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一词源流考

2020-04-27 08:54丁海斌邹安宁
档案与建设 2020年3期
关键词:起源词义

丁海斌 邹安宁

摘要:“文案”是由“文”和“案”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双音节合成词。据目前所知,它最早作为文档名词出现在东汉的《太平经》中,有公文、案卷之意。后期“文案”增加了指代文书档案官职、图书账册、文书档案工作等含义。“文案”一词自汉代出现后,除在元代和民国的使用频率略有下降外,其使用频率一直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尤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使用的高峰期,现代“文案”更是在各个阶层广泛使用。

关键词:文;案;文案;起源;词义

分类号:G270

Research on the Origin and the Meaning of the Word“Wenan”

Ding Haibin1, Zou Anning2

(1.School of Management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Guangxi, 530006; 2.School of History of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136)

Abstract:"Wenan" is a compound word composed of two monosyllabic words: "Wen" and "An". It first appeared as a document noun in the Taiping Sutra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and had the meaning of official documents and case files. In the later period, "Wenan" added the meanings of referring to official positions of documents and archives, book books, and documents and archival work.Since the word "Wenan" appeared in the Han Dynasty, except for a slight decrease in the frequency of use in the Yuan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its use frequency has been gradually increasing, especiall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Modern "Wenan" is widely used at all levels.

Keywords:Wen; An; Wenan; Origin; Meaning

“文案”是我国重要的文档名词之一。该词从东汉时期作为文档名词出现后一直沿用至今,连续性较强,地位重要。虽然目前学术界就“文案”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诸多探討,但其中仍有一些重要部分需要深入研究。本文首次从“文案”一词的形成(东汉时期)开始,对其起源构成及词义与应用领域的发展演变等问题进行了较详尽的历史语言学研究,得出了较明确的结论。

1“文案”一词的起源及本义

1.1“文”字和“案”字的起源及其含义

“文”是象形字,《说文解字》里将“文”记载为“文,错画也。象交文”[1]。早期“文”主要是指交错画的花纹,也指文身。在“文案”一词出现的汉代,“文”字除了大规模的指代自称、谥号(如晋文公、文王等)的用法外,也多用于指代古籍、文档,如“事莫不先有质性,乃后有文章也”[2]。

“案”字出现在战国时期,《说文解字》中对“案”字的解释是“案,几属,从木,安声”[3]。早期的“案”主要是指器具名,比如有足的盘盂类食器、几桌或作息用具等。汉代“案”通“按”的用法居多,如“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4]。并且“案”在汉代第一次出现了表示文书、案卷等有关文档的含义,这一用法最早出现在东汉《太平经》中的“文案”一词里。

1.2“文案”一词的形成及原始词义

根据各种数据库与纸本文献综合检索可知,“文案”作为档案名词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的《太平经》中。但“文”字早在陶文时期就已经出现,“案”字也已在战国时期的简牍文献中出现。那么,“文”和“案”字如何合成为一个双音节文档名词的呢?

从“文案”一词出现的时代背景上看,“文案”一词出现在文档名词加速发展的汉代。这一时期语言文化不断发展,文档名词大量产生,新词数量超过了旧词,双音节词的数量超过了单音节词,“文案”“策文”“公文”等双(多)音节词相继出现,档案名词有了极大的发展。[5]由于单音节词无法精准表达且专业性较差,秦汉三国时期随着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单音节词组成了许多更专业、更具有独特指代含义的双(多)音节名词,“文案”一词也随着时代应运而生。

“文案”是由“文”和“案”字组成的,所以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分析词素“文”和“案”各自到底以何种义项组合到“文案”一词中来。“文”虽然原义是指纹理、纹身,而“文案”中的“文”却是古籍、文档的含义。通过表1数据可知,“文”在汉代除了指代人名(晋文公、孝文帝等)的这种特殊用法外,“文”的主要用法是指代古籍、文档和文字。“文”在先秦时期作为单音节词就有指代文字记录相关事物的含义,如“此揣情饰言成文章,而后论之”[6]。并且“文”字在复合词中也有大量指代古籍、文档的用法,如出现在汉代的“文书”“公文”,以及与“文案”相近的“文疏”“策文”等文档名词,其中的“文”都是文档的含义。

