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片融入视听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

2020-05-03 13:52潘小楼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视听语言教学改革

【摘 要】本文论述类型片融入视听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视听语言是影视传媒類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可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将类型片融入课程教学,以类型片实训作为目标任务,引领章节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索电影视听,掌握视听语言的基础规律和方法。

【关键词】视听语言;类型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C-0157-02

视听语言是影视传媒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视听语言课程中,“视”即画面,“听”即声音,“语言”即语法,顾名思义,这是一门探索音画语法的课程。它的前置课程是影视赏析,后置课程是电视专题片策划与制作、短片创作、纪录片创作等。

类型片是20世纪初美国好莱坞电影发展到工业化阶段的产物,同一类型电影在题材、视听技巧上都有着相对固定的制式。对初学者来说,可以从不同类型片入手,探索和掌握视听语言的基础规律和方法。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影视传媒类专业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团队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将视听语言的内容重新梳理,分为以下章节:单镜头,场,段落,成片。视频构成的细胞单位是单镜头,由若干镜头构成一场戏,由若干场戏构成一个段落,又由若干段落构成一部成片。将类型片融入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即以不同类型片的片段训练作为目标任务,引领章节,乃至整门课程的学习。

一、单镜头

景别、角度、运动被称为单镜头的三大构成。

(一)景别。镜头景别中的远、全、中、近、特,分别对应“气氛景别”“舞台景别”“叙事景别”“对话景别”“心理景别”。景别通常结合不同的焦段使用。训练学生的景别运用能力,要结合焦段进行。一般来说,短焦(广角)具有夸大空间的效果,视野范围广大,具有变形、戏剧、夸张的特点。中焦接近于人的肉眼看到的效果,由于没有视觉反差,就没有视觉冲击力。长焦和短焦相反,具有压缩空间的效果,视野范围变窄,具有美化、浪漫、抒情的特点。不同景别和不同焦段相结合使用,在视觉上就会出现相应的情感色彩倾向:远景结合广角使用时,会使原本广袤的空间变得更广阔;特写结合广角使用,会在突出主体的同时,带上相关的关系;中景结合中焦使用时,即客观中的客观,中立中的中立;特写、近景结合长焦使用时,对某个细节的关注度骤然提升。

类型片实训:爱情片中的“一见钟情”片段分镜训练。

“一见钟情”片段往往是爱情片的华彩段。特写具有“心理景别”的别称。当特写结合长焦使用时,空间压缩,视野范围变窄,尤其接近于人在聚精会神地看着某个人或物的视觉效果。因此,特写加长焦,是剧作上“一见钟情”片段常会用到的。“单镜头”一章的“景别”小节实训,可让学生在“一见钟情”的分镜训练中慢慢体会带有细腻抒情感的“特写+长焦”组合。此外,还应该提醒学生重温前置课程影视赏析中的造型内容,在实训中选择匹适的造型,如人物、场景、光线、色彩等造型。

参考片例:《我的野蛮女友》《建筑学概论》。

(二)角度。镜头的角度有三种类型。一是垂直意义上的角度,如仰角、平角、俯角属于此类。二是水平意义上的角度,如正、侧、背属于此类。三是倾斜角度,即画框与地平面不平行,是一种非正常的角度。

类型片实训:悬疑片、惊悚片、恐怖片高潮片段分镜训练。

悬疑片、惊悚片、恐怖片的高潮片段的视听常会呈现某些规律性,如影调偏暗、偏冷,运用主观视点的拍法让观众对人物和故事产生代入感,运用入出画的调度呈现诡异的气氛,运用景别跳切呈现危险层层逼近的效果,利用低频音效让观众产生隐隐的不安,等等。悬疑片、惊悚片、恐怖片的高潮片段经常使用到某些特定的角度,一是低机位平角和低机位仰角。当机位高度低于成人身高,紧贴地面平拍时,镜头会产生一种非人类的视点的效果,类似“来自地狱的视点”。而当周边的建筑物高于主体,或主体所在的建筑物层高不高时,使用低机位仰角,会让观众产生压抑感。二是倾斜角度。悬疑片、惊悚片、恐怖片中的倾斜角度又常常结合骑轴、移轴等调度使用,一般用来呈现非正常状态。

参考片例:《堕入地狱》《招魂2》《回家》。其中,《回家》在片头父子进入废楼一场,是本片拉片学习的重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场有不少偷窥视点镜头。第一个偷窥视点镜头将机位设置在米店内,以米店内景为前景,拍摄父子走过街道的画面,但因为是固定镜头,“偷窥者”的存在感并不明显。最明显的是随后的镜头,将机位设置在上锁的房间内,以锁为前景拍孩子,呈现一个吊诡的偷窥视点。即便是在父子随管理员进入废楼之后,这个偷窥视点仍然如影随形,让人不寒而栗。在类型片的训练中,可以让学生以机位设置、前景选择、手持拍摄等为参照,尝试偷窥视点的拍法。

(三)运动。镜头运动按运动方式划分,可分为变焦、云台、机械、随身四种;按运动效果划分,可分为推、拉、摇、移、跟、升、降七种。在这个章节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还增加了两个专题:机持拍摄和手持抖动拍摄,入画和出画的调度。

