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信息归档与管理

2020-04-27 08:54李星玥杨千
档案与建设 2020年3期
关键词:归档社交媒体

李星玥 杨千

摘要: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广泛,社交媒体不仅是政府和公众沟通重大突发事件的主要渠道,也成为记录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记忆的重要平台。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信息归档有助于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留存珍贵历史记忆。文章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信息的突发性、持续性、多样性、价值性特点从归档目标、归档主体、归档范围、归档方法四方面提出归档管理建议。

关键词: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归档

分类号:G275

Information Archiving and Management of Social Media for Major Emergencies

——Thinking Based on 2019-nCoV Events

Li Xingyue, Yang Qian(Schoo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the increasing influence of new media, social media has become the main channel for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to communicate major emergencies and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recording social memory of emergencies. Social media information archiving of major emergencies helps to improve the governments ability to respond to emergencies, improve the national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and retain valuable historical memor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ergency, continuity, diversity and value of social media information of major emergenc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archiving management from four aspects: archiving goal, archiving subject, archiving scope and archiving method.

Keywords:Emergency; Social Media; Archiving

纵观历史,人类虽然在同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抗争的过程中得以幸存,但仍遭受了大量人员伤亡、巨大经济损失和人类文明破坏等各方面的危害。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开始通过历史长河中重大突发事件所形成的档案来认识和研究突发性事件的对策。我国从20世纪末开始进行重大突发事件文件材料归档的研究[1],经过“非典”事件后,我国档案界对重大突发事件档案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掌握[2],并在汶川地震[3]、“7·23”动车事故[4]等突发事件中逐步完善对突发事件档案收集工作的认识,明确突发事件档案的特征、类型、开发意义[5],提出档案收集的困境[6]、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7]。近年来,学界注重国外突发事件档案体系建设策略研究,以“肯尼迪遇刺档案群”[8]、“9·11”数字档案馆[9]等为切入点,提出建立国家突发事件档案专题数据库的设想[10],研究重心由国内转向国外,由实体管理转向数字管理,有关突发事件档案管理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然而,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针对社交媒体平台上突发事件信息的归档与管理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

新媒体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信息进行归档与管理,不仅有利于通过数据挖掘进行数据开发和利用,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和管理工作;也有利于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应急对策,同时为日后处理同类突发事件提供借鉴。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规定的突发事件定义来进行相关理论阐述,即“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11]。突发事件危害程度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社交媒体信息归档与管理来避免、预防、减少重大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损害尤为必要。

1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管理的必要性

社交媒体是政府与公众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进行沟通的重要渠道,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管理对增强政府公信力、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创新和完善重大突发事件举措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等具有重要价值。

1.1保障公民知情权,增强政府公信力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应当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及时发布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规定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織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政府信息。由此可见,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及时公开信息,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保障。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为例,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上即时发布疫情信息、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宣传教育,不仅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增强了政府公信力,并且政府主动公开信息可以避免谣言引发集体恐慌,通过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稳定社会秩序,推进服务型政府、阳光政府的转型,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1.2提供数据信息源,实现多渠道治理

重大突发事件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的考验。政府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可视化等数字技术,可以在重大突发事件预测预警、监测分析、风险评估、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发挥作用。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为例,截止至2月26日,微博共有5120万用户发布3.5亿条疫情相关内容,微博开通肺炎患者求助超话,为患者提供救助渠道,并开通免费义诊、打卡捐助、疫情地图、战疫日记、周边疫情等功能。随后,人民日报开通肺炎患者官方求助通道,征集新冠肺炎求助者信息,用中国速度与疫情赛跑。社交媒体为政府掌握信息、了解情况、应对灾难提供了新渠道,运用大数据技术收集社交媒体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政府在短时间内充分掌握信息,以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

