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学业情绪、自我效能感和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联性研究

2020-05-06 04:29饶芬芳黄先伟
安康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消极学业效能

饶芬芳,黄先伟

(安徽三联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1 引言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多发于青少年群体的典型心理症状,具体表现为侵入性症状、回避性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负性认知和情绪改变症状,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青少年长期心理压力。Fan等针对我国汶川地震后青少年PTSD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发生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青少年PTSD的发生率分别为21.0%、23.3%、13.5%和14.7%,说明自然灾难导致的心理创伤有较大几率诱发青少年的PTSD症状,并且在较长时间保持一定的比例[1]。具体地说,随着自然灾害发生,青少年会在较短时间内接收大量负面信息,并得到较强的外部负面心理暗示,这对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极大冲击。青少年作为心理强度较低的群体,在处理灾后创伤暴露时,会出现大量的并发心理问题,例如自我知觉水平下降、人际关系僵化和生命价值观偏离,安媛媛认为,由灾难引起的心理创伤暴露,是引起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2]。

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仅会引起青少年的生活压力,还会造成他们的学业压力。王道阳等调查发现,我国流动儿童学习情绪不良问题的比例显著高于非流动儿童,外在环境的变化将大幅改变个体的学习情绪。消极学业情绪会进一步导致青少年自我行为动机的恶化,由对学习的厌倦引申到对生活的厌倦。控制—价值理论指出,消极学业压力是青少年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消极学业压力形成时,会大幅降低个体的自我评估能力,影响学习和自我效能感。需要注意的是,自我效能感不仅仅是个体对灾难压力的缓冲,更是青少年出现心理应激反应时,自主克服心理压力的主要渠道[3]。伍泽莲等指出,自我效能能够缓解青少年的心理应激反应,帮助青少年从心理应激中获取创伤后的成长,而不致于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自我效能还能够通过促进青少年心理强度,为青少年持续的学习生活提供助力,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观与世界观[4]。

但也有研究者指出,灾难创伤暴露并不是构成青少年消极学业情绪的必要条件。赵改等基于破碎世界假设建立了青少年的创伤信念系统,认为青少年产生消极学业情绪的过程与心理创伤行为之间存在明显的异步特征,灾难产生的心理创伤仅仅会作用于青少年的生活角度,与学习信念之间并不互通[5]。从朱小青等的自我调节转换理论来看,心理压力的产生和累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假设个体的心理应激系统能够应对当前的心理压力,就不会对其他领域发生渗透,而“自我决策能力”的作用使得个体会不断转换对外部压力的评估[6]。因此,自我效能感具备较大的可能会是灾难创伤暴露与消极学业情绪间的转换渠道。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假定自我效能感是创伤暴露与消极学业情绪、PTSD症状间的中介变量,并以汶川地震10年后的青少年为被测,分析自我效能感在消极学业情绪和PTSD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假设:(1) 创伤暴露对青少年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负向作用;(2)创伤暴露对消极学业情绪和PTSD具备潜在的影响;(3)自我效能是创伤暴露影响青少年学业情绪和PTSD症状的内在渠道。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自我效能的中间作用的存在性和水平。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在汶川地震10年后的2018年4月,从地震重灾区汶川县和都江堰市3所中学选取78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409人(占比52.04%),女生377人(占比47.96%);平均年龄为16.23±2.14岁。所有研究对象在汶川地震时均处于灾区,且亲身经历或事后得知受灾时的大量创伤事件,包括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

2.2 研究工具

2.2.1 创伤暴露问卷

采用的创伤暴露问卷是由Yin等编制[7],伍新春等修订[8]。问卷共计18题,包括是否亲眼目睹他人被困、受伤或死亡情况,是否事后得知他人被困、受伤或死亡情况。其中,“无此情况”得1分,“事后得知”得2分,“亲身经历”得3分,各题目得分的加总即为对应研究对象创伤暴露的指标,总分越高说明研究对象心理创伤程度越严重。该问卷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间隔3周的重测系数为0.90。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数为:CFI=0.94,IFI=0.94,RMSEA=0.087。

2.2.4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症状问卷

2.2.2 消极学业情绪问卷

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是由董妍等编制[9]。本研究选用了该问卷中的消极学业情绪问卷部分,共分为7个消极学业情绪维度,分别是3类高唤醒消极学业情绪(焦虑、羞愧和生气)和4类低唤醒消极学业情绪(厌倦、无助、沮丧和心烦),共计42题。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式量表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各个选项依次得1~5分,各题目得分加总即为对应研究对象消极学业情绪的指标,得分越高说明研究对象消极学业情绪越严重,该问卷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6,间隔3周的重测系数为0.84。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数为=4.20,CFI=0.97,IFI=0.97,RMSEA=0.151。

采用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修订版)是由边玉芳编制[10]。问卷分为2个分问卷,第一个是“基本能力感”分问卷,包含良好学习结果信念、目标达成感、天资感、积极的自我预期、自我确信;第二个是“控制感”分问卷,包含自我怀疑感、易受干扰感、不良环境感、无能为力感、努力感,共计65题。问卷采用李克特7点式量表计分,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共计7个级别。该问卷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间隔3周的重测系数为0.84。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数为CFI=0.97,IFI=0.98,RMSEA=0.076。

