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松材线虫病发生的现状及思考

2020-05-02 01:33张龙华姚伍
中国林副特产 2020年2期
关键词:疫点疫木三明市

张龙华,姚伍

(福建省三明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福建 三明 365000)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Steiner & Buhrer) Nickle]是一种典型的外来入侵生物(alien invasive species),是松树的毁灭性病害,我国自1982年首次发生疫情以来,发展迅猛,当前松材线虫病发生传播扩散加剧,呈暴发式发生态势。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松材线虫病疫区名单,至2019年8月全国已有18个省634个县级行政区发生松材线虫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达上千亿元,损失不亚于森林火灾。三明市于2003年首次在三元区城东乡发现松材线虫病,近年来县级疫区不断增加,目前全市已有6个县级疫区,累计发生疫情面积0.6万hm2、松树枯死木32.3万株,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1 发生现状

1.1 松材线虫病发生历史和现状

三明市位于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地处闽中和闽西北结合部,地理坐标为25°30′~27°07′ N、116°22′~118°39′ E,全市土地总面积229.7万hm2,林业用地面积190.3万hm2,有林地面积176.4万hm2,森林覆盖率76.8%,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松树是三明市重要的乡土造林绿化树种,据统计,全市马尾松林面积55.6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31.5%,松林中人工纯林比重较大。2003年12月,三明市首次在三元区城东乡城南村发现疫情,1个小班,面积5.87 hm2;2004年1月,梅列区列东街道、列西街道、徐碧乡、陈大镇、洋溪乡发生疫情,8个小班,面积68.47 hm2;2004年秋季普查,沙县凤岗街道发生疫情,3个小班、49.73 hm2;梅列区新增2个小班、31.2 hm2。2007年秋季普查,全市松材线虫病疫区扩展至4个县(区),发生面积282.6 hm2,其中:新增泰宁杉城镇27个小班184.47 hm2,梅列区新增疫点11个小班83 hm2、三元区城东乡新增1个小班8.2 hm2、沙县凤岗新增3个小班5.33 hm2。2018年来县级疫区不断增加,目前全市已有三元区、梅列区、沙县、泰宁县、清流县、将乐县等6个县级疫区,疫点19个,累计发生疫情面积0.59万hm2、松树枯死木32.3万株,因治理而皆伐和择伐的松林面积超过0.83万hm2,给我市的森林资源造成巨大的损失,也给我市的生态安全、林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

图1 2004-2018年三明市松材线虫病秋季普查发生情况

图2 2018年秋季普查三明市松材线虫病疫点数量

图3 2018年三明市松材线虫病秋季普查发生面积

1.2 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特点

2007年前松材线虫病发生主要集中在市区周围一重山,疫点分布较散,疫点间最远相距近30 km,且沿铁路、国道、沙溪河两岸呈带状分布。2007年后在老疫点附近山场、新建的高压线路、农网改造线路、新建工程、保护区周边陆续发现新的疫情。虽经15 a重点治理,但除泰宁县通过实施大金湖重点生态区位防御工程,采用绩效承包与联合质量监督检查的方式,目前实现发生面积与松枯死木数量逐年下降,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外,三元、沙县、梅列等老疫点县(区)枯死木数量仍然较大,疫情有加重之势,尤其是2017年来,因高温等天气因素,枯死木数量增多,分布广泛,疫情出现点多面广,从沿路、沿河向纵深扩散。2018年,全市松材线虫病呈暴发态势,进一步扩散蔓延,新增县级疫区2个,乡镇级疫点达到19个,枯死树新增1万多株,发生面积新增319 hm2,部分县(市、区)松墨天牛密度大,疫情发生形势严峻。

1.3 发生原因分析

1.3.1 人为传播。一是国内一些地方疫木处置不规范,检疫监管不到位,导致疫木外流,进行远距离跨省越地界传播;二是各地电网改造、建设等重点项目实施,光电缆盘等木质包装材料来源复杂,检疫复检和监管困难,防不胜防;三是近年来交通运输、电力、通讯等发展迅速,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四通八达,人流物流量大、面广,疫情传播途径多,传染机率高。

1.3.2 自然传播。一是境内松林密布,寄主丰富,约占全市森林面积的32.6%,新发疫情区与老疫情区松林相连,疫情传播的可能性大。如近年新增疫区多与老疫点相邻;二是近年来受灾害性气候影响,各地松林风折木、旱死木、衰弱木、病虫害木数量剧增,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昆虫松墨天牛繁衍增殖快,在松林分布广,加剧自然传播速度。

1.3.3 检测能力低。松材线虫病具隐蔽性、人工检出率不高等特点。基层监测、鉴定手段能力较弱,有些疑似疫点前期多次取样,检测结果常为拟松材线虫、其它线虫或分离不到线虫,致使疫情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1.3.4 防治困难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权经营分散,林权证抵押或林权属纠纷多,加上林地复杂,疫木清理成本高,以及林农不配合办理采伐审批等不利因素,造成疫情除治和松枯死木清理等工作越来越难,影响了防治时效性,导致疫情的进一步扩展蔓延。

