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是片沃土,戏曲艺术可以在这里生根芽”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曲文化节侧记

2020-04-29 08:40
艺术交流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国戏曲粤剧文化节

汇聚多个剧种、院团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曲文化节于11月4日至9日在澳门上演——谷好好领衔的上海昆剧团、欧凯明率领的广州粤剧院与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河南豫剧院二团等院团相聚澳门,在由中国剧协、粤港澳大湾区中华戏曲协会、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曲文化节上,为澳门的观众带来了京剧《秦香莲》、昆剧《牡丹亭》、豫剧《清风亭上》、粤剧《搜书院》等经典剧目的表演。当中国传统戏曲遇到现代化国际都市澳门,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The Opera Culture Festival, gathering multiple types of operas and troupes, was staged in Macau from November 4th to 9th. The Peking opera "Qin Xianglian", Kun opera "The Peony Pavilion",Henan opera "The Qingfeng Pavilion", Cantonese opera "Soushuyuan" and other classics have been staged by Gu Haohao from Shanghai Kunqu Opera Troupe, Ou Kaiming from Guangzhou Cantonese Opera Troupe, Tianjin Youth Peking Opera Troupe, Henan Yu Theater Second Troupe and etc. co-hosted by Chinese Theatre Association, Guangdong-Hong Kong-Macau Greater Bay Area Chinese Opera Association, and Hong Kong Dagong Wenhui Media Group. What kind of spark will it create when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meets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ity of Macau?

出席嘉宾为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曲文化节剪彩

2003年,当昆曲表演艺术家谷好好第一次来到澳门时,她演出了昆剧《班昭》中傻姐的角色,那时的她觉得澳门是小而精致的,“澳门人非常喜欢和尊重艺术” 。17年后,当谷好好又一次来到澳门,她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当地戏迷的热情和专业:“澳门是片沃土,戏曲艺术可以在这里生根发芽” 。

粤剧表演艺术家欧凯明则是澳门舞台上的“常客”:“每年都会来澳门十次以上,澳门是我们粤剧人的福地,五天的时间演上十场八场,是常有的事。”这也让像欧凯明这样的粤剧人对这块“小而精致”的土地充满了感情。

如今,汇聚多个剧种、院团的戏曲文化节于11月4日至9日在澳门上演——谷好好领衔的上海昆剧团、欧凯明率领的广州粤剧院与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河南豫剧院二团等院团相聚澳门,在由中国剧协、粤港澳大湾区中华戏曲协会、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曲文化节上,为澳门的观众带来了京剧《秦香莲》、昆剧《牡丹亭》、豫剧《清风亭上》、粤剧《搜书院》等经典剧目的表演。

谈演出:“戏曲是有很大魔力的!”

京剧表演艺术家孟广禄或许没有想到,自己在澳门的演出竟然受到了这么热烈的欢迎。

11月5日,京剧《秦香莲》在澳门金沙城剧场上演,孟广禄搭档赵秀君、张克等名家新秀登台演出。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着观众们的注意力,而当饰演包公的孟广禄登台,观众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上写着秦香莲她三十二岁,状告当朝驸马郎……”孟广禄唱罢这一经典唱段,观众席上爆发出一阵接着一阵的叫好声和掌声。在这之后,几乎每一个唱段结束,都能听到现场观众响亮的叫好声。

“澳门的观众能喜欢我们的演出,真的非常高兴,我想这也是我们千锤百炼的结果。”孟广禄谦虚地说,希望演员们可以更努力,不断磨练,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澳门观众喜欢戏曲艺术,对这一点,欧凯明也有着深刻的体会——除了因为“每年十次以上”在澳门的演出,还由于他收了一个澳门徒弟。

七年前,当欧凯明在澳门的一场演出完毕,一名与他年纪相仿的女士找到他,告诉他想拜师学艺。这名女士叫梁锦宽,在澳门当地做服装生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同时,她也是个戏曲爱好者,从小就喜欢粤剧,而在粤剧圈大名鼎鼎的欧凯明更是她的偶像。

然而,欧凯明却拒绝了,因为他“从来没收过业余的弟子”。可梁锦宽却是铁了心一再请求。禁不住软磨硬泡,欧凯明答应给她一年的“考察期” 。

“欧老师看我买了很多奢侈品,有十几块手表,十几个包包,就对我说:如果把买奢侈品的钱都放在资助粤剧演出上,会更有意义。”梁锦宽说,从那以后,她“买包的钱越来越少了”,开始把更多的钱投到资助粤剧演出上,而这也打动了欧凯明,最终收她为徒。

如今,欧凯明经常带着梁锦宽和其他徒弟一起演出。“我从小就喜欢粤剧,但以前只是看过香港地区的粤剧演出。”梁锦宽说,“自从拜师之后,我的视野更宽了,感兴趣的剧种也越来越多,戏曲是有很大魔力的!”