10月冰箱行业产销继续在出口的高速增长下实现产销双增。内销市场方面,国庆促销对市场拉动有限,传统节假日的促销影响继续减弱,内销市场依旧疲软,但双十一企业备货氛围浓厚,提升了一部分内销出货,并且从结构上来看多门以及变频的需求继续加大。

(1)对于北部湾经济区产权市场一体化的测度,这里选取5个北部湾经济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通过其商品房销售额与地区GDP的比值来判断北部湾经济区产权市场的整合程度。经过数据的查阅和相关计算得到以下表格:

以2013年石门县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布置调查采样工作,以柑橘高密度种植区夹山镇、蒙泉镇以及秀坪园艺场作为重点调查区,面积150 km2,采样密度为4件/1km2,石门县其余区域作为一般调查区,采样密度为1件/km2,土壤样共采集3600件,包括水稻土、菜地土、林地土等,按4件样品1组进行组合分析,共计分析900组样品。每件土壤样品以拟定采样坐标点为中心,按50~100 m间距在四周采集7~11处子样,将全部子样混合形成一件土壤样品。

果胶是由α-1,4糖苷键连接的半乳糖醛酸与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等中性糖聚合而成的杂多糖,因此,探索提高果胶产量和质量的新方法和新资源,满足我国果胶市场供给是当务之急[29]。由表3可见,目前果胶的提取方法有酸提醇沉法、草酸铵法、碱萃微生物法[30]、酶法、碱法[31]、逆流萃取法、盐析法、离子交换法、树脂萃取法、微波法、超声波法、高压脉冲电场法及复合法等[32-33]。

采用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问卷(PCL-5)是由Weathers等编制[11]。问卷根据DSM-5分类标准分为4个维度,分别是侵入性症状、回避性症状、负性认知和情绪改变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共计20题。问卷采用4点计分,其中,“从未”记为1分,“偶尔”记为2分,“经常”记为3分,“总是”记为4分。该问卷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间隔3周的重测系数为0.90。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数为CFI=0.95,IFI=0.96,RMSEA=0.149。

2.3 研究程序及数据处理

在汶川县和都江堰市3所中学进行实地调查,采用集体施测、当场提交收回问卷的方式。所有调查均在相关学校、教师及学生本人同意下展开,所有受测学生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调查过程是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指导下展开,被试学生均根据问卷要求进行了填答。

2.2.3 自我效能感问卷

2.3.1 研究程序

对创伤暴露、自我效能感、消极学业情绪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同时考虑年龄、性别两类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创伤暴露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与PTSD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学业情绪的相关性不显著;自我效能感与消极学业情绪和PTSD均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学业情绪与PTSD的相关性不显著。此外,对控制年龄、性别两类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偏相关分析发现,四类变量间的相关性关系没有明显变化,故下文的中介模型检验中将不再控制两类人口统计学变量。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07收集纳入论文的基本信息,导入SPSS 17.0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并对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SPSS 18.0和AMOS 20.0软件环境下进行数据分析,包括验证性因子分析、方程分析、结构方程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对研究中的缺失值,采用极大似然估计(ML)进行处理。在模型拟合标准评价过程中,以RMSEA<0.8作为模型良好拟合的判定标准,此判定标准在安媛媛等[2]的类似心理学研究中已有成功应用。

3 结果及分析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为避免共同方法偏差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本文采用Podsakoff等提出的Harman单因子检验方法进行检验[12]。结果证明本研究在因子未旋转和选择的情况下均得到了14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两类情况下的第一个因子解释变异量分别为14.29%和9.71%,小于40%的临界值,说明本文的方法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问题进行交流活动的过程,是对植物分类问题进行思考和整理的过程。而植物分类图解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一个疑难点,教师适时进行讲解、解惑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实现了对植物分类的方法和依据的整体感悟。另外,学生也体会到生物学最核心的思想——进化思想和生态学思想,“有助于摈弃人类中心主义及极端功利型的价值观”,有助于人们形成积极向上、珍爱生命同时又顺应自然的人生观,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3.2 相关性检验

2.3.2 数据处理

表1 创伤暴露、自我效能感、消极学业情绪和PTSD的相关性分析

3.3 中介模型检验

对上述四类变量的关系进行进一步检验,主要分析自我效能感在创伤暴露向消极学业情绪和PTSD传递中的中介作用。参照周宵等的研究过程[13],建立上述变量间的结构方程,首先考虑创伤暴露、消极学业情绪和PTSD三个潜变量之间的外围结构关系。其中,创伤暴露潜变量是由青少年事故创伤和事后创伤两个维度构造得到,消极学业情绪潜变量是由7类消极学业情绪二级指标构造得到,PTSD潜变量是由侵入性症状、回避性症状、负性认知和情绪改变四个维度构造得到。基于理论预期,假定创伤暴露、消极学业情绪和PTSD三个潜变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能够自由估计潜变量间的因子载荷。检验该结构模型可以发现,模型的拟合指数为CFI=0.99,IFI=0.99,RMSEA(90%CI)=0.047(0.036~0.054)。拟合指数符合评价标准中的各个临界值,外围结构模型有效,可以进一步纳入中介系数进行分析。

