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交网站中的积极反馈、网络利他行为与快乐感的关系研究

2020-05-06 04:29陈妮娅叶江彬申月红
安康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利他行为支持性量表

陈妮娅,叶江彬,申月红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300)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人际交往的方式越来越虚拟化,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社交网站的使用已相当普遍,但是,随之引来的是心理健康问题。社交网站的使用是否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他们的积极情感、使其体验到快乐感等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快乐感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反映个体较少地感受到生活事件的压力,即正向情感多于负向情感的状态,其中,正向情感包括社交、乐观、自尊和愉快等积极情感,负向情感则与此相反[1]。

有调查显示,经常使用社交网站能够增强个体与朋友和熟人之间的联系,而反馈是这种联系重要的联结之一。积极反馈是指个人在熟人社交网络中获取的支持性回应,是个人在社交网络使用过程中获得的重要支持资源[2]。它主要包括对个体所呈现的内容给予“评论”“回复”“点赞”等人际互动方式。社交网站中的人际互动其实是网络交往的重要表现[3]213-216。一方面,这种基于熟人、同学或朋友的社交网站中的人际互动对个体获得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均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这种熟人间的支持性回应及团体的参与和归属感能够促使情感向积极方向发展,使个体更能体验到快乐感。还有研究发现,一定的支持性回应对个体感知负性生活事件的压力有所降低[4],能够减少不利情绪,增加积极情绪,进而更能使个体获得愉悦感,体验到较多的快乐感。因此,社交网站中的积极反馈对快乐感的产生有正向预测作用。

网络利他行为是个体在网络环境中表现出来有利于他人和社会、且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的自觉自愿行为,如支持、指导、分享、提醒等[5]。有研究指出,利他行为能够有效地减少消极情绪、提高积极情绪[6]。另外,郑显亮[7]指出,网络利他行为实施者虽不期望得到外部的物质奖励,但不排除自身因做了好事所获得的愉悦感、心理满足感、自我价值实现等内在奖励。而且利他行为会对个体认知和思考的方式产生影响,使本身的态度、行为以及应对策略等发生积极的变化,个体通过这种积极的改变更能获得自我肯定,增强了自我价值感,心理满足感也更高,进而体验到快乐感。所以网络利他这一亲社会行为对促进快乐感的产生有着重要作用。综上所述,社交网站中的积极反馈、网络利他行为分别对快乐感有促进作用。

还有研究发现,友好且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对于利他行为具有重要影响[8]426-428。积极反馈来自熟人间的支持性回应,友好和积极的人际氛围可以促进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从而增加以及维持其利他行为。同时,在网络中得到社会支持,尤其是好友互动,可以提升个体在网络空间的安全感,它使个体在网络环境的气氛更为活跃,从而引发个体做出更多的网络利他行为。个体在网络中所感知到的支持性回应越多,个体也越易于实施利他行为[8]429-431。由此推断,网络利他行为在积极反馈和快乐感之间可能起中介作用。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社交网站中的积极反馈、网络利他行为与快乐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社交网站的使用个体进行积极反馈的合理引导、网络利他行为的有效塑造,进而使其获得快乐感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对福建省某高校27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45份。其中,男女生分别为94人和151人;文科生和理工科生分别为123人和122人;大一学生人数67人,大二学生人数99人,大三学生人数68人,大四学生人数11人;城镇生人数94人,农村生人数151人;平均年龄为20.60±4.56岁。正式施测前,向被试告知研究过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2 研究工具

2.2.1 积极反馈量表

采用由Liu等编制的积极反馈量表[3]217-219,该量表共5个题目,要求被试评估自己在社交网站发布的不同活动中收到的“积极反馈”的频率。每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1表示“从未得到反馈”,5表示“频繁得到反馈”。各个项目分数的总分即为积极反馈总分,总分越高表示个体所得到积极反馈的频率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

2.2.2 网络利他行为量表

采用由郑显亮编制的网络利他行为量表[9],该量表包括网络支持、网络指导、网络分享和网络提醒4维度,共26个题目,按照“从不”到“通常”分别计1~4分。得分越高表示个体所表现出的网络利他行为越多。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

2.2.3 积极情感频率量表和消极情感频率量表[10-11]

采用由Diener等编制的主观幸福感问卷中的两个分量表,包括6个题项的积极情感频率量表和8个题项的消极情感频率量表。各题项采用7级评分方式,从“从未”到“总是”。其中,消极情感频率量表各题项采取反向计分,总量表得分越高表示个体快乐感的程度越高。本研究中,积极情感频率量表各项目间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消极情感频率量表各项目间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

2.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同时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考察社交网站中的积极反馈、网络利他行为及快乐感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AMOS 21.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并使用Boot-strap程序中的模型4进行中介效应显著性检验。

3 结果及分析

3.1 积极反馈、网络利他行为与快乐感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可知,积极反馈、网络利他行为和快乐感三者间存在显著的两两相关,详见表1。

