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模式构建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以《中药化学》部分教学内容为例

2020-05-07 00:55马红梅何文静田树革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章节中药实验组

马红梅 何文静 田树革 孙 芸 兰 卫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翻转课堂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重新规划课程的整体教学安排,通过知识传递、知识内化、知识巩固的颠倒安排实现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的翻转[1]。混合式(FC,FlippedClassroom)教学模式的提出,是美国大学IPSP课程教师在“自由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产生的,它指出课程教学要根据知识点类型及特点,对程序性知识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对陈述性知识采取讲授式案例教学模式,这种混合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实现了具有表达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的自由人的培养的教育目标[2]。因此,很多教师开始尝试将翻转课堂移入大学教育,将适合于翻转的知识模块采取学生课前自学,课上讨论交流的教学方式,不适合翻转的知识模块采取学生课上学习为主的案例教学等方式。

团队合作学习(TBL,Team-BasedLearning)的教学方式在国内外高校已有尝试,并且也渐渐得到师生的认可和欢迎。TBL是一种将学习理论与协同合作学习的方法结合在一起的辩证式的教学形式,它引导学生从简单的获取知识转变为掌握学习方法,教师身份由传授者转变为辅导者,帮助者,学生由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索[3]。基于上述教学理论,本教研室探索结合TBL和混合式FC教学模式,选择中药化学课程中《苯丙素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两章内容进行部分内容的教学改革,研究对象为2015级中药班和2016级中药班学生。

1 背景

根据国务院印发实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将中医药发展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中医药的发展迎来了机遇更迎接了挑战,中药学本科专业的发展作为中医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医药的现代研究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中药学本科人才的培养需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将社会发展的需求、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以期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创新意识,以便将来更好地为中医药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了提高中药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性人才,授课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不断尝试和借鉴其他同类高等中医药学校的教学方法,做好每个章节的教学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建立学生学习中药化学课程的有效方法,需要进一步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课程特点。通过对混合式FC教学模式的初探,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的,建立适合我校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习中药化学课程的方法。

2 材料与方法

2.1 教学对象 本门课程共144学时,选择2015 级、2016 级中药专业本科学生,按年级分为2 组,即为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组2015级中药班(28人)、实验组:教学改革组2016级中药班(34人)。对照组组采用讲授式为主的授课方式,实验组采用TBL加混合式FC的授课模式。

2.2 教学改革方案设计[2]

2.2.1 课前学习模型

2.2.2 课中实施模型

2.2.3 课后效果评价 模型中药化学课程的学习评价从内容到方式都体现尊重个性,鼓励创新的特点。

2.3 方案实施

2.3.1 课前学习模块实施 混合式翻转课堂实施课程章节为《苯丙素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两章的部分内容。节选章节中的陈述性知识模块,比如每类化合物的定义、结构特征,母核类型,分布及应用等,进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节选章节中的程序性知识模块,比如化合物的结构如何推导出其理化性质、基本骨架如何记忆,提取分离方法的选择,结构鉴定的特征及方法等,作为TBL加FC的改革教学。授课教师利用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超星学术等学习平台,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块中涉及到的教学视频资料进行筛选和整合,提前1周将学习资料和获取链接发到学生手中,并根据随机分配的学习小组,安排任务。

《苯丙素类化合物》章节中的第3节香豆素部分,安排了TBL+FC教学模式,授课教师提前1周将截取制作好的教学视频《香豆素类化合物》发到班级QQ群,并附上部分练习题供大家检验学习效果。《醌类化合物》章节中的第3节蒽醌类化合物部分,安排了TBL+FC教学模式,授课教师提前1周将截取制作好的教学视频《蒽醌类化合物》发到班级QQ群,并附上部分练习题供大家检验学习效果。各小组根据安排任务,准备课堂成果汇报。

2.3.2 课中学习模块实施 根据学生课前学习模块的问题反馈,进行章节学习的学情分析,并于正式上课前两天,将整理好的要点和难点解析,网上发布给全班学生,小组可进一步讨论并修改课上成果汇报内容。正式上课时,以50 min为例,授课教师首先把章节内容概述并将陈述性知识进行传统式的讲授教学(15 min),后随机抽取两组同学对章节中不同小节进行小组成果汇报(每组 10 min),每组汇报完之后有 5 min教师答疑互动环节。最后 5 min进行总结并点评。

2.3.3 课后效果评价 课后评价方式采用闭卷、开卷、答辩、小综述,团队项目合作等,考察了学生个人创新及团队协作的能力。本次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的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是单元模块测试、同行专家听课反馈、小综述3种方式。

2.4 统计学方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两次单元模块成绩,采用SPSS22.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因两组人数不同,采用比较均值的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与分析

3.1 单元模块测试成绩结果与分析 单元测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实验组的考试成绩(70.65±12.92)分、(81.23±9.30)分要高于对照组成绩(56.25±13.83)分、(60.61±10.82)分,特别是在简答题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3.2 同行专家听课反馈 学院专家督导听课组和教研室专家听课组,对于两个年级相应的章节教学,听课打分,并对传统教学方式和混合式FC教学方式均听取给出分数和评价,实验组的教学方式专家打分(共计5人,均分96分)高于传统教学方式(共计6人,均分86分)。督导组及教研组的专家一致认为,混合式FC教学,授课方式新颖,学生接受度和配合度较高,能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课堂气氛活跃,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培养批判性思维。

3.3 小综述 在教学改革实施前后两学年里,在各自相应的学期里,给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均下达了撰写小综述任务。以授课教师提出的题目,如:“中药中苯丙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图书馆资源,查阅中英文文献,整理出三千字以内的小综述论文。结果显示,对照组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热情和团队合作意识,上交综述数量不齐,撰写意愿不强烈,撰写质量较差;实验组学生由于建立了团队合作意识,且具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在小组合作的前提下,提交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小综述论文,撰写质量和内容,授课教师主观评价,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的小综述撰写能力均强于对照组学生,并且主动课下与老师进行相关问题讨论和交流。

表1 单元模块成绩比较 (分,

4 讨论

通过对部分中药化学精品课程涉及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和借鉴,发现中药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基本还是以传统式、启发式、多媒体、网络课程和单元模块讨论等为主,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涉及较少,比如引入FC教学模式。综合适用于医药专业的TBL教学模式[4],加入混合式FC,尝试建立一种适应社会大环境,适应当前学情的新型教学模式。以中药化学课程为例的教学设计,充分设计并准备了课前学习资源,精心安排学生课中汇报,课堂现场反馈指导和课后的效果评价,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近年来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教学改革发展迅速,混合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建立,还需要更多思考和引入新的科技手段,比如,进一步针对教学改革的课程内容进行细化分类,理清适合翻转课堂的部分和不适合的部分,有针对性的进行混合式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在智慧课堂的潮流下,翻转课堂的某些环节可加入新的教学模块如雨课堂,课上实行实时互动。“雨课堂”是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能很好辅助翻转课堂教学的进行,帮助推送教学材料,监测学生自主学习成效性,能很好的衔接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5]。翻转课堂并不能适用于所有课程[6],适合于小班制、研究式学习的一种混合教学模式,而中药班人数一般控制在30人左右,结合中药化学课程部分章节特点,可选取其中适合做混合式翻转课堂的部分作为教学改革,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章节中药实验组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中药零食”怎么吃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