1.3多维度记录历史,弘扬社会正能量

重大突发事件往往带来巨大的伤害和损失,但是人类从未被击垮过,在苦难中携手奋力前行,展现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留下令人动容的历史画卷。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为例,微博发起“寻找抗疫平民英雄”话题,讲述身边的感动,万千群众坚守岗位、各司其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些感人事迹,展现了全国人民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的坚定信心、坚强意志、奉献精神。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过程中,社交媒体由于用户数量大、传播速度快,是人们记录分享重大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社交媒体包含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在事件发生期间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多维度记录重大突发事件发展过程、多角度展现人们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决心和举措。因此,收集重大突發事件社交媒体信息资源有利于多层次构建社会记忆,弘扬勇于承担的民族精神和乐于奉献的社会正能量。

2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的难点

目前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信息归档面临着重大突发事件信息突发性、持续性、多样性、价值性等方面的挑战。

2.1信息的突发性

第一,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和发展过程往往难以预测,具有不确定性,导致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信息具有突然性、实时性、动态性。第二,重大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广,导致其社交媒体信息形成具有分散性、偶发性。信息爆炸式增长,随机的信息产生导致信息收集时间紧迫。第三,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信息收集、整理、鉴定和归档的非常规性和非周期性,导致收集范围、时间、方法和内在规律难以把握,面临许多珍贵档案信息资源流失的风险。因此,鉴于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信息形成的突发性,必须加强档案工作业务指导,做好前期规划工作,才能避免遗失重要的信息或者因重复收集造成资源浪费。

2.2信息的持续性

信息时代,人们习惯通过网络关注时政,利用社交媒体了解重大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并表达和讨论自己的态度、见解和看法。社交媒体信息贯穿重大突发事件全周期,从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到修复重建的全过程源源不断地产生信息。由于重大突发事件持续时间长,导致各社交媒体有关于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会持续产生,要求相关部门及时收集归档整理。海量的信息导致档案部门不可能独自完成全部的归档工作,应当加强机构间的合作,通过档案业务指导,实现档案收集与征集并重,鼓励机构自主归档,同时重大突发事件是人们在某时代的共同社会记忆,应当让公众参与到社交媒体信息归档中,实现多维度重大突发事件记忆的构建。

2.3信息的多样性

信息的多样性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发布主体的多样性。新兴网络媒体拓宽人们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发声的渠道,一方面,政府通过社交媒体发布重大突发事件相关进展、收集信息、汇集民智;另一方面,民众通过社交媒体表达民意、发表看法、进行社会监督,社交媒体实现政民互动,充分汇聚民情民智,为民主政治发展传播提供有效路径。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信息涉及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和众多信息发布主体,包括政府工作人员、企业组织、专家学者、一线医务人员、普通民众等。第二,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内容的多样性。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大量关于重大突发事件的进展、宣传教育、大众观点,反映了人民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关注和关心,以及对各级政府部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措施的态度,记录了人民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尽忠职守、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第三,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形式的多样性。除传统的静态文字、图片外,社交媒体的海量视频信息受众广、传播快,生动形象地记录着重大突发事件。

2.4信息的价值性

信息的价值性要求归档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完整可用,并且通过归档管理充分发挥档案作用,实现档案价值。第一,真伪性要求在对社交媒体重大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归档时,必须甄别信息的真实完整,保证其可用性。对于准确权威、内容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归档,真实完整可靠的信息为重大突发事件决策提供重要保障。第二,信息的可预测性和可处理性要求充分挖掘信息价值,在预防、决策、灾后恢复等方面发挥参考作用。因此,应当根据信息的价值明确归档范围,指导档案工作,对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信息进行开发利用。第三,信息的共享性要求保证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信息利用的便利性和信息流通的有效性。因此,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信息归档要以保证信息的开发利用、实现信息的价值为前提。

3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管理建议

根据社交媒体信息突发性、持续性、多样性和价值性特点,文章从归档目标、归档主体、归档范围、归档方法四方面提出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信息归档与管理建议。

3.1归档目标——保存与利用并举

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文件存在于技术公司的服务器上,其能否长久存在难以保证。另外,由于体量巨大的信息累积,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文件很容易混杂在其它信息中,不仅不便于日后开发利用,还存在着散失的风险。因而有必要对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文件进行单独采集、管理和保存,建立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数据库。相较于重大突发事件期间形成的其它档案,社交媒体文件显然在信息量和权威性上不占优势,例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工作部署、数据统计、人员配置等仍是在线下完成。因而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数据库应顺应其内容和形式特点进行建设。