类型片实训:动作片之追逐、搜索、打斗片段分镜训练。

以“追逐”这个动作片段分镜训练为例。由于入出画调度具有很好的动势,拍摄追逐戏,入出画的调度是重点。由于在同一个镜头中保留完整的入出画具有时空的间隔感,因此,为了维持高度紧张感,追逐戏的剪辑一般奉行“入画不出画,或出画不入画,或既不出画也不入画”的原则。“入画不出画”是指在追逐片段中,如果保留完整的入画,就会在拍摄对象还在画框里的时候,直接接到下一个镜头。“出画不入画”是指一开始没有完整的入画,拍摄对象已经在画框里,让其完整出画后,再接到下一个镜头。“既不出画也不入画”是指在高潮片段为了维持高度的紧张感,所有镜头都将拍摄对象一直维持在画框中。在把握入出画调度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重温前置课程影视赏析和本课程之前学过的内容,并运用到片段训练中。如选择适合入出画调度的场景造型,运用主观视点的拍法,分镜设计兼顾不同的景别、角度、运动,等等。

参考片例:《谍影重重3》《车警官》《兰戈》。其中,《蘭戈》是重点片例。在兰戈躲鹰一场中,频繁使用了入出画调度、跳轴、关键动作节点的特写、多重动作抓取、快速剪辑等手段增加紧张感。此外,影片还将整个戏剧动作分解成若干剧情点,用多种手段调节节奏:在双方的对峙过程中,使用了中正构图、移轴、互切等手段呈现肃杀气氛;在适当时机加入第三方反应,放大动作效果;在高潮到来之前使用静场以增强戏剧效果等。

二、场

“场”对应场面调度,包括人物调度和机器调度。机位图的绘制和场面调度是这个章节能力训练的重点。机位图的绘制要明确这几个方面的内容:空间平面,人物的调度,轴线,机器的调度。其中,空间平面展现的是光位、纵深结构、演员和机器可调度的空间范围,等等。

类型片实训:类型片主场戏的场面调度。与单镜头章节实训相比,场面调度的章节实训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章节实训分为三个层次:在爱情片、惊悚片、动作片中任选一种类型,参照所提供的导演分镜本格式,撰写主场戏的分镜头本;踩点,参照主场戏的分镜头本,绘制主场戏的机位图;摄制主场戏。

人物调度和轴线是场面调度章节实训的难点。首先是人物调度。人物调度按人数的多少,可分为单人戏、双人戏、三人戏和群戏。对初学者来说,单人戏和双人戏是训练的基础。特别要指出的是,人物的站位和走位,对人物关系、情节走向等都具有一定的暗示性。因此,人物调度应以人物关系和情节走向作为依据。在双人戏中,常见的站位有面对面、并肩、错肩等,都可以鼓励学生在实训中尝试。其次是轴线。单人戏的轴线以人的运动路线和脸的朝向为准。双人戏的轴线则是依据两点连线的原则确定。需要提醒学生的是,主镜头机位在轴线的哪一边,大部分分切镜头的机位也会在轴线的那一边,只有特殊镜头才会跳轴拍摄。

参考片例:详见“单镜头”章节的所有片例。

三、段落

段落包括叙事段落与情绪段落。叙事段落在之前的章节学习及实训中已有涉及。情绪段落是本章节的难点。情绪段落顾名思义,是相对于叙事段落而言的,没有实质性情节推进的段落,它利用视听手段传递人物的心理和情感。相对颇为“形而下”的叙事段落而言,情绪段落更具“形而上”的特质。在情绪段落的训练里,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视听化。

类型片实训:任选一种情绪类型,完成情绪段落。

参考片例:《消失的爱人》《罗生门》。电影《消失的爱人》片头,利用短短一组清晨的街区空镜,配以吊诡的音乐,呈现惊悚和悬疑的气氛。在电影《罗生门》中,导演黑泽明利用各种运动性调度镜头呈现“樵夫进山”的片段,配以强节奏的音乐,在樵夫发现武士尸体前,悬疑气氛已不断叠加并达到了最大化。

四、蒙太奇

蒙太奇相对于长镜头而言,长镜头不分切,蒙太奇则意味着拼接。在一些镜头里没有分切,但利用入出画调度、光线、色彩、声音等视听手段,实现了时空的转换,也可以称之为蒙太奇。依照内容进行划分,蒙太奇分为叙事蒙太奇、心理/抒情蒙太奇、理性蒙太奇。如何在高潮段落中运用蒙太奇手法,同时活用之前所学的视听知识,是本章节实训的难点。

类型片实训:任选一种类型,完成类型短片。其中,高潮段落的设计是本章节实训的重点。某些类型片的高潮段落会呈现既定的规律:或景别卡紧,近景和特写比例偏多;或运动多以不易察觉的小推为主;或特殊的光线造型处理;或特殊的色彩造型处理;或慢速率处理;或高密度的平行剪辑。要求学生在章节实训中完成特定的类型短片,高潮部分可让学生尝试以上组合。

参考片例:《水形物语》《终结者:创世纪》。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影视传媒类专业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团队将类型片融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总的来说,学生的视听基础得到了夯实,在后置课程如电视专题片策划与制作、短片创作、纪录片创作中得到了体现。但客观地说,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仍有上升空间,如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制定章节实训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水平,实行难易分级,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双轨实训方案,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大卫·波德维尔.电影艺术[M].曾伟祯,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2]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焦雄屏,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作者简介】潘小楼(1981— ),女,广西平果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导演、剧作。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视听语言教学改革
简析电影《红气球》的艺术化分析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香港神话电影视听语言中民族性分解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