“案”原义是指代器具名,但它的本义与“文案”一词并无关系。汉代“案”通“按”的用法是最多的,这时的“案”是动词,主要有按照、检查、依据等含义,如“对诸有臧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皆勿案验”[7]。“案”在汉代第一次出现了指代文档内容,就是在《太平经》中出现的“文案”一词中。由于古代会将公文、案卷等文档物品放置在某些固定的几属上,所以“案”字逐渐引申为文书、文卷等与文档相关的含义。在此后,无论是出现在五代的“案卷”还是出现在之后的“案牍”“案记”等,其中的“案”皆指代文档相关内容。

“文”和“案”字作为单音节词,它们的词义是丰富多变的,它们最大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出现了文档的相关含义。而“文”字的文档含义更突出一些,出现的时间早一些,“案”是第一次出现有关于文档的相关含义。“文”和“案”字在汉代都有了文档的相关含义,出现了相同的义项,有了同义或近义组合的条件,根据同义项的词素相互吸引的原则,使该义项通过“同义词素互证”的方式得以明晰、固化形成了“文案”一词,并形成了公文、案卷这一初始含义。

“文案”一词最早作为文档名词出现在东汉的《太平经》中:“天君言:自责之人,皆于自然,亦神所资善也。使主案天文籍之人视之,有自责,乃白生籍神。使敕视文,文案籍有此人”[8]。文中的资是资助、赞助的含义,主案是主要负责,生籍神是指掌握不死之灵的神灵。[9]这一段的意思是指能够自责的人,他的行为都是出于自然,也是神所赞助的,派主管天文籍的人去看一看,有这个自责的人就禀报给神灵。大神回禀,文籍中有这个人。[10]文中“文案”与“籍”连用,“籍”指代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文案”指的是神灵官方的公文。

2“文案”词义演变的基本历史脉络

“文案”一词从汉代出现、发展并一直沿用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变阶段,每个阶段也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笔者通过搜索各大数据库内的相关资料,总结出“文案”作为文书档案名词总体上有四个主要的含义:公文、案卷;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图书账册;文书档案相关的工作。通过详尽地分析“文案”一词在各个时期所蕴含的不同的词义,并掌握其词义演变的基本脉络,进而总结出该词词义演变的规律。

2.1汉至魏晋南北朝——起源期

汉代是古代文化迅猛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名词从单音节词到双(多)音节词转变的大变革阶段。根据数据库资料的查阅,“文案”一词早在西汉中期哲学家焦延寿的《易林》中就已出现:“豫按民呼池,玉杯文案”[11]。《焦氏易林》校注中对于此句话的解释为:“呼池,即呼沱河。案,椀也。文案,盖养老加礼也”[12]。养老礼,是古代对年高德劭的老者按时饷以酒食而敬礼之的礼节。此时的“文案”并没有文档名词的含义。

“文案”作为档案名词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的《太平经》中:“使敕视文,文案籍有此人”[13]。文中“文案”与“籍”连用,“籍”指代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文案”指的是神灵官方的公文。而在晋代,“文案”也出现了相同的用法:“终朝理文案,薄暮不遑眠”[14]。这句话就是说整日都在处理公文、案卷,从早到晚都不能休息。[15]可以看出“文案”一词在早期主要是指代官方的公文、案卷。

南北朝时期,“文案”一词除了指代公文、案卷外,还增加了引申为文书档案相关工作的用法。《金楼子》:“刘义康性好吏职,锐意文案,纠剔是非,莫不精尽”[16]。“锐意”是意志坚决的含义,“锐意文案”主要是指刘义康在文书档案工作中非常认真努力,这里的“文案”主要引申为文书档案工作。可以看出“文案”的用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2隋唐至元代——快速发展期