其一,记录工作,保存舆情。一方面,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数据库应对事件期间各有关部门的相关准备、监测、预警、处置等举措依照时间线进行整理,形成部门系统的“条条”和时间线索上的“条条”和节点。另一方面,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数据库应注重相关舆情原始数据的搜集和积累,进一步细分保存条目。例如,不能仅保存一条微博信息内容本身,还应保存其下的评论、点赞数、转发地址等,丰富背景信息,以备舆情回顾。

其二,还原生活、留存记忆。社交媒体是大众平台,人人均可在其上发声,这也正是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文件的特殊之处,普通人在事件中也能通过社交媒体文件形成缩影。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数据库应保存普通大众的生活记录,并尽可能在不同记录者之间形成关联,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留存重大突发事件下的大众生活记忆。

3.2归档主体——指导与合作并存

社交媒体归档是目前信息资源管理与保存领域的一大难题,显然难以单纯凭借档案部门的力量得以解决,而重大突发事件又为此增加了很多复杂且不确定的因素,使其牵涉更广,因而档案部门应充分发挥各有关主体的优势,加强多方协作。

其一,与政府部门合作,形成联动工作机制。显然,由政府部门形成的社交媒体文件应由其自行归档,这与美国和澳大利亚遵从的“谁形成谁归档”理念相一致[12]。虽然通常在突发事件背景下,“救人是第一要务”,档案工作通常处于不太受重视的尴尬境地[13]。但档案部门可与政府部门积极沟通,理顺其在特殊时期社交媒体文件的形成机制,制定归档工作应急预案,为政府部门自行归档提供便利。

其二,與图书馆合作,促进记忆完整保存。我国的微博归档项目由国家图书馆承担,美国的Twitter归档项目指派给国会图书馆,可见,作为综合实力强劲的文化记忆机构,图书馆在社交媒体保存方面已然走在档案馆的前面。虽然从事同一项工作,但档案馆和图书馆可依据二者的不同特点,承担其中的不同部分。图书馆注重搜集、保存疫情期间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各类创作、随感等文化作品,尤其应注重音频、视频内容的保存,丰富社交媒体信息的内容和形式。

其三,与技术公司合作,降低归档难度与成本。社交媒体平台拥有社交媒体文件事实上的所有权[14],理论上来说,只要社交媒体平台拥有者持续存在,社交媒体账号持续使用,社交媒体文件就不会消失,因而也有学者提出“社交媒体平台即作为档案库”的观点[15]。档案部门应与相关的技术公司取得联系,借助其技术上的优势,共同构建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文件的鉴定、捕获、管理等方案,避免本部门从零开始,并以此降低归档难度与成本。

3.3归档范围——政务与民生共进

由于目前的社交媒体平台面向所有个人、团体、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在重大突发事件期间,各主体均可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发声。考虑到归档内容的完整性,在对政务信息进行归档时,还应对密切相关的民生社交媒体信息进行归档,以便在日后能通过档案建立起不同节点间的联系,恢复重大突发事件原貌。

一是政务社交媒体信息,主要是中央及各级政府关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相关政策、决议,指示和工作安排。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例,中央特别指导小组及各级政府为应对疫情而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相关应对措施,对疫情的数据分析、各类报表等统计信息应作为归档重点,因为这些信息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疫情的整体部署和宏观把握。二是民生社交媒体信息。与“非典”发生时的2003年不同,如今,个人和团体能通过社交媒体这一平台更加便捷地表达观点与分享见解。一方面,较有影响力的“大V”“公众号”通过团队协作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分析和预测疫情的信息。另一方面,被疫情所困的个人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讲述自己的经历与体验,如微博在其“热点”栏目下开辟了“武汉日记”板块,以便于身处疫情中心的个人进行记录。疫情犹如一个巨大的漩涡,身处其中的政府、团体和个人在社交媒体上通过信息的传递与反馈产生多维联系,而重视政务与民生社交媒体信息的收集归档,是保证此次重大突发事件档案完整性的重要举措。

