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校合作的行动有计划地展开

2020-05-06 09:07王梅雾
江西教育B 2020年2期
关键词:行动计划家校计划

王梅雾

家校合作工作的關键在于行动,即要去做。而那些有计划的行动,往往更有可能达成目标。家校合作亦不例外。

一、家校合作需要什么样的行动计划

家校合作的行动既有个体层面的,也有集体层面的。个体层面的家校合作规模小、情境性强,对计划的要求不高。而集体层面的行动则因人数、内容、形式和环节都较多,如果没有计划,便可能影响行动效果,甚至造成工作混乱。另一方面,学生家长需要提前了解学校的工作计划以便能够协调自己的事务和学校工作之间的时间冲突。事实上,临时起意的活动,不仅家长的参与率不高,教师也会感到措手不及,久而久之就会伤害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影响行动的持续性。因此,至少集体层面需要家校合作的行动计划。而如果教师个人想把工作做得更加严谨,也还是需要有个计划的。

即使同属集体层面的家校合作,班级和学校的行动也会差异显著。有时候,这种差异不只是规模和层级上的,还在于某些活动可能并不适合所有年级,比如因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的和针对毕业班考前心理调适问题的家校合作,便各具专属性。可见,虽然学校的行动计划会体现在班级计划中,但二者并不完全相同。二者的行动不能相互替代,不可以援用一个计划。

家校合作的行动计划宜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逐步改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逐渐优化育人环境,而不宜追求宏大目标。家校合作以儿童成长为核心,既包含学校和家庭目标,也包括教师、学生和家长目标。因此,我们推荐围绕服务于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某个目标,制订行动计划。通常建议学校或班级以学期为周期,在学校发展规划的框架内,通过四个目标导向的计划来推进。四个目标是一个理想状态,包括两个学术目标、一个行为目标和一个氛围目标。对于那些家校合作基础较薄弱的学校,还可以做得更少,毕竟教育本来就是可以慢慢来的。

二、如何制订一个好的家校合作行动计划

如果每学期都能向某个具体学术目标和行为目标迈进一步,就会不断提高家校合作的质量并促进学生成功。确定行动目标首先要明确行动起点。学校或班级已有的家校合作经验或传统做法,正是新一轮行动的起点。明确行动起点不仅需要我们反思过去的工作和评估期望改善的目标,还需要明确家庭、社区教育资源的特点,这些依赖于调研。其次,确定行动目标。在学期之初为家校合作制订行动计划,并不是要在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或者工作要点之外“另起炉灶”,而恰恰是要在学校已经确定的工作框架内,来评估为了完成学校年度计划或工作要点,可以在哪些工作上、哪些环节上通过鼓励和吸引家长参与来优化和改善原本要做的工作。在四项计划中,针对每一个目标,需要明确地列出预期结果及测量方法,要明确执行哪些家庭和社区参与的活动、执行日期、责任及所需资源。

那么,如何设计一份好计划呢?

1.目标。学术目标是指为学生选择的一个课程目标,既可以是任何课程,如提高数学、体育成绩等,也可以是某门课程的一个方面,如提高语文阅读水平、看图说话能力等。行为目标可以包括利他行为的发展和自私行为的减少。第三个目标就是改善合作氛围,从广义上看,家校合作活动本身都有利于增强合作氛围,但还是值得专门设置增强合作氛围的目标。

2.预期结果。应是具体、定量和可测量的,以便监测预期变化。如果目标是提高五年级学生的阅读量,那就要具体到“学生人均年阅读书籍增加4本”,而不是“有所增加”“显著增加”等模糊表述。具体的表述方便测量、有利于检测效果,也可以使行动者明确努力方向。

3.评估。必须确认检测预期结果的工具或指标。这包括正规检测,比如校级以上的联考、年级成绩、出勤数据,或非正规检测,如作业完成情况、调查结果和登记表等。

4.合作活动。活动须使家长、其他家庭成员或社区参与,并有助于实现计划表中的四个目标。

5.参与类型。应尽量包括多种类型的参与活动,如果一个计划中难以涵盖多种活动,应确保所有计划合在一起能涵盖。

6.活动日期。应结合学校其他活动,确定活动时间。如精确到“5月8日”,而不是“开学初”“期末”“12月份”等这样不确定的时间。模糊的时间表述,可能导致原计划中的活动给其他临时性事务频繁让路。时间一旦确定下来,就要列入学校的行事历(校历)中,使所有部门、家长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和志愿者都知道,这不仅有助于大家更早地协调自己的时间,提高参与率,也有助于相关责任人及时准备,保障活动开展顺利。

7.年级。每个活动对应正确的目标受众。并非每个活动都适合整个学校。有些活动只适合特定年级学生家庭。

8.每项活动需要做什么和什么时间完成。应列出要准备和执行的任务,并将计划的活动进行下去。

9.负责人和帮助者。应列出行动小组成员或其他人,指定领导或帮助者。不应把所有活动交由同一人负责,以便为更多人的参与创造机会。

三、将计划制订的过程本身转化为家校合作的行动

制订家校合作的行动计划,需要向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收集相关信息,而不能只是学校或者班级制订一个计划交由家长组织或校内组织去执行。确定一个家长广泛认同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家长参与的热情。由于家校合作的计划实施始终离不开家长参与,因此,从最初确定行动目标开始,就可以征求家长的意见。同时,计划中的“每项活动需要做什么和什么时间完成”以及“负责人和帮助者”都可以将家长列为具体责任人。

计划初稿出来后,既要在校内征求意见,也需要征求家长的意见。学校应当对那些提出意见的家长表达感谢,并及时向家长反馈。这样的互动,让家长感受到自己是受欢迎的,有助于增强家长对学校计划的认同。

计划确定以后,需要向更广大范围的家长做推介,比如在学校网站、班级微信群中向家长发布。家长提前了解行动计划,并得到学校提示将活动日期记在日历上,对于保障家长的参与率非常重要。

(作者单位: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敖小英

猜你喜欢
行动计划家校计划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㵲阳河守护行动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如何制定30天行动计划?
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