为了验证自我效能感在创伤暴露与消极学业情绪和PTSD间的中介作用,本文采用逐步拟合的方式分别测定变量间的作用路径。首先,直接分析创伤暴露对消极学业情绪和PTSD的影响路径,模型的拟合指数为CFI=0.98,IFI=0.99,RMSEA(90%CI)=0.042(0.037~0.052),拟合情况良好。系数分析发现,创伤暴露对消极学业情绪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 (β=0.07,p<0.01),创伤暴露对PTSD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β=0.27,p<0.01)。

进而以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纳入上述直接效应模型中,模型结果如下页图1所示。图1中的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指数为:IFI=0.98,RMSEA(90%CI)=0.046(0.038~0.053),拟合情况良好。从结构方程的各个作用系数来看,创伤暴露正向关联PTSD(β=0.25,p<0.01)、负向关联自我效能感(β=-0.14,p<0.05),自我效能感负向关联消极学业情绪(β=-0.22,p<0.01)、负向关联 PTSD (β=0.11,p<0.01)。

治疗后,观察组6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对照组1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46.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85,P <0.05)。

图1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分析

采用Bias-Corrected Bootstrap抽样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以自我效能为中介的两条传递路径在95%的置信区间内均不包含0值,说明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成立。中介效应对应的值为0.0361(0.0217+0.0144),占总体效应的16.41%。

表2 中介效应显著性的Bootstrap分析

4 讨论

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创伤暴露对消极学业情绪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的影响,并分析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汶川地震10年后,青少年所受到的创伤暴露对PTSD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即创伤暴露是导致青少年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核心原因,但创伤暴露与青少年的消极学业情绪不存在显著的关联性。一方面,由大型灾难带来的创伤暴露会造成青少年长期的负性心理影响,从而增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出现频率,对灾后青少年的健康心理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由灾难形成的心理暗示会成为青少年消极学业情绪的主要来源,但创伤暴露仅仅会形成青少年心理层面的压力累积,而不会直接促成青少年的厌学情绪,个体消极学业情绪往往源于青少年学业情绪表达不足,因无法释放学业压力而逐步放大,进而造成情绪控制力不足[14]。

在分析创伤后消极学业情绪和PTSD的管理机制时发现,将自我效能纳入结构方程后,创伤暴露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消极学业情绪,同时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自我效能感具备显著的中介效应。自然灾害会极大调整个体的核心信念系统,从而严重压抑青少年正常的世界观,使得青少年的心理价值形成受到阻碍,但创伤事件并不会直接造成青少年个体的厌学、消极情绪,而会使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进而引发青少年的消极学业情绪。由此可见,创伤的情绪如果无法得到较好的排解,会严重降低青少年正常的自我效能感,打击青少年正常生活自信心,进而引发心理上的多重并发症状。而灾后具备较高水平自我效能感的青少年,不仅能够有效抑制消极学业情绪,应对学业中的不利和困境,还能够通过较强的信心水平增强学习中的综合水平。通过结合多个因素发现,创伤暴露除了能够直接增加青少年产生PTSD的几率外,还会通过自我效能感渠道产生对PTSD的影响。青少年因为灾难中的创伤暴露,快速体会了大量负面情绪,并受到灾难区域中其他人的负面情绪感染,使他们因心理创伤而降低自我效能感,无法较好的控制自我情绪,且基础情绪水平产生了较大的下滑,创伤暴露会大幅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水平。然而,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是其应对灾难的核心能力,具备较高的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能够有效思考灾难的意义,更快地从创伤中脱离,但由于创伤暴露的影响,青少年无法实现正常自我效能感下的思考,进而引起了PTSD症状的发生。

本研究考察了因灾难引起的青少年心理创伤暴露与消极学业情绪、自我效能感和创伤后应激障碍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创伤暴露是导致PTSD症状的主要因素,但创伤暴露并不会直接造成消极学业情绪的出现,而是通过削弱青少年自我效能感的渠道,进而引发PTSD症状;作为支撑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中介渠道,保证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是降低消极学业情绪、避免PTSD症状的主要方法,这不仅丰富了灾难后创伤暴露研究的内容,还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心理学作用,同时也为灾后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提供了一些启发,即在灾后的心理辅导过程中,一定要强调青少年自我效能的建立,通过强化个体内部的心理稳健性,建立高效的心理应对系统,从长期考虑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调查取样数据有限。实际上,青少年背景各不相同,构成较为复杂,所经受的灾难伤痛程度也不一致,因此应增加调查样本数量,并采取更科学的抽样方式,进一步增强文章结论的普适性;二是随着灾后生活的不断进行,具备创伤暴露的青少年是否会改变消极学习情绪或产生PTSD倾向?对此,本文的横断研究数据还难以反映这一类时间序列数据,需要进一步开展纵向追踪研究。

猜你喜欢
消极学业效能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谈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策略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学业预警模型构建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让自己发光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