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契合度研究

2020-05-10 02:37林思煌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6期
关键词:在校生中等职业毕业生

林思煌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主要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专业设置的科学合理有助于促进产业的发展。基于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关系视角分析福建省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结果表明,福建省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不高,第二产业对应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较小,第三产业人才培养规模偏大,亟待对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根据行业需求进行优化调整,并以此提出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契合产业结构的对策。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产业结构;契合度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6-0007-03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培养各行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职业教育必须审时度势,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优化学校和专业布局,要求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因此,基于行业的职业供求关系研究分析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有助于为中职学校进行专业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为更好地体现毕业生就业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对应关系,本文对2019年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数据和2019年各季度的市场职业供求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一、福建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现状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中职学校專业共划分19个专业大类321个专业,按照专业特点与产业的对应关系,第一产业对应农林牧渔类,第二产业对应加工制造类等5个专业大类,第三产业对应信息技术类等13个专业大类(见表1)。截至2019年初,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193个专业全部覆盖19个专业大类,专业大类的布点数1071个(布点数为有在校生的专业大类开设学校数)。其中第一产业布点52个,第二产业布点209个,第三产业布点810个,分别占专业布点总数的4.86%、19.51%和75.63%。第一、二、三产业相关专业中职在校生数为1.75万人、5.13万人、26.6万人,占全省在校生比例分别为6.23%、14.81%、78.96%。

全省专业大类布点数最多的五个专业大类分别是: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文化艺术类、旅游服务类和教育类,以上5个专业大类的布点数占全省布点数的55%,其中信息技术类和财经商贸类的布点数和在校生数均是最多,分别为138个和137个,在校生数分别是5.83万人和5.36万人。资源环境类和司法服务类布点数和在校生数最少,布点数均为1个,在校生分别为71人和60人。

从毕业生情况来看,2019年全省中职学校毕业生总数10.78万人,毕业生最多的专业大类是财经商贸类和信息技术类,分别是1.7万人和1.56万人,毕业生最少的是司法服务类和资源环境类,分别为33人和21人。

二、福建中职专业设置与职业供求关系分析

(一)产业需求情况

根据福建省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2019年四个季度的三大产业平均需求人数分别占总需求人数的比例为3∶63∶34。2019年全省中职学校在校生分布三产的比例分别为6∶15∶79,毕业生分布于三大产业的比例为14∶17∶69。

从市场的需求来看,第一产业的在校生比例与市场基本相当,第二产业的在校生比例偏低,而第三产业在校生比例偏高。毕业生人数方面,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毕业生人数比例均偏高,而第二产业的比例明显偏低。另外,由于农林牧渔服务业相关的专业不属于第一产业,所以在校生和毕业生的实际比例应略低于上述值。综上所述,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可能存在专业设置不合理的情况,其中第二产业相关专业的在校生严重不足,第一、三产业相关专业在校生过多的情况。但是产业的人才需求属于只能单一反应各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因此学校专业设置是否科学合理,还需研究分析专业与行业的职业供求关系。

(二)中职学校专业与行业职业供求关系分析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和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交通运输、通讯、教育、服务等行业。通过分析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特点,基本能够将行业与专业大类进行对应(见表2),但也存在部分无法完全对接的行业和专业,如国际组织行业和专业大类中的其他类。本文通过计算供求比例来体现行业与专业的契合关系。

公式中i表示某个行业与专业大类分组,根据表2的对应关系共分为14组;Gi代表某组当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Ei代表某组当年各季度的行业需求人数平均值;R代表行业需求总人数中中职学历的比例。通过福建省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公布的数据算得中职学历约占全部需求人数的30%。当Ri小于1时,说明该组专业毕业生数少于行业需求人数,毕业生具有较多岗位选择,即人才供不应求。同时,数值越低说明该专业的人才缺口越大,需要加大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当Ri大于1时,说明该组的专业毕业生数高于行业需求人数,出现供过于求,数值越大,人才越过剩。则需要学校适当控制招生规模。当Ri越接近1时,说明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的契合度越高。

通过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医药卫生类、教育类、文化艺术类、体育与健身类、信息技术类、交通运输类和土木水利类的供求比例大于1,说明这些专业目前的人才供大于求,应适当控制招生人数。能源与新能源类、加工制造类、轻纺食品类、石油化工类、旅游服务类和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供求比例小于1,说明这些专业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应当扩大招生规模。农林牧渔类和财经商贸类的供求比例相对接近1,可以认为基本契合行业需求。

综上所述,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确实存在与行业需求契合度不高的情况,主要是第二产业人才培养规模较小,第三产业人才培养规模偏大。所以应当对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增加第二产业的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特别是制造业相关的专业,如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人才缺口巨大。同时应减少第三产业相关专业的招生,如护理、学前教育等专业,要控制好在校生规模,加强供给侧改革,使专业设置和产业发展更加协调。

三、提高中职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契合度的策略

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调整和结构优化,需要省、市、县多级政府相关部门共同调控,学校也应注重市场人才需求调研合理开设专业,控制培养规模,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统筹管理,优化职业教育布局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资格,针对主要办学条件未达到基本要求的学校,应切实整改或暂停其招生。其次,统筹和科学配置职业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办好一批示范性现代职业学校和县级职教中心。对于在校生规模小、办学实力弱、在校生规模低于国家标准,特别是最近三年没有招生的学校,除体育、艺术和特殊教育学校外,可采取合并、托管或设立分校等措施,统筹调配师资队伍,重新规划专业建设,做大做强一批职业学校。最后,加强民办职业学校的支持和管理,将民办职业学校一起纳入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优化进行管理。

(二)科学规划,合理设置专业结构

一是根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引导各地市结合省、市重大产业发展特点,实行差异化的职业教育发展,加强与区域产业集聚相匹配的专业建设力度,扩大主干专业招生规模,重点扶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发展,提高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结构的契合度。引导县域职业学校加快开展专业群建设,重点建设对接县域主导产业的专业群,积极增设社会服务业领域相关专业,如养老、家政服务等专业。二是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预警机制,每年定期发布《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情况分析报告》,针对全省中职学校开设布点数较多,在校生规模较大的专业,及时发布预警,避免学校再新增已大规模开设和招生的专业,避免盲目开设和重复建设专业。三是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密切关注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和人力资源市场的职业需求变化,对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预测。

(三)建设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契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的基础。首先,要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将岗位技能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有机融合,加大学生实习实训投入,加强职业素养教育,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其次,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要求,通过提高教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结构,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措施,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最后,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强化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进一步助推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开展培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廣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提升职业学校的服务能力,是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契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教育部办公厅等十四部门印发《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中提出了“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是职业院校的法定职责。职业院校面向全体劳动者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既有利于支持和促进就业创业,也有利于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能力,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中职学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推广等工作,既能了解行业的职业技能需求变化,也能让职业学校教师学习新的技术和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年度)[R].福建省教育厅,2019.

[2]李静森,赵玉林,朱卫平.四川省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行业发展契合度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0).

[3]辛夏夏,曾姗,闫志利.北京市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12).

[4]李春鹏,黄玉强.基于产业发展的广西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分析及优化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18):36-41.

[5]黄正轴,徐谷,熊秀芳,等.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对接实证研究:以武汉市48所中等职业学校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1):35-39.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在校生中等职业毕业生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数说高教
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结构及变化趋势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自治区近年将建65所标准化中职学校
数据