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2020-05-09 09:59卢镜囡
校园英语·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全球化

【摘要】本文结合全球化时代背景,客观分析了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在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突出特点,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途径,以期更好地推动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绩效。

【关键词】全球化;高校英语教学;教师能力发展

【作者简介】卢镜囡(1983-), 女,汉族,重庆人,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主要英语国家社会文化。

【基金项目】2017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外语专项项目《全球化视野下大学英语课程复合模式与大学英语教师复合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7WYZX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全球化进程以不可逆转的趋势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一直以来肩负着为国家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培养所需人才这一重任,其地位与作用在全球化浪潮中不言而喻。一项对美国中西部大型高校为期5年的研究发现,“在全球化进程中,教师是关键”。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而言,由于英语在中外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媒介作用,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当之无愧地成为“关键中的关键”,其作用更加凸显出无法取代的独特价值。研究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师的素质优化,充分发挥英语教师的关键作用,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高校英语教学

在高等教育全球化已成为主流的今天,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突显出以下三大特点:

1.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新形势下,要想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需要有以高素质人才为基础的强大国力。“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便是人才的竞争”已成为共识,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开发和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大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力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导权。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要求”,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既立足于全球化背景,又集中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面对全球化,高校英语教学应贯穿国际意识,加紧培养具有国际素质、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的英语人才。

2.教学模式的信息化。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当今高校教育教学的主旋律,有效利用现代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2004年1月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就明确指出:“改进教师以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应采用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2006年11月,基于全国范围内180所试点高校为期3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教育部对《教学要求》进行了修订与完善:“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在全国高等院校范围内,开始实施基于计算机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型英语教学模式。”面对全球化,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要与国际接轨,必须结合我国教育和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开创“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师生互动与人机互动、课堂授课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新模式。

3.文化交流的多元化。全球化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或国际关系问题,首先是一个文化问题。全球化在文化领域演变的重要特征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克服地域空间的阻隔,打破闭关自守的狭隘,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走向开放与多元,形成世界文化的新格局。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而高等教育作为文化继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责无旁贷地承担了民族文化发展与国际文化交流的重任。國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高等教育机构拥有利用国际化来填补知识空白与丰富各国人民之间和各种文化之间对话的很大优势。”面对全球化,高校英语教学必须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出学贯中西且能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独当一面的国际化人才。

三、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教学能力是衡量高校教师核心能力的重要因素。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在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突出特点,也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时代的更高要求。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主力军,高校英语教师必须顺应全球化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国际化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手段,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挖掘丰富教学内容,才能担负起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时代使命。

1.教学水平的国际化。首先,高校英语教师应时刻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全面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主动了解国内外英语教育的最新进展,把握相关领域的前沿信息,同时利用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国际合作交流机会,积极参与国际项目和学术讲座,通过广泛的交流、合作与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其次,英语教师应将语言应用能力和国际化思维方式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大胆运用于实践,尝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并通过课后反思和教学研究等途径,在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增强教研素质,走一条“教研结合、以研促教”的道路。最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得英语教学已由纯语言技能的传统教学,转变为英语与某个专业学科知识相结合的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教学。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以扎实的语言能力为基础,“大量阅读和系统学习所涉及专业的书籍和教材,更新专业知识”,将英语语言知识与学科专业知识相结合,不断向ESP教师转型。

2.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占主导地位的今天,英语教师首先应积极主动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自己,做到熟悉信息技术发展现状,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具备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能力以及PPT课件制作能力,并能够利用先进教学软件和网络信息实现教学资源的实时更新,实现“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的结合。其次,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建立教学互动机制。利用电子图书馆、教学网络视频等资源,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丰富开展,同时利用网络环境,通过线上分组和交流,灵活地进行课堂运作和调节,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互动与人机互动”的结合。再次,信息化时代的英语学习已经进入4A模式,即Anybody、Anything、Anytime、Anywhere。在新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英语教师应帮助学生适应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模式,学会使用相关软件查找信息、选择信息并分析信息,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实现“课堂授课与自主学习”的结合。

3.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首先必须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熟悉并掌握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习俗、历史文学、人文地理、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等诸多领域的知识,以渊博的文化修养为教学之基石,帮助学生洞悉语言深处的人文积淀,为准确、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打好坚实的基础。其次,英语教师应将语言教学与文化交际紧密结合,选择能够体现英美文化特点、具有知识性和人文性的地道语言材料,多维度、多平台地为学生呈现外语国家的生活习惯、行为准则、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信息。同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升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最后,新时代的高校英语教师必须具备崇高的民族使命感,牢固把握中华文化的“根”,将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联系起来,将优秀民族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联系起来,并通过理性的对比分析,在融通中互补,培养跨文化交际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跨越中西文化交流的“鸿沟”,构建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

四、结语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影响着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各大高校应充分重视教师在全球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积极推动英语教师复合能力培养。高校英语教师应具备与国际接轨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投身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为国家建设与民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J].2010.

猜你喜欢
高校英语教学全球化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高校英语教学开辟第二课堂的实践探讨
高校英语教学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如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培养“中国梦”意识
全球化遇阻
避免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