谈戏曲:让艺术成为连接人心的桥梁

粤剧折子戏《斩经堂》表演现场

京剧折子戏《赤桑镇》表演现场

在澳门,传统戏曲的“魔力”已经彰显——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曲文化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剧场,观看经典剧目的演出。正如中国剧协驻会副主席陈彦所说,澳门既有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又有对西方文化深度的接纳与融合,还有澳门自身的独特创造,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正是这样独特的文化氛围,使中华传统戏曲在澳门显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这是我第三次来澳门,一次比一次感觉好。”来到澳门的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一口标准的河南家乡话让台下的学生忍俊不禁。

这是在澳门大学,戏曲文化节开幕式当天,一场中华戏曲名家进校园讲座交流活动在澳门大学举办,赵秀君、谷好好、欧凯明和李树建等为澳门大学的同学们讲解了不同剧种的艺术特色,分享了他们的从艺经历和对戏曲艺术的理解。

“从艺46年,我到过29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豫剧,每次外出演出,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讲起自己出国演出的经历,李树建讲起了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片段:2013年2月,李树建和他的团队在美国纽约百老汇演出了豫剧《程婴救孤》 ,这个改编自元杂剧《赵氏孤儿》的经典故事,深深打动了美国观众。“演出结束后,美国观众拉着我们合照,一口气拍了半个小时。一个美国观众对我说:你们的故事讲的是牺牲自己的孩子,救了别人的孩子,这和我们的价值观不一样,但你们讲了一个非常好的故事,我喜欢!”在李树建看来,这就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

“我们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保留下来,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故事。”李树建表示,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机会来粤港澳大湾区演出,让艺术成为连接人心的桥梁。

“澳门和香港都接纳和融合了西方文化,它们也可以成为我们的一个窗口。”谈起在大湾区的戏曲演出,谷好好说:“希望通过澳门、香港这两个特殊的地方,把中国戏曲艺术更好地介绍到全世界。”而对于欧凯明来说,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广州市剧协主席,他表示,广州市剧协一直致力于在区域内做好协调、交流和服务的工作,希望广州市剧协能够为大湾区内戏曲文化的交流作出更大的贡献。

谈未来:戏曲艺术和校园文化是合拍的

澳门一行,让谷好好最感动的,是在澳门大学:讲座交流活动结束后,很多学生围住她,告诉她自己非常喜欢昆曲,想看戏曲演出,特别想看《牡丹亭》 。“我特别感动,戏曲艺术看上去是很古老的,但我却深深地感受到了学生们对戏曲艺术有着深深的渴望。”谷好好说,昆曲艺术和校园文化是合拍的。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有了各具特色的“戏曲艺术进校园”“戏曲名家进校园”等活动。而作为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对“戏曲进校园”有着深刻的体会——上海昆剧团一直注重在上海的校园中普及推广昆曲艺术,至今已坚持了23年。“以上海昆剧团为例,我们团一年有将近130场进校园活动,走进学校,为学生们演出昆曲,讲解戏曲艺术。”谷好好觉得,这样的活动为昆曲艺术结交到了很多新朋友,培养了一大批观众,也让这些年轻人成为走进剧场的主力军。

“戏曲,应该从娃娃抓起。”孟广禄认为,戏曲艺术展现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风貌,“要传承我们文化的基因,就要把戏曲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豫剧折子戏《程婴救孤》表演现场

演出后演员合影

猜你喜欢
中国戏曲粤剧文化节
现存清代粤剧剧本初探
The light of Cantonese Opera粤剧传唱洒暖阳
昭往彰来——《中国戏曲志》编纂出版工作纪实
“前海”与当代中国戏曲评论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新时代粤剧的遗产保护与现代发展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
悦来动漫文化节震撼来袭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嗨翻天的悦来动漫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