅陈君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定量分析质量控制

李曼钿 敖冬梅 陈君

[摘要] 山银花作为常用中药,亦是药食同源产品,在市场流通中不仅有《中国药典》规定的法定来源,更有民间药用品种及混淆品惨杂其中。为了规范山银花品质,建立稳定可控质量评判方法,本文试从山银花近几年来在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研究方面对其的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为山银花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的完善和优化提供基础。

[关键词] 山银花;基原植物;质量控制;定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03(b)-0029-04

[Abstract] As a comm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onicerae Flos is also a homologous product of medicine and food. In the market circulation, it not only has the legal source stipulated in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 but also has folk medicinal varieties and mixed products. In order to standardize the quality of Lonicerae Flos and establish a stable and controllable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 this paper tries 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status of quality control of Lonicerae Flos from the aspects of qualitative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recent years, 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Lonicerae Flos.

[Key words] Lonicerae Flos; Basal plant; Quality control; Quantitative analysis

山银花(Lonicerae Flos)来源于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紅腺忍冬L. hypoglauca Miq.、华南忍冬L. confusa DC.或黄褐毛忍冬L. fulvotomentosa Hsu et S.C.Cheng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其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痈肿疗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症[1],是银翘解毒丸(片)、犀羚解毒丸(片)、银花口服液、维C银翘片等多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近年来,山银花还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化妆品和兽药等方面。我国的忍冬属植物有98种,各省均有广泛分布,以西南部种类较多,可供药用的达47种[2],山银花药材来源于其中4种植物。除药典收载的来源,市场上还流通着其他忍冬属植物作为地方或民间药用品种,然不同基原植物的山银花药材及其混淆品的成分及功效均有所差异,且生长环境、采收季节、加工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均不同程度影响山银花的化学成分,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鉴别。当前,对山银花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方法包括药典规定的性状、显微、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等项目,多集中于《中国药典》[1]规定检测的活性成分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和川续断皂苷乙;常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液-质联用技术等方法对山银花的质量进行控制[3]。但中药成分复杂,主要以多成分协同发挥疗效,用一种或几种成分含量的高低来评价中药质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对山银花建立全面有效的质量评价方法,保证安全用药。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为山银花鉴别和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1 山银花的定性鉴别方法

对山银花鉴别主要是通过将法定来源的品种与其他同属植物及混淆品进行外观性状和成分特性的鉴别。《中国药典》[1]2015年版记载灰毡毛忍冬花蕾呈棒状而稍弯曲,长3.0~4.5 cm,表面黄色或黄绿色,总花梗集结成簇;质稍硬,手捏之稍有弹性;红腺忍冬的花蕾长2.5~4.5 cm,表面黄白至黄棕色,花柱无毛;华南忍冬的花蕾长1.6~3.5 cm,萼筒和花冠密被灰白色毛;黄褐毛忍冬的花蕾长1.0~3.4 cm,花冠表面淡黄棕色或黄棕色,密被黄色茸毛[1]。对于此类外观描述较难将山银花的4个来源之间进行区分,也难以将其与其他同属品种及混淆品忍冬植物进行区分,需要借助显微、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等手段进一步鉴别。

1.1 显微鉴别

山银花显微鉴别特征据《中国药典》[1]记载如下:灰毡毛忍冬的腺毛较少,厚壁非腺毛较多,表面微具疣状突起,偶见草酸钙簇晶,花粉粒直径54~82 μm;红腺忍冬的腺毛极多,头部盾形而大,厚壁非腺毛长短悬殊,表面具细密疣状突起,有的胞腔内含草酸钙结晶;华南忍冬的腺毛较多,厚壁非腺毛,单细胞,表面有微细疣状突起,有的具螺纹,边缘有波状角质隆起;黄褐毛忍冬的腺毛有两种类型:一种较长大,头部呈倒圆锥形或倒卵形,另一种较短小,厚壁非腺毛平直或稍弯曲,表面疣状突起较稀,有的具菲薄横隔。根据显微特征差异,王萌等[4]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山东地区的忍冬、灰毡毛忍冬及嫁接植株花蕾的显微特征差异进行了研究,区分了3种花蕾的粉末及表面显微特征,可作为山银花法定来源的判别依据。康帅等[5]用显微镜及数码成像系统观察并记录山银花与金银花的微观性状特征,完善了山银花4个基原植物的显微特征,为其鉴别提供了更详细方法。由于其他未有录入法定标准的民间药用品种及混淆品的显微特征研究较少,因此,此种判别方法仍具有局限性。