3.4归档方法——系统与持续兼具

社交媒体以互联网为依托,故而其所承载的信息具有新的特点,一方面,是来源多样,内容繁杂;另一方面,是不定时的增长或消失。因此,有必要调整以往的归档策略,保证归档方法的系统性与持续性。

首先,要系统归档。疫情期间的社交媒体信息具有涌现性特征,根据人民网的舆情监测数据显示,仅从2020年3月3日11时至3月4日11时,与疫情相关的网络新闻报道就超过了19万篇,微博数据接近6万条[16],可见其数量之巨。对于运营稳定的账号而言,其所发布信息已具备相当的系统性,归档工作也易于把握。但对于发布信息零散的个人账户,则不能对其信息不加区分地采集,而应制定相关的采集标准,主要以其内容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受关注程度作为主要指标,选取具有代表性个体的社交媒体信息进行归档。同时,社交媒体信息处理简便,稍纵即逝,相关归档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避免错失关键档案,尤其是引起重大突发事件本质变化的关键节点应及时归档。其次,要持续归档。对疫情的讨论与反思并不会随其结束而结束,因而需要保持对社交媒体上“新冠”话题的持续关注,及时补充归档。

4结语

如果不及时进行归档保存和管理,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信息将在网络世界转瞬即逝,人类也会因此失去很多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一手资料、重要经验和珍贵记忆。因此,各机构、组织和部门应当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和联系下,携手开展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信息的归档和管理工作,以最大限度开发利用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信息,充分发挥其参考借鉴作用。

注释与参考文献

[1]罗昌俊.浅谈突发事件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J].四川档案,1995(4):18-19.

[2]高莉,沈耀东.突发事件档案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从非典档案工作谈起[J].中国档案, 2003(10): 40-41.

[3]王丽威.汶川地震档案的收集和整理[J].中国档案, 2008(8):44-45.

[4]温州市档案局. 7·23动车事故:档案全记录[J].浙江档案,2012(10):21-23.

[5]胡康林.突发事件档案的特征、类型及其开发意义[J].档案管理,2018(1):87-90.

[6]范敏,冉朝阳,宋慧蓉.论重大突发事件档案收集的困境与策略[J].档案管理,2015(4):52-53.

[7]李茂福,邢晶晶.突发事件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档案, 2019(4): 62-63.

[8]祁天娇.美国突发事件档案体系建设策略研究——以“肯尼迪遇刺档案群”为例[J].档案管理, 2018(3):32-36.

[9]龙珊珊,蔡娜.“9·11”数字档案馆对我国重大突发事件数字记忆构建的启示[J].北京档案, 2017(1):43-45.

[10]蔡盈芳.关于建立国家突发事件档案专题数据库的设想[N].中国档案报, 2020-02-20(003).

[11]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EB/OL].[2020-03-01].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7-08/30/content_732593.htm.

[12]赵跃.挑战与应对:我國政务新媒体文件归档若干问题思考[J].档案学通讯, 2016(3):80-86.

[13]李茂福,邢晶晶.突发事件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档案, 2019(4):57-58.

[14]黄霄羽,钱红梅.你的网上记忆安全吗——社交媒体文件权属问题的思考[J].中国档案, 2014(4): 68-69.

[15]周文泓.社交媒体平台作为档案库的内涵及特点解析[J].档案学研究,2019(2):104-110.

[16]朱玉萍.疫情防控面对面——地方政府应加强疫情补贴、物资分配监督,媒体呼吁疫情轻微地区医院全面复工[EB/ OL].[2020-03-04].https://mp.weixin.qq.com/s/hfE14ggYgQPevIkAJNxV_A.

猜你喜欢
归档社交媒体
试析档案管理归档整理分类技巧
社交媒体视域下弱势群体舆情表达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线社交变迁及动因分析
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浅议企业文书档案收集与归档工作
文书档案的形成与归档整理
如何做好档案的保密、归档与利用
对高校信访档案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