隋唐时期的文书档案名词进一步发展,“文案”其词义也有所扩充。首先,唐代“文案”增加了接近于档案的含义。《通典》:“并枪量长短尺丈,军司并立为文案”[17]。“军司并立为文案”就是指军司把以上的物件和数据统计后立为文书档案,所以此处的“文案”是指文书档案。其次,“文案”在唐代增添了指代古代档案相关官职的独特用法,主要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晋书》:“谓所亲者曰:‘充文案小才,乃居伐国大任,吾将哭以送师”。“文案小才”是指有小才干的文官,这里的“文案”也是代表相关的文案官员。[18]

随着宋代对法律条文和文书工作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及规范,“文案”的用法专业性更强,一般专指官府公文和图书账册。《庆元条法事类》有载:“诸置司鞫狱毕,封印文案,送本州架阁”[19]。即地方司法机关在案件审理结束后,一般将狱讼文书在本州架阁库归档保管,“文案”在此处就是专指官府公文。“诸酒醋务、曲院,应支转运司钱而有文案及踏曲应雇人者并以转运司钱,充诸官监酒务糟酵。”[20]其中“文案”的含义就是账册的意思。宋代“文案”在作为专门档案时也有刑事档案、议事文件、诉讼档案、断狱规定等含义,如“经断有文案者为数(虽无文案、有众证可验者同)”[21],此处“有文案者”就是相当于现代有案底或者有刑事档案的人。

元代“文案”的使用频率虽呈减少的趋势,但它却沿袭了宋代“文案”的大部分用法,依旧有指代管理文书档案官员、图书账册和公文、案卷的含义。《文献通考》:“自隋以来,令史之任,文案烦屑,渐为卑冗,不参官品”[22]。即从隋朝以来,文书档案工作繁琐杂乱,慢慢变得冗长繁杂,管理文书档案工作的人员不受重视,甚至没有官阶品级。“令史”是宋元以来官府中胥吏的通称。“胥吏”是古代掌理案卷、文书的小吏。这里的“文案”主要指代文书档案的工作。《吏学指南》中有对“文案”的解释:“文案即文卷也”[23]。这说明在元代“文案”有等同于文书、案卷的含义。以上可以看出虽然元代是多民族融合的朝代,但对于“文案”一词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2.3明清至民国——繁荣期

明代“文案”开始以组词的方式出现,“文案”也第一次有了等同于档案的含义。《元史》中就有此用法:“诸有司,在监囚人因病而死,虚立检尸文案及關覆检官者,正官笞三十七,解职别叙”[24]。大概的含义是在监狱的犯人因病去世后,应当建立检验尸体的档案以及复查官员的记录,这之中的“文案”就是档案的含义。并且当“文案”在以档案的含义运用时,通常与某些档案作用词语连用,譬如“文案可查”“文案可考”等。明代“文案”还通常以“叠成文案”或“文案叠成”的形式出现,这种形式主要运用于法律案件中,通常指案卷、罪状。《初刻拍案惊奇》中有:“徐公写了口词,把诸盗收监,随即叠成文案”[25]。“随即叠成文案”的含义就是把强盗收监之后立马将此案件形成案卷,这之中的“文案”就是案卷、罪状的含义。明代“文案”还出现了非文档名词的含义,主要指文字、文章等。《明朝小史》:“比毕,诸生犹在堂,而已发文案,私请竟无所入”[26]。

清代“文案”的用法相比较明代有所减少,主要指公文、案卷和草拟文牍、掌管案宗的幕客幕友或军队吏员。《九尾龟》:“刚刚李制军衙门里头有一位总文案,却是个广东候补道”[27]。“总文案”代表的是当时管理文书档案的官员。清代“文案”的特殊用法在于出现了“文案老爷”这一官称。《官场现形记》中有载:“一班书启相公、文案老爷,晓得制台讲究这个,便一个个在这上头用心思”[28]。“书启”是指旧时官署中掌管书牍的人,这里面的“书启相公”和“文案老爷”都是对旧时管理文书档案人员的一种特殊的称谓。