1.2 薄层色谱鉴别

对山银花的薄层色谱鉴别一般按照《中国药典》[1]进行。因山银花和金银花中均含有绿原酸成分,以《中国药典》[1]规定的绿原酸为对照不能很好地将两者区分,而金银花不含灰毡毛忍冬皂苷乙,马跃新等[6]采用灰毡毛忍冬皂苷乙为对照品,三氯甲烷-甲醇-水(6∶4∶1)为展开剂,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可以区分山银花和金银花。薄层鉴别法快速简便,是山银花鉴别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有关山银花几个种间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未见报道,仍需进一步研究。

1.3 指纹图谱鉴别

指纹图谱具有整体性和模糊性的特点,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鉴别手段。构建指纹图谱的方法主要有光谱法、色谱法等[7]。

1.3.1 光谱指纹图谱鉴别  光谱法以直观、简便和快速等优点,在鉴别中药材方面得到广泛运用。田建平等[8]用红外指纹图谱确定不同产区的华南忍冬特征峰,用聚类分析区别出山银花(华南忍冬)的不同产区。冯洁等[9]用高光谱成像技术采集山银花、金银花光谱信息,用化学计量法处理后,建立起快速判别金银花和山银花的模型,可用于金银花与山银花的鉴别。银胜高等[10]用红外光谱法对广西10个不同产地的红腺忍冬样品和6个不同产地的灰毡毛忍冬进行红外光谱试验研究,得到了广西产红腺忍冬和灰毡毛忍冬的特征吸收峰,可用于红腺忍冬与灰毡毛忍冬的鉴别。禹亚杰等[11]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14种不同产地不同品种药用忍冬进行鉴别,结果发现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鉴定和识别忍冬科不同品种药用忍冬。采用光谱法鉴别山银花,具有样品无损,特征较为全面的特点,不失为山银花鉴别可优先考虑的方法之一。然目前对山银花鉴别的光谱法研究报道较少,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1.3.2 色谱指纹图谱鉴别  色谱指纹图谱鉴别中药真伪、控制其质量是较传统的方法,具有与光谱法同样的整体观特点。冯华等[1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标定出13批山银花和3批金银花药材12个共有峰,为山银花鉴别提供了依据。林廷龙等[1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确定了黄褐毛忍冬药材特征图谱中的9个共有峰,建立黄褐毛忍的特征图谱,可用于黄褐毛忍冬鉴别。周游宇等[14]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起10批山银花配方颗粒高效液相色谱特征指纹图谱,确定其8个共有峰,解析出山银花5个共有峰成分,可用于山银花配方颗粒的鉴别。高效液相色谱在鉴别山银花方面研究相对较多,具有仪器精密,较为全面的特点,但其使用时仍需对样品进行提取,样品及试剂都有一定的损耗,是其缺点之一,可作为山银花鉴别的补充。

1.4 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別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不受环境因素、个体发育阶段及组织部位的影响,具有多态性强,准确率高等特点,在中药材鉴别中得到广泛运用。何志敏等[15]用同源克隆法从5个忍冬属(忍冬、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黄褐毛忍冬、华南忍冬)12个样品中克隆FNSII基因,分析不同忍冬属植物中的SNP位点,通过比较分析,获得19个SNP位点,可用于将12个样本鉴别为金银花、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华南忍冬及黄褐毛忍冬。胡凯等[16]以Bar-HRM联用技术从DNA水平鉴别出金银花与山银花。现代生物技术在鉴别山银花方面有其精确独到的一面,为山银花鉴别提供好的方法。