2 主要控制措施及成效

2004年以前,主要采取封锁疫情、加强监测调查,以拔除疫点为主,皆伐发生小班与相邻周边有枯死木分布的松林,辅以清理松枯死树,挂设天牛诱捕器和加强执法等方法开展除治工作。2009年起,除治工作以“控制、压缩、拔除”为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重点突破”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与措施,以皆伐疫点小班疫木为主,结合清理枯死木、设置饵木以及喷撒白僵菌、噻虫啉等措施综合防治松墨天牛等方法开展疫病除治,包括对疫点周边及频繁出现不明原因枯死木山场开展扩大除治,伐除所有寄主松树,消除发生隐患。2012年起,推行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探索持续控制技术,在泰宁大金湖景区对0.25万hm2疫点实施持续控制措施,至2018年,泰宁县疫点面积下降 34.3% ,枯死木数量下降 99.7%,实现发生面积与松枯死木数量双下降,防控成效显著。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检疫封锁不够到位

2018年新增疫区清流、将乐等县新发生疫情小班周边无疫点,但新建的高压线路、农网改造线路从发生山场经过,枯死木分布多在高压线路沿线,发生原因虽无法明确,但不排除因电网改造施工时调入的染疫松木包装材料(如电缆盘、托盘等)引起。

3.2 疫情发现不够及时

因取样、检测等技术问题,新疫点的发现不够及时,贻误了除治和扑灭疫情的最佳时机。

3.3 疫木除害不够彻底

三明市境内以中低山及丘陵为主,境内峰峦叠嶂,山岭连绵,丘陵起伏,峡谷与盆地错落相间,是典型的南方山区,地形十分复杂,容易造成疫木伐除、树头和枝桠材处理遗漏。加上松林为优势树种,死亡松树口径多达30 cm以上,现有移动式粉碎设备粉碎切片口径小、动力不足,粉碎困难,而焚烧除害又受森林火灾、场地等因素的制约,会造成疫木就地除害处理不够彻底、干净,从而埋下隐患。

4 松材线虫防控工作策略

4.1 加强疫情除治

突出以松枯死木清理为核心,彻底清理松枯死木,全面实施疫木山场就地粉碎(削片)和烧毁措施。同时,要科学应用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合理设置松墨天牛诱捕器挂设地点,在疫情中心区适当加大诱捕器挂设密度,进一步降低松墨天牛虫口密度,减少传播机率。

4.2 严格检疫监管

一是要严格疫区和疫木管理,疫区县要严格按照先封锁后防治的技术规程要求,对松材线虫病疫木采取就地、就近除害处理方式,加强对疫木采伐山场、运输、除害等关键环节的跟踪,确保疫木安全除害。二是推进常态化检疫执法,加强对木材加工企业和流通领域的检疫监管,最大限度防止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人为传播。

4.3 强化疫情监测

一是依托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及基层林业队伍,发挥乡村护林员巡山护林作用,扎实开展松材线虫病春秋季普查与松枯死木日常调查工作,全面监测松林枯死木,及时排查枯死原因。同时,集中力量对疫情发生区周边和易发生松材线虫病的重点区域开展重点调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疫情。二是建立市、县两级检测平台,开展对基层测报员松材线虫检测技能培训,提升县级检测能力,落实分级检测制度,加强监测、检测鉴定档案的规范管理,及时排查发现、上报疫情。三是优化监测手段,推广和运用无人机等监测调查新技术,提高监测调查精度和水平,逐步实现监测预警智能化。

4.4 密切部门协作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国家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松材线虫病防控更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林业部门要加强与农业、交通、工信、质检、气象、邮政、电力、出入境检疫检验局、军队等部门的协作,落实各部门责任、及时互通信息,解决检疫、防治中的相关问题;深化区域间联防联治,省际、市际、县际的毗邻区域,要签定“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控协议”,加强协作配合,建立联防联治机制,健全疫情监测、信息通报和定期会商制度,联合开展松材线虫病监测调查、检疫执法和灾害联合防治,有效解决毗邻地区防治问题。

4.5 用好法律措施

《福建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第十七条已授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以及其他需要重点防控的区域划定为林业有害生物重点预防区管理。我市未发生松材线虫病的重点林区县都应当借鉴尤溪县的做法,将全县或部分行政区域划定为重点预防区,严格限制松科植物及其制品调入,实施重点或特别保护。依法加强防控工作,不仅是取得防控工作成效的关键,也是保护松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的迫切需要。

4.6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媒介宣传检疫法规和检疫刑事案件等反面典型事例,让社会公众知法懂法,充分了解松材线虫病的危害性,对违法犯罪行为形成社会监督和舆论压力,尤其让涉木加工、经营单位、绿化承担单位遵纪守法,不敢违法,从而对植物检疫、检疫违法犯罪活动形成持续的高压态势。

4.7 推进社会化防治

林改后,林权成份复杂,部分防治责任主体防治能力弱,防治技术缺乏,松材线虫病防治有较高的时间与技术要求,要积极培育发展社会化防治服务组织,持续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提高防治成效。

猜你喜欢
疫点疫木三明市
三明市海斯福化公有限责任公司
松材线虫病疫木生物除害技术要点探究
四川省强化松材线虫病疫木焚烧处理过程中森林防灭火工作
基于GIS的夷陵区松材线虫入侵松林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西昌市松材线虫病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平昌县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有序复工
关于利用松材线虫病疫木栽培茯苓的可行性报告
林深水美佳人茶香——三明市妇联推动茶文化活动综述
聚焦三明市获得福建省政府质量奖和三明市质量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