民国“文案”一词的含义大致和清代“文案”的含义相同。《觉迷要录》有载:“闻沈逆久在鄂中候补,现充赈捐局委员,且曾在某宪辕襄办文案”[29]。此处“文案”指代公文、案卷。《清史稿》中专门指代官职的用法也与清代相同,例“文案营务各一人,帮办翼长两人”[30]。

2.4现代——外来文化渗透期

古近代“文案”一词属于内生型名词,即其生成动力和语言要素皆来源于本文化体内部。[31]而现代“文案”受西方的广告行业的影响,部分含义有所变化,是“广告文案”的简称。1991年,在由唐忠朴先生主编、全部译自海外广告学名著的《现代广告学名著丛书》[32]里,有数本以“Advertising Copy”或“Copywriter”为中心内容,并且统一采用了“广告文案”和“广告文案撰稿人”的译文,由于这套丛书在大陆广告业内影响非常大,“广告文案”的概念逐渐普及,“文案”一词的用法也开始有所改变。[33]现代“文案”通常指代两层含义:一是公司或企业中主要从事文字工作的相关岗位。二指根据要求设计的特色文稿和策略,主要是指通过用特定的语言对广告中的内容进行有张力的表达,它的书写格式也有着特定的标准,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等部分。[34]

总的说来,现代“文案”与古近代“文案”在用法和含义上是有所异同的。首先,随着新的文档名词层出不穷,各文档名词指代越来越精细,已经有了专门指代档案、公文、案卷、图书账册这一类事务的专业名词,“文案”的这类相关含义逐渐不再使用,最后逐渐丧失。因此,古近代“文案”指代公文、案卷和图书账册的用法,现代不再使用。其次,如前所述,中国现代“文案”有部分含义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在社会发展中,人们被西方社会的文化所影响,融合、改变了原有“文案”的用法和含义,并将其逐渐运用于应用于商业领域。因此,古近代“文案”和现代“文案”虽都有指代从事文字工作相关岗位的用法,但指代领域从官府(旧指地方国家行政机关)逐渐转向商业领域(公司或企业)。最后,明代“文案”出现了指代文字、文章的用法,这种用法与现代“文案”的通过用文字表达策划的用法相类似,但现代“文案”在创意和写法上要求更高,文案力求新颖、创新,商业味比较浓厚。

3“文案”一词的总体应用情况

3.1古代到清末

通过上述词义演变分析可以发现,“文案”一词的使用呈现着连续性强、词义逐渐准确的特点。笔者先以“中国基本古籍库”数据库中所有文献为检索范围,对古代“文案”的相关数据进行检索,数据如表2所示。

从“文案”的使用次数来看,总体上呈逐渐增长的态势。宋代是“文案”一词运用急剧增长的一个时期。元代由于少数民族统治,“文案”使用数量出现了少量的下降。明清时期是“文案”一词广泛应用的时期,这是源于明清统治者重视文献的保存和整理,使得现存文献较多、较完整,并且注重文书档案工作,文案工作较规范。

从“文案”的应用范围来看,其最早主要出现在子部类书籍中,但后期该词大量运用于史部类文献中,尤其是历史类和法典类的书籍。“文案”在历史类书籍中应用次数最多约1510次,例如,在二十四史中的二十二本书里,“文案”一词均有应用。从唐代开始“文案”在各朝代的法典中均有应用,如在唐代《唐律疏议》、宋代《刑统》、元代《至正条格》、明代《大明律》、清代《大清律例》等书中,“文案”分别出现17、22、3、27、57次。明清时期,“文案”还运用于小说或戏曲中,如在《水浒传》中“文案”一词出现了22次。

3.2民国

笔者以“中国基本古籍库”和“中国近代报纸数据库”作为研究民国时期“文案”的背景,对相關文献数据进行检索和分析。相比较清代,可能由于留存的文献数据少、数据库资料相对不太完善等相关原因,“文案”一词的使用频率下降,出现了267次。民国“文案”在图书中主要出现在《清史稿》《新元史》等相关的史类书籍中,这一部分主要是新出版的古籍,是古代用法的延续。