2 山银花质量评价的定量分析方法

2.1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因其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等优点,不仅在山银花鉴别中最为常用,且在山银花的质量控制中也有广泛应用。卢凤来等[17]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山银花中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的含量,为山银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简便可靠的方法。因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同时测定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可降低绿原酸等具有紫外吸收物质的检测灵敏度,代晶等[18]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同时测定灰毡毛忍冬中9种成分的含量,结果在考察范围内,进样量与各自峰面积之间线性关系良好。除了《中国药典》[1]规定成分,山银花还含有其他活性成分,如有机酸类(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及异绿原酸等)、黄酮类(木犀草苷等),因此在其质量评价时也常用这些成分作为参照。罗艳等[19]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灰毡毛忍冬中7种有机酸的含量,发现7种有机酸在一定浓度范围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为灰毡毛忍冬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王艳艳等[20]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灰毡毛忍冬中绿原酸与木犀草苷的含量,测出23个不同产地灰毡毛忍冬中绿原酸含量介于0.0368%~7.2956%,木犀草苷含量介于0.0187%~0.0962%,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范红梅等[2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黄褐毛忍冬中木犀草苷的含量,发现木犀草苷在4.12~50.22 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用于黄褐毛忍冬的质量控制。彭维等[22]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红腺忍冬的绿原酸、咖啡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绿原酸加样回收率为99.6%、RSD为2.16%;咖啡酸加样回收率为101.1%、RSD为3.26%,该方法可以对红腺忍冬进行质量控制。山银花质量控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常以一种或多种成分为对照,测定其含量,但由于中药有效成分复杂众多,此种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2.2 气相色谱-质谱法

山银花中含有挥发油成分,对其以挥发油进行质量评价常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黄丽华等[23]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联用技术对花蕾期、银花期、金花期的黄褐毛忍冬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从3个时期的黄褐毛忍冬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出挥发性成分,确定了不同时期的黄褐毛忍冬共44种化合物,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苟占平等[24]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红腺忍冬干燥花蕾的挥发油成分,以计算机质谱库检索,分离鉴定出21个化合物。气相色谱法在鉴别及测定含挥发油成分的中药材中扮演重要角色,为山银花挥发油成分鉴别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

2.3 光谱法

药材的道地性是控制药材商品质量的关键,申丽娟等[25]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全国7个主要产地的26个山银花样品中的10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研究得出山银花不同产地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为山银花资源质量控制提供了实验依据。此外,光谱法在对山银花各类成分的定量分析也有其独到的优势。张易等[26]采用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山银花中4种有机酸含量,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山银花定量校正模型,建立了快速测定山银花4种有机酸的方法。

2.4 其他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山银花的质量评价方法趋于多樣化。王磊等[27]用微量量热法测定并绘制金银花和灰毡毛忍冬作用于大肠埃希菌生长代谢过程的热功率图,建立生物热动力学模型,检测了金银花、山银花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为山银花质量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平台。殷召军[28]以马钱子苷、当药苷、异绿原酸、木犀草苷、绿原酸为对照,用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山银花中5种有效成分,结果山银花5种成分在8 min内分离良好,线性范围内r ≥ 0.9900,为山银花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近几年来对山银花的鉴别及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方法多样且取得长足的发展,综合化、全面化的质量评价是其发展的趋势。

3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对山银花的研究日渐增加,为山银花质量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其质量评价的方法多着眼于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还缺乏确切实用的质量等级评判和分级标准,不利于山银花药材商品国际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技术也在进步,新的评价模式越来越倾向于全面评价,如刘昌孝院士提出的中药质量标志物的概念,在建立中药全程质量控制及质量溯源体系起有利作用[3]。还有学者提出的一测多评法、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开展中药材全息图谱质量评测人工智能系统构建研究的策略以及网络药理学的发展[3],这些方法都为山银花质量评价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30.

