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阅读的种子,静待花开

2020-05-06 09:07叶枫
江西教育B 2020年2期
关键词:儿歌整本书校本

叶枫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要求广泛开展中小学生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形成共识。当今的课外阅读应该如何去实施,以满足学生大量阅读的需求呢?

2017年5月,我校“快乐阅读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运 用研究”课题组成立,此课题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学科带头人专项课题,于2017年7月批准立项(批准编号为17ZXYB019)。课题旨在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目标,加强小学生的读书活动。

一、播下希望——让儿童快乐阅读

什么是快乐阅读?即着眼于阅读,着眼于快乐。阅读的主体是儿童。快乐阅读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阅读需求,让学生真正从阅读中获得快乐。

什么是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运用?即基于统编教材,结合学校实际开发同步的快乐阅读校本教材,以相应的校本课程推进阅读,使校本教材成为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成为学生教育的良好渗透。统编教材2016年开始使用,学校实际与统编教材有机结合,立德树人,梯度合理,引向广泛的课外阅读。

快乐阅读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显示了如下特征:

1.基于统编教材的开发运用

统编教材选文是按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一条是人文主题线索,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线索,我们的校本教材与课程也同样凸显线索,层层深入。

彰顯人文主题,关注儿童成长。正如主编曹文轩所说:“课文不但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要兼顾有意思和有意义。”以统编教材第一学段为例,选文以“自然、四季”“想象”“儿童生活”“观察”“心愿”“伙伴”“家人”“夏天”“习惯”“问号”“春天”等为主题,体裁多样,有儿童诗、儿歌、散文、古诗、寓言故事,还有连环画课文。以这些课文为基点,从童谣、儿歌、童话、神话、语言、诗歌、成语、对联等不同的语言形式着手,贴近儿童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

凸显语文要素,明晰知识体系。统编教材课后练习的设计,注重落实语文素养构成的知识点、能力点。低年级课后练习重点训练有这些方面的内容:有识字写字、朗读的系列练习,字词句的积累运用,阅读方法的引导。吃透练习设计的意图,了解教材编排的语文教学的“隐在体系”,明确不同阶段的不同教学要点,进一步落实语文素养构成的知识点、能力点。

与此同时,结合“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板块,推荐优秀读物,运用课内习得的方法广泛阅读,多方途径,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分享课外阅读带来的收获。

2.基于校本教材的阅读渗透

依托学校的儒励文化特质,以统编教材为基点,向生活延伸,向校园活动延伸,向儿童精神延伸,同时研究促进学生快乐阅读的相关策略。

二、适宜的土壤——多元的校本教材与课程

我们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与课程,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尊重儿童语言学习、情感需求、心智发展的规律,以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主,兼顾一些重要的作品集,兼顾人文百科,尽可能按年级分级,以便老师们使用。

1.每周一诗

“每周一诗”是双峰小学的传统课程,老师们每周在专栏上展示一首精美的古诗,鼓励孩子们课余时间积累,再利用晨会、广播等选取各年级代表展示带读,诵读的同学个个精神饱满,声情并茂,他们用真挚的情感,以诗配乐、配上动作、情境朗诵等多种形式表现诗词的内涵,感受浓浓的诗情。双峰小学将100首必背古诗分到各年级,每周每学期评选优秀,在朗诵技巧等方面提出改进方法,以促进学生课余时间积累古诗,孩子们耳濡目染,在古诗陪伴下快乐成长。

2.读书节课程

每年4月份的读书节, 学校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如赛诗会、清晨诵读、午间一读等,感悟经典的精妙意境与文化品格,增强文化自信,树立笃学精神,坚定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例如2019年读书节活动推荐读本:一年级《我为祖国点赞拼音版》, 二年级《我为祖国点赞小学版》,三、四年级《红色、绿色、古色》,五年级《我为祖国点赞朗诵版》,六年级《国学》;各年级特色活动: 一、二年级“古诗吟诵,唱游经典”,三年级“讲述九江好故事”讲故事比赛,四年级“我为祖国点赞”演讲比赛,五年级“我为祖国点赞”朗诵比赛,六年级“我与经典同行”读书分享;传统活动:讲故事比赛“讲述九江好故事”,演讲比赛 “我为祖国点赞”,朗诵比赛 “我为祖国点赞”;征文:讲述九江好故事、讲述研学好收获、讲述文明好习惯、讲述遵纪守法好行为;经典活动:《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学习活动,经典诗词硬笔书法展示活动,整本书阅读交流活动,全市语文素能大赛,“每周一诗”诗词积累展示活动。引领和推动课内外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感悟祖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实现从“阅读”到“悦读”。

3.同步阅读链接

配合统编教材的《同步阅读》(人民教育出版社)是不错的阅读资源,这些选文与教科书各单元主题有一定的联系,如一年级上册的《小猫种鱼》,选入的80篇文章,包括儿歌、童谣、散文,分为8组,可以丰富知识,巩固汉字,提高阅读能力。一年级下册的《月亮船》选入72篇文章,包括童谣、儿歌、儿童诗、散文和童话,分为8组,兼顾了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的要求。二年级上册《糖果雨》、二年级下册《太阳的话》等也是扩大阅读量的优质资源。

4.整本书推荐书目

统编教材课外阅读教材化,“快乐读书吧”栏目一以贯之,亲子阅读、“无压力”阅读、自主阅读、全民阅读的“读书线”贯穿始终。阅读策略单元,从读封面、读目录、读序言开始读整本书;从读儿歌童谣到读寓言故事再到读整本书等。我们结合各册教材推荐的读本,向课外阅读延伸,向语文生活延伸。如:二年级上册童话故事《没头脑和不高兴》,二年级下册儿童故事《神笔马良》《七色花》《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愿望的实现》,三年级上册《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稻草人》,三年级下册《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在此基础上,我们推荐各年级的整本书阅读书目,鼓励学生选择性阅读。

三、精彩绽放——“1+X”的丰富阅读

陈先云理事长指出必须增强读书意识。依托统编教材,快乐阅读采取“1+X”的方式,教读一篇带若干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1.“1”的确定

这里的“1”紧紧依托统编教材的课文。“1”即“议题”,可以是人文主题,可以是写作风格、表达方式、阅读策略等,可以是教材内的一篇文章,一个单元,或者是课文中的一个典型特征。议题的多样化,让学生的阅读内容更加丰富,更有吸引力。

2.“X”的选择

“X”是指与“1”具有相同特点的一系列课内外文章。“X”的选择根据“1”议题进行,内容相关,富有情趣,难度合适。

3.“1+X”的课内外衔接

“1+X”形成具有明确的相同特点的文章群,将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使阅读结构化。教师在课堂上是重要的引导者,学生是方法的运用者。

使用“1+X”快乐阅读,从小的切入点出发锻炼学生的能力。在课内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和体验逐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拓展阅读空间。课外时间引领学生在一个联结性、统合性、探究性为特征的课程形式下,置身于大的语言环境下,去比较、发现和运用,进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拓宽视野,提高综合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阅读最终的目的,是每一位阅读者都能实现自主独立地阅读。快乐阅读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家长都充分了解每位儿童的阅读需求,能给每一位儿童提供更具个性化的阅读引导,为孩子们种下阅读的种子,静待花开。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双峰小学)

□责任编辑 敖小英

猜你喜欢
儿歌整本书校本
《论语》整本书阅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