图1总结的是“文案”一词在民国时期报纸中的主要使用领域。由于民国时期社会的特殊性以及报纸在当时大众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社会新闻、政府的重要文件以及法律条文的修改都刊登在报纸上,因而民国“文案”在要闻、时事和任命、批示中出现频率是相对较高的,而其他相关领域的使用率也相应有所下降,这一部分反映了民国本身的特点。

3.3现代

现代“文案”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改变了原有的部分含义和使用领域,现主要应用在广告公司经营、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相关方面。笔者以“年鉴”数据库中所有文献为检索范围,对数据进行分析。从图2可知,在1999年以前,“文案”的使用次数较少,且都相对集中于司法、行政等相关领域,这种用法与古代“文案”的使用领域比较相近。从2000年开始,受西方广告行业的影响以及随着《现代广告学名著丛书》的出版,“广告文案”一词逐步推广,“文案”的使用次数急剧增长。2006年开始,“文案”一词的使用频率逐渐趋于平稳。调查可知,当代“文案”的使用领域主要集中在经济、广告、贸易等商业领域,在新闻、教育、行政等领域也有少量涉及,这与古代“文案”的使用范围还是有较大差异的。

4结语

总之,“文案”作为一个连续性非常强的档案名词,从目前资料看,汉代就已经出现,而后经过各朝代的发展,其词义有了进一步扩充,不仅指代公文案卷、图书账册、还指代相关档案工作和官职。古代“文案”多用于文集和史类书籍中,而现代多用于商业领域。可以说,“文案”作为古今贯通的文档名词,它的发展对中国古代档案名词和现代商业领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注释与参考文献

[1][3][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425,260.

[2]孙叔平.中国哲学史稿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321.

[4][7][汉]班固.汉书[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6:739,76.

[5]丁海斌,袁礼.中国古代文档名词发展演变史系列研究论文之二秦汉三国时期文档名词研究[J].档案,2014(7):5-9.

[6][战国]鬼谷子著,方向东注评.鬼谷子[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51.

[8][13]王明.太平经合校[M].庚部之九.北京:中华书局, 1960:556.

[9]罗炽.太平经注译第3卷[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910.

[10]龙晦等译注.太平经全译下[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9:1102.

[11][12][西汉]焦延寿撰;徐传武,胡真校点集注.易林汇校集注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871,1872.

[14][晋]陆机.陆士衡文集校注上[M].香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392.

[15]邓魁英,袁本良.古诗精华[M].成都:巴蜀书社,2000:449.

[16][南北朝]沈约.宋书[M].列传第二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74(第六册):1790.

[17][唐]杜佑.通典下[M].长沙:岳麓书社, 1995:2016.

[18][唐]房玄龄等.晋书2卷37-84[M].北京:中华书局,1974:929.

[19][20]支贵生,王燕.中国历代档案管理[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7:58,60.

[21]魏殿金.宋代刑罚制度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 2009:225.

[22][元]马端临.四库家藏文献通考5[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4:180.

[23]杨讷.元代史料丛刊吏学指南外三种[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8:40.

[24][明]宋濂等;阎崇东等校点.元史中[M].长沙:岳麓书社,1998:1499.

[25][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注释本[M].武汉:崇文书局,2015:93.

[26]西园闻见录中[M].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1996:963.

[27][清]张春帆.九尾龟中[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8:355.

[28][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注释本[M].武汉:崇文书局, 2015:446.

[29]杜迈之等.自立会史料集[M].长沙:岳麓书社, 1983:55.

[30][民国]赵尔巽等.清史稿4卷105-140[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2305.

[31]丁海斌,康胜利.“文书”“公文”“文件”“档案”四词生成、演变之文化形态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6(2):47-51.

[32]《现代广告学名著丛书》,唐忠朴主编,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年出版,全套共8种,9册。

[33]吴建.应用广告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9:234.

[34]卢山冰.广告学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281.

猜你喜欢
起源词义
西行学院成语班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你知道宇宙的 起源吗?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西行学院成语班(一)
万物起源
大少不同
浅谈事件域认知模型视角下的英语词义演变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