表1 积极反馈、网络利他行为与快乐感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3.2 网络利他行为在积极反馈和快乐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进一步研究积极反馈、网络利他行为和快乐感三者间的影响机制,以积极反馈为自变量,快乐感为因变量,网络利他行为为中介变量,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积极反馈、网络利他行为与快乐感的关系模型图

上述模型的拟合指数见表2,由表2可看出,各项指标拟合均较为理想。由此可知,网络利他行为在积极反馈与快乐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表2 积极反馈、网络利他行为与快乐感的模型拟合指数

采用Boot-strap抽样方法,将样本容量定为5000,置信区间定为95%后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看出,积极反馈对快乐感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以网络利他行为为中介的间接效应的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且p<0.05,表明3个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且存在。社交网站中的积极反馈到快乐感的总效应等于直接效应加中介效应(0.54=0.39+0.1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15/0.54=0.2780),即社交网站中的积极反馈作用于快乐感的效应有27.8%是通过网络利他行为这一中介变量起作用的。上述结果再一次证明,网络利他行为在社交网站中的积极反馈和快乐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表3 Boot-strap法的中介效应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证实,社交网站中的积极反馈对个体的快乐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Tong等指出,积极反馈在网络交往对关系维持的影响中起着重要作用[12]98-102。当个体在社交网站中发布有关个人信息、情绪或生活事件时,熟人、同学或朋友可以通过社交网站对其自我呈现的内容进行点赞、回复,这种来自熟人间的反馈,会给个体带来积极的情感交流体验[13]。而且,由于社交网站是基于熟人的人际交往平台,因此它鼓励个体呈现或表露真实信息,也允许个体对所呈现的内容进行美化、修改或有选择性地呈现积极内容,这可以提高个体获得朋友点赞、回复等积极反馈的频率[14],提高个体的被信任和被接纳等积极情感,也使个体更能体验到快乐。此外,积极反馈作为对他人的接受、关心和注意,表露出对他人吸引力的一种肯定,能够加强个体之间的亲密关系,是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信号[12]103-118。所以,适当的反馈能够增强其好友关系的亲密感,并促进个体的积极情感。相关研究者也指出,来自好友适当的反馈能加强其紧密联系,无反馈或者不适当的反馈反而会拉大关系双方的距离[15]。该结果也切合社会渗透理论的观点。该理论认为,随着交往双方自我表露的增加,关系亲密度也不断加深[16],积极反馈正是关系双方积极互动的反映。因此,个体在社交网站使用中,很可能通过积极反馈来加强友谊的情感联结,促进个体的情感往正向发展,从而获得快乐。

本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证实,网络利他行为在社交网站中的积极反馈与个体快乐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意味着社交网站中的积极反馈不仅能直接影响个体的快乐感,还可以通过个体的网络利他行为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快乐感。社交网站中的积极反馈代表着好友对个体的接纳和关注,可以被视为是网络中特殊形式的社会支持[17]。此外,在网络情境中,个体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这种积极情绪和信念的推动,个体更多的做出正面回应和产生积极情绪,也将更易于实施利他行为[8]432-434。这说明在社交网站使用中,积极反馈这一支持性回应使个体更愿意实施网络利他行为,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个体的网络利他行为与快乐感的关系分析显示,前者对后者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经常从事利他行为的个体会对其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方式产生影响[18]。利他行为会使自我更完善,拓宽个体的视野,改变对事物的认知、减轻压力并产生积极的应对方式,因此从事利他行为的个体更倾向于报告自己是快乐的。Marieke的研究也证实了花费更多时间从事利他行为的个体可以体验到更多的快乐[19]。在社交网站中从事利他行为有助于通过对他人无私的帮助提高个体对自我社会角色的认知,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也会对网络利他实施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给予正面积极的肯定,从而产生快乐感、认同感、成就感等积极情绪体验。因此,社交网站中的积极反馈对于个体快乐感的影响可以部分地通过网络利他行为这一中介效应来实现。

本研究构建的网络利他行为在社交网站中的积极反馈与个体快乐感间的中介模型,进一步揭示了社交网站中积极反馈与个体快乐感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也表明了积极反馈和网络利他行为的结合会对个体情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社交网站的使用对人们积极情感获得与维持方面的作用,鼓励个体在社交网站使用时,更多地呈现真实的自我。这种更为丰富、全面的信息和情感呈现,更有利于获取朋友的积极反馈或支持性回应,形成积极的情感联结,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具有建设性作用。而且,个体在获得好友的积极反馈或支持性回应时,应更多地做出分享、支持、指导、提醒等网络利他行为,这种积极的方式有利于个体自我价值的肯定和获得快乐感体验,对个体的成长也具有正向引导作用。

猜你喜欢
利他行为支持性量表
组织中利他行为的可持续性及其前因机制:基于主动性动机视角*
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受益人利他行为的影响:基于道德补偿的视角*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幼儿游戏中实现深度学习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小学1~6年级师生关系特点实践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研究
传承利他文化 弘扬助人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