[2]  张伟.忍冬属五种药用植物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2015,34(2):127-129.

[3]  肖美凤,刘文龙,周晋,等.金银花和山银花的研究现状及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J].中草药,2018,49(20):4905-4911.

[4]  王萌,张永清,刘钧宁,等.忍冬、灰毡毛忍冬及嫁接植株花蕾的显微特征比较研究[J].陕西中医2012,33(5):602-605.

[5]  康帅,张继,王亚丹,等.金银花与山银花的生药学鉴别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4,34(11):1913-1921.

[6]  马跃新,田小权,杨晓琼,等.金银花与山银花的薄层色谱鉴别[J].医药前沿,2014(33):351-352.

[7]  姜秋凤.中药指纹图谱[J].青海医药杂志,2005,35(9):57-58.

[8]  田建平,张名楠,陈国良,等.红外指纹图谱和聚类分析法在山银花(华南忍冬)产域分类鉴别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4):112-114.

[9]  冯洁,刘云宏,王庆庆,等.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金银花与山银花快速鉴别[J].食品与机械,2018,199(5):87-90,176.

[10]  银胜高,辛华,李耀华,等.广西产红腺忍冬与灰毡毛忍冬红外光谱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5):2676-2678.

[11]  禹亚杰,张慧,王晓芳,等.FTIR结合化学计量分析鉴别不同品种药用忍冬[J].亚太传统医药,2019,15(5):45-49.

[12]  冯华,王祥培,王世俊,等.贵州遵义山银花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35(5):37-41.

[13]  林廷龙,刘志海,葛渝.黄褐毛忍冬HPLC特征图谱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2):45-47.

[14]  周游宇,周莉莉,乔勇,等.山银花配方颗粒高效液相色谱特征指纹图谱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5):147-149.

[15]  何志敏,扈麟,聂平,等.忍冬属黄酮合成酶基因FNSII的SNP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4(3):261-270.

[16]  胡凯,王微,游玉明.基于DNA条形码和HRM技术对金银花及山银花药材的快速鉴别[J].时珍国医国药,2015, 26(12):2923-2926.

[17]  卢凤来,蒋海英,陈月圆,等.HPLC-ELSD法测定山银花中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J].中成药,2013,35(8):1821-1823.

[18]  代晶,罗玲,王佳慧,等.HPLC-UV-ELSD同时测定灰毡毛忍冬中9种成分的含量[J].中药材,2015,38(6):1217-1219.

[19]  罗艳,杨柳,涂晓琴,等.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灰毡毛忍冬中7种有机酸的含量[J].中南药学,2018,16(9):1283-1286.

[20]  王艳艳,徐晓玉,邓君,等.HPLC法同时测定灰毡毛忍冬中绿原酸与木犀草苷的含量[J].中药材,2009,32(11):1705-1707.

[21]  范红梅,刘志海,任国文,等.HPLC测定黄褐毛忍冬中木犀草苷的含量[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16):37-39.

[22]  彭维,黄琳,关倩怡,等.红腺忍冬的质量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9(6):142-144.

[23]  黄丽华,王道平,陈训.黄褐毛忍冬不同采收时期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6):2230-2232.

[24]  苟占平,万德光.红腺忍冬干燥花蕾挥发油成分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5,22(6):475-476.

[25]  申丽娟,丁恩俊,谢德体,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不同产地山银花金属元素主成分及其聚类分析[J].食品科学,2014,35(2):173-176.

[26]  张易,方婷,马晋芳,等.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山银花中四种有机酸[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 20(5):644-650.

[27]  王磊,李建宇,袁海龙,等.基于微量量热法的不同种质忍冬质量评价的初步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0, 26(2):133-136.

[28]  殷召军.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山银花中5种有效成分含量[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1):232-233.

(收稿日期:2019-09-29  本文编辑:顾家毓)

猜你喜欢
定量分析质量控制
FTA在工业气体探测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商务英语词汇量与商务英语阅读能力相关性研究
国外艺术体操科研现状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